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冰雪之翼|一座南方城市的体育“冬季恋歌”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胡杰
2022-02-18 07:38
来源:澎湃新闻
赢家 >
字号

海报设计 王璐瑶

【编者按】

北京冬奥和冰雪运动的大发展,为上海体育插上了另一双翅膀。

从普通冰雪爱好者到冰雪产业从业者,从孩子到家长,再到蓬勃发展的冬奥教育……他们都是上海这座城市“冰雪恋歌”的最好演奏者。

冰雪运动,在南方地区大有可为。

应清代表中国雪车出战北京冬奥会。

几天前,当应清在女子单人雪车项目中以4分23秒41的成绩获得第9名,她“刘翔小师妹”的头衔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一是因为她出自夏季项目的“跨界选才”,二是因为她来自上海这座南方城市。

事实上,就在这届冬奥会的中国奥运军团里,当网友们调侃代表团的“官方语言”是东北话时,越来越多南方运动员出现在了赛场。

以上海为例,除了应清,本届中国代表团的集训名单中,就有3位来自上海的运动员。

“上海虽然没有大片的户外雪场甚至难以积雪,但上海完全有能力培养出冰雪项目的人才。”在澎湃新闻记者探访上海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冰雪从业者给出了类似的回答。

在他们看来,上海的冰雪发展之路具有“海派特色”——当冰雪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借助社会俱乐部培养年轻人,辅以科技助力,上海冰雪完全有能力成为中国冬奥军团中的一股生力军。

上海Snowhero滑雪俱乐部。

滑雪俱乐部培养“雪二代”

“其实我们的这个室内旱雪场,最早建起来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俱乐部的会员,但没想到当它真正开业的时候,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刘毅是上海Snowhero滑雪俱乐部的创始人,从2015年前后开始组建滑雪俱乐部。如今,他的俱乐部已经在全国拥有4万多名会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居住在上海的滑雪爱好者。

当他和澎湃新闻记者聊起俱乐部的发展过程时,他提到了在2021年初在正式开门营业的室内旱雪场馆,这是如今上海面积最大的旱雪场。

这个场馆原本是刘毅打算为“不方便经常去北方滑雪的会员”提供的练习场所,但如今的实际运行状况却完全不同。

snowhero的“金针菇”室内滑雪机,这也是上海最大的旱雪雪道。

“一开始我想的是70%服务俱乐部,30%对外。结果现在来这里训练的70%都是新人,特别是周末,如果不提前一个星期预定,可能都订不到训练的时间。”

刘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这些来旱雪场训练的人中,“上课的学员有65%到70%都是儿童和青少年”,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青少年学员,是“陪着父母一起来练习滑雪的”。

这其实就是上海冰雪运动在过去几年快速发展的一个特点——很大一部分滑雪爱好者的年龄是在30岁到45岁之间,当他们愿意将滑雪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后,也会将自己的孩子带去雪场一起体验冰雪的乐趣。

“上海的很多‘雪二代’就是因为父母喜欢滑雪,才开始练习滑雪然后越滑越好的。”作为上海白鸦滑雪俱乐部的创始人,“小辫儿”和刘毅对于上海冰雪运动的发展过程,给出了相同的总结。

白鸦俱乐部的雪友。

在和宝山区体育局合作进行青少年滑雪培训的这两年多时间里,“小辫儿”就发现,很多青少年开始接触滑雪的原因都是源于他们父母热爱滑雪。

在澎湃新闻记者过去几年采访上海冰雪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现,像Snowhero和白鸦这样的滑雪俱乐部在上海还有不少,其中一部分社会俱乐部也在和上海不同区县的体育局合作,利用他们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置,帮助培养更多的“雪二代”。

在刘毅看来,这种冰雪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他们是从兴趣和热爱开始接触冰雪,从父母到孩子自己,都愿意为主动去投入更多精力。”

开在弄堂里的白鸦俱乐部。

科技,打破地域局限

但竞技层面的冰雪运动,特别是雪上运动,终究是要在户外的雪场中进行。

那么,为什么依旧有如此多冰雪从业者都愿意相信“上海能够在未来培养出越来越多冰雪健儿”?答案是上海所拥有的“黑科技”。

“我们现在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模拟滑雪机器工厂,而且模拟滑雪机器的功能也一直在升级迭代。”

