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写影评的,到底是什么人?
原创 分享生活的灵感 Voicer
你看电影之前,会不会先看豆瓣评分?
由大多数网友给出的分数、评论,如今成了评判一部电影值得与否的最重要的参考。全民影评时代,早就来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似乎谁都能当的影评人,原来是什么样的?
曾经有这样一位影评人,在《2001太空漫游》首映,众人纷纷离场时,断言这是一部影史杰作;Martin Scorsese初出茅庐,被他预言为“美国的费里尼”;是枝裕和才拍第二部作品,就被他拿来与黑泽明相提并论。
要不是他,我们会错过多少好电影?
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伟大的影评人,Roger Ebert。
传奇影评人的自我修养
● 从25岁写到70岁
1960年代,刚刚开始写影评的Roger Ebert,撞上了一个黄金年代——Martin Scorsese、Francis Ford Coppola、Steven Spielberg……这些即将掀翻旧日好莱坞的传奇导演蓄势待发。一下子没法对号入座?不要紧,你一定听过他们的代表作
● Martin Scorsese《出租车司机》、Francis Ford Coppola《教父》、Steven Spielberg《E.T.外星人》
那时候,电影评论还是报纸上不太入流的小版块。大多数影评栏目压根没有固定的专业影评人,几个记者轮流兼职上阵,Roger是第一个坚持每天独立写作的日刊影评人。
● Roger的戛纳记者证
他从记者起家,不摆专业姿态,不拗高深术语,亲切、言之有物又总能一针见血戳中观众内心的文风,迅速俘获大批读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这部电影的名字,可以简称为‘生命’ 。”
《龙猫》
“一部献给我们应该生活在其中,而不是我们现在所处世界的儿童电影。”
《霸王别姬》
“对比尊龙在《蝴蝶夫人》里的平淡演出,张国荣的虞姬绝对让人信服。”
他的职业生涯和电影史一起发展,他的影评堪称半个世纪的一手电影档案,他撰写的《伟大的电影》,至今是许多影迷的影史入门。
● 《伟大的电影》三部曲都有中文版啦
然而这些都还不足以说明Roger的重要性。
他15岁入行当记者,高中得过美联社的体育报道奖,转型写影评之后,他也从来没忘记对新闻理想的浪漫坚守。这就是为什么在Roger的浩瀚作品宇宙里,严肃批判和人文关怀是贯穿始终的风格。
大部分女性角色都太弱了,电影史上强大、有趣、立体的女性角色,几乎从现代电影中消失了,票房上可以指望的明星大多是男性,美国电影几乎是在敷衍地使用女性。
众所周知,他是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获奖的文章,是在责问电影里女性角色的单薄,惋惜女演员的发展受限。
在习惯把女性当玩物的好莱坞,Roger早就是个先锋。而获奖的同年,他又和欢喜冤家Gene Siskel开设了一档别开生面的电视影评节目,持续热播超过30年。
● Roger和Gene的影响力堪称美国“影评版康熙”,他们在电视上普及了电影评论
他们给电影打分时,通常用大拇指向上表示很赞,向下则表示很烂。这个简洁手势,迅速席卷全国,成为观众挑选电影的首要参考。
● 都成了电影宣传的噱头
专业奖项加上大众口碑,名声权力无限大的Roger,被同行酸溜溜地称作“电影界的罗马皇帝”。一个手势,一句评价,就可以左右一部电影的生死。在好莱坞,没人不想得到他的青睐。
● 在没有豆瓣的年代,观众都相信Roger的评分
导演Christopher Nolan也曾透露,“1998年我的第一部作品《追随》首映,当时看到Roger走进影厅,我激动坏了!但3秒之后他就走出来,原来他走错地方了!真令人心碎。 ”
恨恨恨恨恨死烂片啦
● Roger出品烂片大全《Your Movie Sucks》
我常常在想,一部全片上下塞满了陈腔滥调和刻板形象的电影会是什么样?然后我意识到,这样的电影不是每周都在上映吗?
