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物流地产供应缺口超1亿平方米,房企加速布局
得益于消费市场的繁荣,中国物流地产在过去的10年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研究机构预测称,在未来一段时间,物流地产市场仍将维持供不应求的态势。
供需结构呈现短期失衡
戴德梁行近日发布的题为《物流:纵向整合的时代来临》的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随着经济腾飞及国内消费市场的繁荣,中国物流地产市场获得爆发式增长,整体市场规模(仓储租金收入)从2005年的不足人民币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100亿元。
该报告称,中国物流地产依然供应匮乏、缺口巨大。预计到2020年,电子商务、消费品、物流服务和工业对高标准仓库的需求将达到1.4亿至2.1亿平方米,而届时供应量或只有5600万至6600万平方米,供应缺口超过1亿平方米,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将维持供不应求的态势。
另一方面,物流用地的供应条件越来越严苛,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而受到整体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二手物流地产项目的市场价格持续高企,收购成本和难度增加,此外,物流热门区域的项目有价无市,收购方持币待购,而持有方惜售如金。
戴德梁行华东区产业地产部主管单宇迪指出,仓储物流的供应增长,已经不能满足更快的需求增长。正是因为这其中存在的潜在巨在缺口,当投资客紧盯住宅市场的时候,投资机构的目光分散到了物流仓储地产。
“无论是供应方还是需求方,都在积极寻找从自身业务出发,在物流地产领域投资布局。”单宇迪说。
房企积极投身物流地产蓝海
根据前述报告,中国的十大物流地产开发商大多有外资背景。例如,2002年进入中国的普洛斯,在2016年的市场份额高达45%,在38个城市开发了242个物流园区(截至2017年2月数据),物业总面积2772万平方米,即使是宝湾、维龙这些本土企业,也有大量股份握在普洛斯手中。
位于上海的普洛斯临港国际物流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传统地产公司及投资机构正在不断加大对物流仓储的布局,慢慢拿回份额。从戴德梁行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仍为中国第一大物流地产开发商,但普洛斯的市场份额2016年同比下降了10%,第二名嘉民的份额也下降了4%。与此同时,平安、万科等的市场份额正在增长。
其中,万科2015年在物流仓储面积的份额为零(份额在百分比中忽略不计),2016年快速上升至2%。早在2014年,万科就开始在武汉、上海、贵州等地成立或者收购物流仓储公司,2015年成立万科物流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物流地产行业。万科年报显示,在物流地产领域,2016年新增项目10个,新增可租赁面积96万平方米。截至2016年底,万科物流地产已累计获取18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7万平方米。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曾表示,“在中国所有不动产分类中,物流地产是最大的蓝海市场,也是目前中国所有不动产类型当中租金收益率最高的。这里面存在巨大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平安集团的表现更为引人注目,其市场份额在2015年仅有1%,但去年占国内市场的比例已经达到5%。面对物流地产这块诱人的蛋糕,2015年初,平安不动产成立了物流地产事业部并开展物流地产业务,其后又与美国投资公司Blumberg Investment Partners合作,初始投资组合包含多个核心市场的全新物流资产,项目价值超过6亿美元。
其他一些公司也加大了该领域的投资。今年2月,绿地联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拟在航运物流、物流地产开发展开全面合作。之后,绿地与陕西省政府签署的一揽子合作协议中,也计划在陕西投资2个大型保税仓物流基地。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指出,仓储物流地产事实上并没有很高的利润,且培育期、回报周期较长,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土地和客户资源的把控。在他看来,传统住宅开发商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房地产开发商自身拥有不少商业项目,借此拥有数量庞大的企业客户群体,能为其物流地产发展带来广泛的客户资源。
单宇迪直言,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纵向整合是物流开发商与运营商的共同需求:开发商介入传统的物流运营环节,而运营商介入物流地产的开发环节,两者彼此渗透,打通行业壁垒,实现新的物流开发和运营相结合的新的生态圈。
“开发商可以股权合作、战略投资的方式整合运营商,寻求更多的需求、土地、品牌等资源;而运营商则主要通过新设公司、轻重分离、股权收购等形式整合开发商,主要获取的是仓储资源、资产结构优化以及收益结构优化。”单宇迪进一步分析。
单宇迪表示,两者整合后,物流开发商向运营商提供物业载体,而运营商则向开发商提供承租保证和资源获取,各取所需。诸如以普洛斯为首的物流开发商两年前着手纵向发展,分别收购了优速快递、中储发展等;而京东、宝供等运营商也通过自建供应链体系、拿地与租赁并存、综合体物流模式等自行开发……多种模式并存发展,有助缩小物流地产市场巨大的供应缺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