SNOW51的创始人叶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在最初说服来自奥地利的公司股东一起投资模拟滑雪机时,奥地利的投资者并不看好这种室内机器对于滑雪的帮助作用。

“那时候我带着他们去荷兰看机器,但是拥有很好自然滑雪条件的奥地利人看不起这种机器,直到他们真的上机尝试了,最后才发现,原来模拟机器上的摩擦力要比正常雪地大了4到6倍,所以必须要把滑雪动作做得很标准,才能在模拟机上顺利滑行。”

开在商场里的snow51模拟滑雪机。

也正是因为这段故事,叶凯把SNOW51的室内滑雪模拟机带进了上海。从2018年1月份的第一家店,到2019年初的第二家店,再到半年之后的8家店,再之后就是2021年下半年一口气在上海又增加了十几家……滑雪模拟机在上海的快速增长,也证明了它的受欢迎程度。

“我们的模拟器大概处在1.0-1.5代的阶段。”作为滑雪发烧友,叶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愿意将这种“黑科技”在国内推广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曾经在户外滑雪中受伤。

“这种模拟机可以让学习滑雪的人更安全也更快上手。而且我们的机器很快就会有3.0版本,其中提升最多的就是人工智能。”

SNOW51出征青少年高山滑雪公开赛。

科技的助力,打破了冰雪运动的地域局限,但是真的能够提升青少年滑雪爱好者的水平吗?

叶凯的SNOW51也通过三年的实践给出了答案——2018年11月,“SNOW51青少年滑雪队”成立,从最开始混龄混编的10人左右,这支队伍到2021年发展到30多人的专项竞技队伍。目前,这支队伍完全按照青训队的训练模式来组建,并且进行室内城市端和雪山端的针对性加强训练。

就在去年3月结束的第三届“太舞杯”全国青少年高山滑雪公开赛上,SNOW51青少年滑雪队在男子组和女子组都分别跻身前5名和前3名,甚至连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教练在比赛现场都惊叹,“这些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模拟机上的青少年选手,在和北方孩子的竞争中,也毫不逊色。”

白鸦俱乐部。

赛事+偶像,助力上海冰雪腾飞

借助社会俱乐部所培养出的滑雪热情,同时依靠高科技模拟机所打破的地域限制,上海的冰雪运动氛围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愈发热烈。

根据上海体育局给出的数据,2017年上海参加各类冰雪活动(训练)的人数为60多万人次,2018、2019年上海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呈几何倍数增长。

即使疫情影响了社会生活,但是2020年上海全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仍然增长至200万,而到了2021年,这项数据已经增长到了接近300万人次。

除此之外,上海已累积举办青少年冰雪赛事5000多场次,共有120万人次参与。上海市教委、市体育局确定了39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57所上海市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2所全国青少年冰雪特色学校名单。

“作为南方城市,上海是比较早开展冬奥项目的城市之一,已经有了很不错的冬奥项目基础。”上海体育局徐彬局长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上海对于体育运动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包括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在今后5年,冬季项目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东方明珠下的冰场。

就在北京冬奥会之前,上海还引进了多项全国甚至国际的冰雪赛事,而上海本土冰雪赛事也举办得如火如荼,就如2021年4月由SNOW51承办了首届上海市青少年滑雪公开赛,被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誉为全国开展青少年模拟机滑雪赛事的典范。

赛事为上海的青少年滑雪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站上真实雪场实战的机会,而北京冬奥会的举行,则从另一个方面“刺激”上海冰雪运动的发展——那就是上海运动员应清,还有谷爱凌和苏翊鸣这样阳光正面的年轻偶像。

在刘毅看来,“一旦冬季运动有了公众人物去追,那么大家就会兴奋起来。当尝试了冰雪运动,就很容易把它变成一个爱好。”

借助冬奥会的举行,让冬奥项目和夏奥项目齐头并进,这就是上海在未来培养冰雪运动人才的方向。对于发掘出更多像应清这样能够进入国家队的冰雪运动员,徐彬局长和所有冰雪从业者一样,都很有信心。

“我们希望把上海的冰雪文化进一步烘托出来,能够推动我们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今后从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把夏奥和冬奥作为两个翅膀,主力上海体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