别看外表憨态可掬,Roger可是吐槽界的老前辈,弹无虚发,句句致命。哪怕是大导演好友Martin Scorsese的《金钱本色》,他都不给面子,只给了两星半和一句“发挥不佳”。据说,马导因为这个铁面无私的差评还和Roger冷战了一阵子。
● Tom Cruise在《金钱本色》中崭露头角
● 显然,Roger对Brad Pitt的腹肌毫不动心
对于广受欢迎的电影,他也有话直说。《搏击俱乐部》收获了“最坦率、最愉快的法西斯主义大明星电影”的点评。
豆瓣9.1分的《死亡诗社》得到的评价是,“用了一大堆貌似虔诚的陈词滥调,来推崇坚持自我的人生信条”。
行走好莱坞几十年,Roger的毒舌事迹数不胜数。他还专门出了一本书来收录这些差评,叫做《我恨恨恨死这部电影了》。
《变形金刚》
“Michael Bay导了不少烂片,但你还是可能因为《变形金刚》爱上他,因为他总能把所有东西炸开花,把烂片拍出花样来。"
《天堂之门》
“这部电影有3600万美元票房,真是我见过最可耻的浪费。”
《情人节》
“这是一部号称约会必看的电影,可我认为,如果你的约会对象喜欢它,就不要再和那个人约会了。如果是你喜欢的话,你也别指望有第二次约会了。"
而对于千篇一律的好莱坞电影烂梗,Roger更是召集了全世界的影迷、影评人,甚至还有电影公司的高层,一起举办“吐槽大会”,收集了一千多个“毒舌小词条”。
● “毒舌小词典”中文版为《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
至于“身为上帝”的电影观众,Roger的麻辣点评也从不缺席。
“美国人民老是觉得电影里有太多的裸露、暴力、性和污言秽语,但是轮到他们用行动投票时,他们又怀着巨大热情,奔向充满裸露、暴力、性和污言秽语的电影。”
想得到Roger的一个大拇指可太不容易了。
不过,Roger嘴硬心软。根据统计,他的好评率其实高达75%,比各大影评网站的平均55%要高得多。
例如,自导自演《水牛城66》的Vincent Gallo就有一部备受争议的片子《棕兔》,被Roger毫不留情一顿痛批,后来导演发奋重新剪辑了一版,他也不吝啬地改回好评,完全不在意“打脸”。
● 瞧瞧Roger对第一版《棕兔》的辛辣点评:“总有一天我会减肥成功,但Vincent Gallo的《棕兔》再无翻身之日喽。”
● 《棕兔》翻身上了三星
说到底,Roger的毒舌也只是因为烂片浪费生命,侮辱智商。守护电影的尊严和观众的钱包,是影评人的天职所在。
电影幕后的守护神
人红争议多,伟大如Roger Ebert,早年也收到过“他的庸俗节目毁掉了影评写作”这类激烈批判。
Roger本人大方回应,电视节目的确不够学术、深刻,但他也没有放弃深入的电影讨论:抨击黑白电影上色的坏风潮,抨击广告植入,反对隐性电影审查制度……这些重要议题,Roger早就在电视上大胆谈论。
● 确实,这个动不动就“拳打脚踢”的节目绝对算不上严肃
另外,Roger也透露,他们的节目可不是无脑吹捧,每期挑选五部电影,展开激烈讨论,“只为了杀死其中的四部”。不是绝佳好片,很难抵挡这种残酷程度直逼大逃杀的严苛审视。
● 公开反对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Roger可不管什么PG-13,只要好看一律竖起大拇指赞赞
而Roger做得还远不止这些。在他年轻时候,纸媒影评还被保守派老古董牢牢把持,1967年,改编自真人真事的《雌雄大盗》上映,这个劫匪情侣亡命天涯的故事,充斥着暴力与情欲,混合反传统的价值观,成为主流报刊痛批的对象,很快就在一片骂声中被迫下档。
只有Roger的专栏大胆发声,称它不仅是年度最优秀电影,还很可能成为1960年代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影片。观众印象因此扭转,也才成就了一代经典。
● 没错,整部电影都在大讲特讲一个“恃靓行凶”的故事
● 没有Roger的力挺,这对雌雄大盗也许不会登上《TIME》更不会拿下奥斯卡
1980年代,Martin Scorsese沉迷药物,离婚,破产,几乎就要退出影坛,Roger在多伦多电影节为他颁发贡献奖,鼓励他振作。马导说,是那个晚上改变了他,让他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 Martin Scorsese收到的第一篇影评就是Roger写的,后来Roger将他俩认识40年以来的11次采访集结成册
1997年,因为感叹电影文化在大片时代的没落,Roger又逆着潮流,开设专栏,重温、拯救快要被历史遗忘的经典老片。连Steven Spielberg都说,是Roger的评论,让很多电影找到了观众。
2013年,Roger因为癌症离世。
癌症夺走了Roger的下巴和说话能力,但他没有失去乐观和判断力,在生命末期,他像霍金一样使用电脑发声。
就在临终的前天,Roger还在个人网站发了一篇“请假公告”,他说往后写不了那么多影评了,他只会写他真正想写的。
● 相信Roger正如他希望的那样,在天堂一边看他最爱的《公民凯恩》,一边大啖香草味哈根达斯
回顾那些昔日由Roger一手构建起的宝贵电影档案,才会真切体会到,属于影评人的时代,或许已经一去不返。故事单调、缺乏创新、被资本裹挟的视效大片,正侵占着院线荧幕,而电影评论里,名人花絮、票房纪录和泛滥的情感,正在逐步代替真诚理性的讨论。
如今,每个影评人都习惯以“爱电影”标榜自己,却忘了Roger早早写过:
“爱电影本身没什么值得赞扬的,一个不爱电影,或者对电影保持情感中立的人,也能写出有价值的评论来。但你必须要做到的是,严肃地对待电影,把电影看做一件值得重视的事。如果你看不起电影,你就没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影评人。”
Roger说,
“好的电影,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其实好的影评也一样。
你爱看影评吗?
你判断电影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撰文 - Freda
原标题:《写影评的,到底是什么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