- +1
资深治愈神曲,化身“夺命音符”:《卡农》背后有什么秘密?
“如果你也看开端,那我们就是好朋友。”
正午阳光出品的悬疑短片《开端》,俨然已成为2022年开端的第一部“爆款”。
简言之,这部剧讲述了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大学生李诗情(赵今麦饰)和游戏架构师肖鹤云(白敬亭饰)在遭遇了惨烈的公交车爆炸之后,奇迹般“死而复生”,但却陷入了封闭的时空循环之中——只有想办法救下整车人,才有可能自救。
而《开端》的火爆,也让“无限流”题材重归人们的视线。
来源/电视剧《开端》片段
根据学者邵燕君编著的《破避书:网络文化关键词》解释:“无限流”的概念,最早兴起于网文圈。国内的第一部无限流小说是2007年zhtty创作的《无限恐怖》,搭建了无限流的基本框架:主角进入神秘的“轮回空间”,前往电影、游戏、动漫和小说的副本世界中完成特定任务,由此获得超凡力量;但如果不能突破规则的限制,那么这段异世界冒险将会永不停歇地持续下去。
这样的设定框架清晰明了,却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创作者可以设置任意数量的副本,糅合科学、传说、历史、现实等元素。理论上,主角有机会经历的“小世界”是无限多的,情节发展也可以有无限可能。
“无限流”超强的可塑性不仅适用于小说,也被用在影视剧中。
不过,为了更方便拍摄和画面呈现,“无限流”的种类在影视作品中被细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侧重空间上的变幻,典型例子如之前热播的《鱿鱼游戏》,456人被一个神秘组织召集起来,以生命为赌注参加一场场“死亡竞赛”;一种侧重时间上的重复,如电影《忌日快乐》,讲述大学生泰莉不断经历自己被谋杀的前一天,在恐怖的轮回中追查真凶的故事。
《开端》延续的显然是第二种“套路”。不断地循环,是串联《开端》整个故事的逻辑链条,也是这部剧的亮点。贴心的剧组也通过各种方式,在剧中暗示甚至明示了“循环”的存在。
卡农成为“循环”密码
随便点开一集,集数后面都跟着一个“∞”符号,代表着无限循环的含义——
第八集的“∞”还是红色的,暗示这一集将会见血。来源/电视剧《开端》截图
中二少年卢笛的帽子上,也印有“∞”标志——
公交车上的成员之一,卢-猫之使徒-哮喘终结者-被光选中的人-笛。来源/微博视频号@海盐奶昔不加糖
第三集李诗情和肖鹤云在清水公园复盘时间线时,也是在一个螺旋上升的环形建筑物中——
清水公园环形建筑物。来源/电视剧《开端》截图
不过,关于“循环”最重要也是最巧妙的设计,当属那段手机卡农铃声。
在45路公交车爆炸前,女主总能听到《卡农》的旋律,让人不寒而栗。以至于观剧网友产生了“卡农PTSD”,表示《卡农》已经成为继《小白船》(《隐秘的角落》)和《祝你平安》(《扫黑风暴》)之后的新晋“阎王爷召唤曲目”。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次是《卡农》?
