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摩亨佐·达罗之殇:是什么毁掉了印度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巢巍
2017-04-23 16:54
私家历史 >
字号

2016年8月末的一天下午,我结束在印度宗教圣地纳西克(Nashik)的游览行程,来到火车站附近的酒店住下,准备第二天一早去赶火车。吃过晚饭,回酒店的路上有一家电影院,我被大幅电影海报吸引,于是买票进场看了这部名叫《摩亨佐·达罗》(Mohenjo Daro)的电影。这是一部宝莱坞年度大片,8月12日首映。我的运气还不错,正好赶在下映前到来。电影的情节完全符合冒险爱情故事的标准,在乡间长大且不知自己身份的王子、忠心耿耿的随从、无厘头的伙伴、美丽的大祭司之女、无巧不成书的街头邂逅、实力强劲的竞争者、有弑父夺位之仇的邪恶当政者、各种阴谋诡计与文争武斗。最后,名为摩亨佐·达罗的古代都城在人为制造的洪水突袭中被夷为一片平地。王子大仇得报,抱美人归,带领子民从洪水中顺利逃亡,众人一无所有却满怀希望地迎向未来。事实上,排除影片中的爱情情节,对于印度文化爱好者来说,洪水毁灭都城的情节显然更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它就像是对摩亨佐·达罗毁灭原因进行还原的极具想象力的一次银幕尝试,可以引发人们对印度河文明没落原因的进一步思考。

摩亨佐·达罗是印度河文明的重要遗址之一,位于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1922年,考古学家在位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地区首次发现了一处古代城市遗迹,之后对其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这座遗迹中的文物是印度次大陆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文物。摩亨佐·达罗遗址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另一处位于哈拉帕地区的遗址同为印度河文明的杰出代表,被称为“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

大家读到这里也许会产生疑惑。印度不是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其中没有灭亡的文明之一嘛,怎么又跑出来一个印度河文明?它们两者是一回事吗?如果印度河文明不在了,那么现在的印度文明是怎么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摩亨佐·达罗之殇”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如同黄河之于中华文明,每一个古老的文明都是由一条伟大的河流孕育而成,印度文明也不例外,它的诞生与繁衍得益于印度河的滋养。由于翻译所用词汇的重合,中文中出现了若干容易使人产生困惑和混淆的概念,比如“印度”、“印度河”、“印度文明”以及“印度河文明”等。我想,我们有必要先梳理清楚这几个中文概念中“印度”一词的涵义,尤其是它们涵盖的空间与时间范围。

“印度河”是一条河,是纯粹的地理概念,以明确的客观事物——河流为表意对象,它流经今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文明”,顾名思义是在印度河的沿岸区域中诞生的文明。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那么当我们提及这一概念时,它专门指代大约公元前第三千纪至公元前第二千纪前半叶以印度河沿岸土著居民缔造的文明为主体的文明,也被称作印度河流域文明或哈拉帕文明。从地域角度来讲,它所涵盖的范围是模糊的。首先,由于印度河在漫长的历史中发生过数次改道,当时的河道位置已经无法考证;其次,沿岸到底是沿到河岸两侧多远难以确定。因此,人们只能根据已经出土的遗迹来大致判定该文明的中心范围。至于它的全部覆盖范围,从目前的考古证据来看,至少还包括今印度北方邦、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北部地区。

“印度”一词根据其指代的时间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表意范围。一是1947年之前的印度,它曾囊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以及阿富汗南部地区,即整个印度次大陆。二是1947年之后的印度,它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性地域概念,可以根据现代国际疆域地图中的印度边界划定其范围。“印度文明”是所有这些概念中时间跨度最长、空间跨度最广的一个,它是印度次大陆所有时期产生的所有文明的统称。

回到“摩亨佐·达罗”的话题,它属于印度河文明的范畴。印度河文明是印度文明史上已知的第一个城市文明,由当时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土著人种——达罗毗荼人创造。该文明的很多成就已经基本失传,并且迄今没有发现与其相关的明确文字记载。根据已经完成的考古发现可以得知,这一时期的文明程度在当时来说是高度发达的。居民主要从事农耕,辅以畜牧,手工方面涵盖了制作陶器、纺织布匹和金属加工,以度量衡为依据的商业交换已经出现。城镇发展已经有固定的制式,已经发现的遗迹就包括了两座布局相同的大型城市和100多座规模较小的镇子或村庄,相信在当时还存在数量更多的城镇。大型的城市里拥有完善的建设规划、丰富的公共设施、齐备的供排水系统、合理的大街小巷和精致的私人居所等。

