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联航拖拽乘客事件,为什么不是一个偶然?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被绞首的风险。”
———托马斯•邓宁
4月10日,一段美联航暴力对待乘客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并迅速登上全球各大新闻网站的热搜榜。之后的一周内,此事迅速发酵。先是美联航CEO米诺斯于周一中午,发布了一则简短的致歉声名:“我很抱歉我们必须重新安排部分旅客,我们正对此事进行调查,并试图与这名乘客取得联系。”声名一出,网友纷纷指责美联航毫无诚意。“重新安排”一词成了人们戏仿的对象。以收录流行词汇和网络用语而著称的“都市词典”给“重新安排(re-accommodate)”一词加了一条新注释:对航空公司打晕并拖走昏迷乘客这一行为的委婉说法。不久,一则内部流出的米诺斯致美联航员工的群发信件曝光。信件里,米诺斯毫无悔意,称事件中的机组人员“只是按照规定流程行事,”而受害者则是“不配合且表现出敌意。”“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请芝加哥机场的安保人员协助我们;在此期间,他一次又一次得反抗,非常不配合,我们只好动用武力将他移下飞机。”这封群发邮件让公众情绪火上浇油,而整起事件以及米诺斯的两则声明,登上了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和晚间节目现场。
美联航事件爆出之后,舆论界一片谴责的声音。有人指出航空公司机票超售制度的不合理;有人说这是一起种族歧视事件,质疑为什么被“随机选中”的是以投诉率低,不爱惹麻烦而著称的亚裔;也有人说这是警察滥用暴力的体现。每一种解释似乎都有合理之处,且并不排除其他解释的存在。而根本原因,在资本的贪婪和暴力的滥用。
资本的贪婪
机票超售制度是自八十年代以来航空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采取的一种常规做法。在超售的情况下,倘若有部分乘客误了航班或者临时退票,航空公司仍然可以保证满员飞行;在所有乘客都到齐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则以高额补偿的形式,让多出来的乘客自愿改签。2000年以来,美国的航空业经过一系列并购重组,逐渐形成几大航空公司垄断的局面。达美,美联航等公司更是垄断了部分美国国内城市间航线,利润年年攀升,2016年年利润更达历史新高。超级航空公司高层更利用其丰厚的财力和人脉,自七十年代以来,游说政府,影响立法和交通管制条例,使得普通人越来越难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和航空公司间的纠纷。在航空公司的努力争取下,美国交通部通过了一项规定:对非自愿改签的乘客,航空公司必须提供其单程机票价格两到四倍的补偿,最高补偿金额不能超过1350美元。舆论普遍认为,这项规定会进一步纵容和鼓励航空公司强迫乘客改签。仅2015年一年,就有五十万乘客自愿改签,四万六千名乘客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迫改签;而1990年时,美国全年才有一名非自愿改签的乘客。
对利润的追求,并不仅仅体现在航空公司和乘客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上。2005年,美联航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以此为名成功逃脱支付超过十三万名在职及退休员工的养老金。这在当时构成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养老金违约事件。有趣的是,在破产保护有效期间,美联航仍正常运转,并没有经营不济的样子。近年来,美联航员工更承受着超长工时和福利削减等负担,而与此相对的,是利润的攀升以及董事会和管理层收入的猛增。
公司不尊重雇员,也不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员工福利,雇员也就很难做到尊重乘客。近年来,美联航的空乘服务质量广受批评。因为暴力扔摔乘客行李,导致贵重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更有乘客托运的宠物猫狗,因为美联航员工的疏忽大意,而暴晒在高温户外导致严重脱水死亡的事故发生。可惜的是,因为高昂的律师费,以及近三十年来愈发偏向大企业的法律法规,很多人选择不再追究,默默承担损失。
虽然负面报道缠身,美联航在部分航线上接近垄断的地位,仍然保证了他们的利润。他们知道,即使顾客心生不满,可供选择的其他出行方式也有限(包括航空公司和汽车工业在内的大财团强烈反对在美国国内铺设高速铁路)。而让美联航CEO 米诺斯在事件初期表现得如此傲慢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此次推搡拖拽乘客事件中的直接动手的人,为芝加哥机场的安保警察,并非美联航的员工。
在美国,反抗警察是一项很严重的罪行。警察在询问他们认为可疑的人时,如果认定对方会带来威胁,原则上可以将其击毙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为减少恶性事件发生,人们普遍的做法,是在面临询问时,将双手放在警察可以看见的地方,以免被误解有掏枪的嫌疑。2016年7月,明尼苏达州的一名交警叫停了一辆私家车,司机为黑人男性。警察走近,叫他出示驾驶执照,他于是把放在方向盘上的手伸进衣服口袋,去拿放在钱包里的驾照。就在他伸手的一瞬,警察连开几枪,重伤了这名男子。副驾驶上坐着的男子的女友,颤抖着哀求警察不要伤害他们;而车后座上还坐着一个四岁的女孩,是司机女友的女儿。这起事件,只是美国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警察滥用暴力现象的一个缩影。而伤人警察一次又一次,名正言顺得逃脱法律的制裁,更无益于遏制警察滥用暴力事件的发生。