个中玄机,要从曲子本身说起。这段手机彩铃出自德国音乐家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所作的《D大调卡农》。
1653年,帕赫贝尔出生于德国纽伦堡。长大后,他长期担任风琴师,主要创作“富丽堂皇”的教会音乐。但真正让他留名至今的却是这首温馨淡雅的《D大调卡农》(至少在《开端》前是如此)。这首曲子灵活运用了对位法,即“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
日本艺术家大西景太就曾把卡农可视化。来源/好看视频@封面新闻
要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的结构,可以从演奏方式入手:一般来说,《D大调卡农》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在演奏过程中,大提琴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旋律,重复达28次之多;小提琴的拉奏相对“复杂”,共有三段不同旋律可以切换——但它们拉奏的每段旋律都一模一样,只在时间上有所交叉。来听一段交响版本的《D大调卡农》,可以仔细听,低音部分的大提琴旋律从来没有变过。
几乎完全相同的音乐不断重复却不显得单调,这是卡农最突出的特征;而回旋往复的旋律之美,也赋予这首曲子历经三百多年仍不褪色的魅力。
可以说,《卡农》或许是《开端》最为适配的曲目。
首先,这首曲子很早传入中国,因此有可能被老式手机收录为彩铃(事实也是如此);由于实在经典,它也享有相当高的“国民度”,早就在观众面前“混了个耳熟”。
其次,这首曲子的特色就是重复和循环,放在剧中也暗示这是一段关于时空轮回故事;同时,它需要间隔八拍先后演奏,来营造丰富听觉效果的结构设置,也很类似于《开端》里受时间差异和主角行动影响,会产生不同故事走向和结局的情节安排。
图片女主听到铃声。来源/电视剧《开端》截图
除此之外,这首曲子本身的风格相当清新温柔,却在剧中变得尖锐冷酷,化身预示爆炸的死亡彩铃——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有力地刺激着观众的神经,也能够塑造毛骨悚然的气氛,从而加深人们的印象。
卡农不只是一首曲子
因为《D大调卡农》流传甚广,人们常直接以“卡农”来简称。但严格来说,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
“卡农”,是英语单词“canon”的音译,原意为“规则”,指的是“同一曲调在不同声部作持续模仿的复调音乐作曲手法”。这种作曲手法的优势在于,各声部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地模仿,能够使听者熟记音乐的主题。而随着用卡农技法所作的曲子越来越多,一种名为“卡农曲”的乐曲体裁也渐渐成型。
换言之,《开端》中出现的《D大调卡农》,其实是用到卡农技法创作的一首卡农曲。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轮唱曲这种小型声乐曲,就属于“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又称环形卡农,各声部的模仿周而复始)”,一度在英国非常流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佛莱芒学派(主要音乐家来自于今法国北部、荷兰与比利时南部)的作曲家对这种作曲方式尤为青睐,并加以发展。此后,卡农便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被运用。
《D大调卡农》就是一首经典的器乐小品。虽然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一首卡农曲了,但它却不是最复杂的。要论把卡农“玩出花”的作曲家,就不得不提J. S. 巴赫。
说起来,他和《D大调卡农》的创作者帕赫贝尔还有些渊源:巴赫的哥哥是后者的学生,而巴赫的音乐启蒙者就是他的哥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帕赫贝尔的音乐取向也会对巴赫的创作有潜在的影响。
一说《D大调卡农》就是帕赫贝尔为巴赫哥哥的婚礼所作。摄影/ Africa Studio,来源/图虫创意
在巴赫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很多运用了卡农技巧的经典曲目,如《五首卡农变奏曲》。其中,这部《音乐的奉献》不得不提。《音乐的奉献》其实包含巴赫为普鲁士国王所创作的一系列曲谱。其中的第一首也是经典之一就叫“螃蟹卡农”。这首曲子中,两个声部互为镜像、也就是旋律的起点与终点是对调的,因此,螃蟹卡农也被叫作逆行卡农。
谱子里的两个曲调就像螃蟹爬,不断循环交替,又因为巴赫没有写结尾,所以整首曲子可以无限循环,在含义上也和莫比乌斯环对上了。
这样精巧的编排和独特的秩序感,不免让人称奇,也难怪有人会把巴赫作曲比作写几何题了。不过,或许是他玩得太高级了,当时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种音乐语言,普鲁士国王也没帮忙做什么宣传。最后巴赫只能自己出资印了一些送给亲友,导致这部后来获得“复调大全”称号的经典乐集被冷落多年。
当然,会用卡农的音乐大师不止巴赫,16、17世纪的很多音乐学家都在探索关于卡农各种复杂变化的可能性。
即便到了19世纪,一些交响曲和奏鸣曲也仍沿用这种手法,像是贝多芬就曾在《命运交响曲》中加入卡农。
再往后看,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根据法国儿歌《雅克兄弟》重新填词改编而成的《两只老虎》,以及《黄河大合唱》都是运用了卡农手法的轮唱曲。
卡农的“出圈”历史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怎么感觉《螃蟹卡农》要比《D大调卡农》更适合《开端》的剧情呢?