多种迹象表明印度河文明时期的人们已经发展出一定的信仰体系。尽管目前并没有出土如庙宇等专门用于信仰目的的建筑物,但是一处被大量建筑群包围的砖砌大浴池可以证明当时有类似洗礼的仪式,因为浴池中的众多独立平台似乎承担着某种神圣功用。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出土的众多印章和雕像。一个经常出现在印章上的人物形象具备了后来的大神湿婆的诸多特征,头上长角、呈三面像、被动物包围、盘坐沉思,它是湿婆神原型的观点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母神崇拜非常流行,印章上形态各异的女神形象有的在妊娠,有的在哺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枚印章上刻着的一个女人,她站在毕钵罗树下,前方一个人牵着山羊向她走来。这应该是一位母神接受供奉或祭拜的场景。许多锥形、圆柱形、环形石头代表了原始的生殖崇拜,其中锥形与圆柱形的石头是男性生殖器林伽的象征,而环形石头则是女性生殖器约尼的象征。最常见的动物形象包括了蛇和瘤牛,这是当时存在动物崇拜的旁证。以一些特定姿势或盘坐或站立的人物形象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尝试带有神圣目的的实践形式,这些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印度瑜伽的最初形态。除了上述呈盘坐状的形象,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一条腿站立、一条腿上盘的人物形象,双腿盘起、两眼注视鼻尖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代表了一些修炼动作,人们寄希望于这些动作可以使人获得神秘的力量。由于缺乏文字材料的佐证,上述种种信仰形式只是根据图像材料所做的推理与猜测。不过,鉴于印度河文明属于农耕文明,同时这些推理与猜测结果非常契合农耕文明的一般信仰特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与史实是高度相符的。

在电影里,摩亨佐·达罗最终毁灭于洪水;而在现实中,摩亨佐·达罗的毁灭原因却难以定论。目前,学者们有如下几种推测:1. 外族屠杀;2. 疾病传播;3. 洪水灾害;4. 核武爆炸;5. 飞船坠毁;6. 球形闪电。这些推测各有其道理,却没有一种能完全契合所有的已知证据。

电影中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使人思路大开。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尝试根据所有已知的资料推导还原当时的历史过程。摩亨佐·达罗应该是在一次大爆炸中瞬间被毁灭的,这才是导致印度河文明无法延续的根本原因。这是一次威力和破坏力与核弹相当的爆炸,也许是一场科技实验,也许是为了抵抗入侵而进行的玉石俱焚式的疯狂行径,也许是自然界的某种未知现象。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讲,自然现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是人为性的事件。爆炸发生时,印度河文明正值鼎盛时期,存在至少两座大型城市,即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其中摩亨佐·达罗是文明的中心城市。在两座城市之间的印度河沿岸区域则分布了大量规模不等的人类聚居区,有镇子,也有村庄。种种迹象表明,在这个已经高度发展的文明内部,人们的地位是比较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足够平和、稳定。最有力的证据是印度河文明十分注重生活设施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却没有宫殿、神殿等象征着统治或领导权的建筑,也没有武器装备、城防工事等军备设施。少量佩戴手镯、戒指、环链等饰物的尸骨表明当时应该有一小批在社会上有着特殊地位的人,但他们并不是统治阶层。这些人掌握了终极知识与技术,负责对社会生产与生活进行指导、监督,并对文明发展和技术进步进行研究、探索,称其为文化技术的引领者也许更为合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将这一切都毁了。当时城中的人们无一幸免,建筑物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摩亨佐·达罗作为中心城市是当时的科技文化中心,整个文明中的引领者都居住在这里。由于他们全体葬身于火海,印度河文明历经数百年发展出的文化与科技变得无人为继,很大一部分只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是导致印度河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

(本文原题《巢巍│摩亨佐·达罗之殇》,原载于公众号“北外全球史”,经授权,澎湃新闻转载。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