航空公司的贪婪及混乱的运营,机场安保警察的有恃无恐,最终导致这位69岁的亚裔老人无端受伤被辱。随着事件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美联航管理层最终发布了新的公开声明,向受伤的亚裔医生致歉。然而除了口头致歉,航空公司是否会进一步受到惩罚,付出巨额赔偿;并因此而改善服务质量呢?一些经济专家持悲观态度。
4月11日一早,在前一天铺天盖地的丑闻影响下,美联航的股价下跌了四个百分点;到了下午,股价又缓慢攀升回去;到收盘时,美联航的股价仅下跌了一个百分点。有分析称,恶劣对待乘客的丑闻并不一定会影响航空公司的股价;而美联航最初提到的事故原因:超售,更可能让投资者得出航空公司销售业绩很好的判断。
美国中产的虚幻安全感
4月14日,被拖下飞机的受害者方面召开了记者见面会。医生叫陶成德,他鼻骨骨折,面部多处受伤,并有轻微脑震荡。他的女儿和律师代表他发表了几分声明,并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陶成德一家都是医生,家境殷实;而代表陶成德的两位辩护人之一,是美国著名的常胜律师托马斯•德米特里。而此案的特殊性,也让陶医生一方胜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机上座位不够的情况下,法律虽然允许航空公司拒载乘客,但也注明了必须在登机前告知乘客需要改签的消息。将已经入座的乘客驱逐下飞机,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新闻发布会后,社交媒体上义愤满满的网民,纷纷表示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次的受害者不是可以捏的软柿子,而是有能力雇佣顶级律师的城市中上产。事实上,已经有人指出,美联航殴打并拖拽亚裔医生事件,之所以能引爆社交网络,就是因为大众能够对受害者的中产阶级身份产生认同感。熟练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主体,不一定能切身体会叙利亚难民的艰难处境,也不一定能和街头被警察询问的黑人青年产生共鸣,却大多可以在这个衣着整洁,有体面职业,坐着飞机回家的中产阶级医生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人们仿佛忽然发现,在大公司和警察暴力机关的势力之下,没有人绝对安全;而对正义的诉求,则为受害人本身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所限。
美国素来以“中产阶级社会”自称。人们相信,自己所处的国家,由少数富人,少数穷人,以及庞大的中产阶级组成;是一个稳定的纺锤形社会。冷战时期的二十世纪中段,为和社会主义阵营竞争,美国和欧洲各国的政府纷纷推出社会福利政策。与此同时,以福特为代表的大公司也发现,想要让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就必须通过提高工资促进消费,让普通生产者也可以买得起自己制造的生活电器,轿车,和独栋住房。种种因素下,以“有房有车”为标志的美国梦,成为了大多数人的信仰和生活现实。
同时,强大的工会和消费者权益运动是站在普通人和大公司之间的两道保护墙。工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在2005年美联航的巨额养老金违约官司审理中,代表员工站在原告一方的就是工会。消费者权益运动择优松散的普通人发动。热心的人们一边积极给议员写信,督促产品监督法规的完善;另一方面参与或支持受到损害的消费者起诉大公司。
自八十年代以来,局面发生了缓慢的变化。一方面,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使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西方得到了巩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欧美各国开始流行,其核心导向是:减少政府职能,削减福利,放松或者取消市场监督。这期间,工会势力迅速衰落,而大财团的影响力使得政府立法越来越背离普通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加快,货物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配置。大量工厂迁入人工更便宜的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而美国国内,曾经实现过美国梦的蓝领中产,则一方面面临失业的风险,另一方面失去了福利的保障。变革之中,除了技术型中产得以维持不错的收入,大多数普通人,如教师和工人,在近二十年里收入呈缓慢下降的趋势。2015年,以收入计算的美国中产阶级人数首次跌破到百分之五十以下,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结构变化的讨论。于此相对应的,是财富在高阶层人群中的集中,银行家,大公司管理人员等等,在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里获益匪浅。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从1979年到2012年,美国最富裕的百分之一的人群,其财富增长了两倍;而余下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群,其财富总和增长了百分之二点六。
身处变化中的普通美国人,不需要数据,也能感受到经年增加的经济压力和与日俱增的不安全感。近年来的几起成规模的社会运动,如占领华尔街运动,以及蓝领一边倒的对桑德斯和特朗普的支持,都体现了人们对现行体制的反抗和对既得利益者的不满。这些运动无论成败,都影响着美国社会历史的进程。美联航事件中,一边是修改规则,践踏规则的大公司,另一边是看似体面实则毫无反抗之力的中产消费者;一边蛮横而傲慢,另一边羸弱而失措。对比之下,很难不让普通人感同身受。
经济总量的增长,是不是一定就会带来更好的社会?公平和正义,如何能让法律法规不为垄断利益所驱使?美联航事件还在发展,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