显然,原著作者,包括剧组设定《D大调卡农》为炸弹闹铃是因为它的知名度更高。话又说回来,《D大调卡农》这首曲子又是怎么出圈的呢?
剧中女警官的手机铃声也是卡农。来源/电视剧《开端》截图
帕赫贝尔逝世后,音乐圈几乎没什么人记得这首曲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默默无闻的。可以说,《D大调卡农》自诞生以来,沉寂了整整几个世纪才被人发掘。
在这里插一嘴,虽然《D大调卡农》后来“出圈”了,但严格说来,只是出了一半。帕赫贝尔这首曲子的全称叫做《Canon and Gigue in D》,不过关注的人甚少。文中所提到的“卡农”,全部是这首曲子用到卡农的第一部分,所以,帕赫贝尔也被戏称为“半曲天王”。
卡农钢琴谱。来源/好看视频@赠你一刻温柔
目前能找到的关于这部作品的最早文献,发表于1919年,作者古斯塔夫在这篇论文中专门研究了帕赫贝尔,但文章本身的读者也不多,几十年过去也没什么人引用。直到1968年,因为法国指挥拜耶尔(Jean-François Paillard)室内乐团的演绎,它才真正“发迹”。
这位指挥家采用了一种浪漫的方式演绎了这首作品——速度更慢,曲调更悠扬。这个版本的演绎被收录在音乐遗产协会的年度作品集中,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它和根据它翻奏的其他作品开始频频出现在美国古典音乐榜的前列。
在流行音乐领域,《D大调卡农》的表现也相当出色,真正实现了古典和流行音乐领域两开花。同样是1968年7月,希腊乐队 Aphrodite's Child 发布了单曲“Rain and Tears”——这是帕赫贝尔卡农的摇滚版,在欧洲很多国家,这支单曲都曾登上流行音乐榜榜首。
后来,这首曲子不断被演绎和改编,甚至成为背景音乐中“躲无可躲”的存在。因为影响力实在太大了,《D大调卡农》还曾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
到了80年代,《D大调卡农》被经常用于电影和电视剧中,并以此为载体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对这首曲子的传播推动最大的,莫过于1980年上映的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凡夫俗子》。
此片之后,《D大调卡农》开始在影视配乐领域“崭露头角”,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顶峰——最高峰时期,仅一年就有18部影视作品使用它作为配乐。
而对中国观众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那部韩国经典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片中,率直美丽的女主明熙给男主牵牛提了一个要求,希望他在两人相识的第一百天亲手献上一朵玫瑰,并在众人注目中完成这项任务。而那一天,她也将坐在舞台上亲手演奏一曲的卡农。
卡农的温柔缠绵,使它经常出现在与爱情相关的桥段中,成为主人公之间的浪漫恋曲,如《假如爱有天意》《魔女幼熙》等,就连《爱情公寓2》中曾小贤想象张伟婚礼时的背景音乐,也是卡农变奏曲。
而在《开端》中,画风突变。或许是少很少会有悬疑作品来拿它塑造紧张氛围,这种强烈的反差,反而给网友形成了“卡农PTSD”,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卡·夺命连环曲·农。来源/电视剧《开端》网友评论截图
写到这里,想起叔本华曾说过的:音乐是最有力量的艺术.仅凭音乐本身就能牢牢抓住敏锐的心灵。
看来,不要低估音乐的延展性,讲到这里,大家还记得国历君去年写的“小白船”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