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网:让残疾卖唱女重回那个自己掌控话筒的卖唱广场吧
一段“山东失踪女子四肢残疾贵州街头卖唱”的网络视频,将采生折割这惊悚残暴的古老词汇,呈现在世人眼前。两天后,贵州公安经过DNA比对,确认事件乌龙,视频中的女子聂某芝非山东失踪人员牟翠翠,且她是先天四肢残疾,而非被犯罪团伙采生折割所故意摧残至此。
事件因寻亲而起,对于渴望大团圆的看客,以及山东失踪人士牟翠翠的家人而言,这是个让人五味杂陈的结局。幸运的是,采生折割被证伪,或者说,在可以确证的范围里,它没有发生在卖唱者聂某芝身上。但不幸的是,失踪十五年后,牟家重新燃起的团聚希望再次被掐灭。
事件以迅速的方式走向了结,离不开公共舆论的推动。采生折割疑云的倒逼,让警方的行动变得高效,走访、查验、比对DNA,一气呵成,舆情之功不可没。然而也正是浩浩荡荡聚焦于此的注意力,在制造一起乌龙的同时,事实上形成了另一种惊扰。
所以,被误认的聂某芝,主动报案时特意强调,“相关网络报道已对其本人及家人造成很大困扰”;,面对媒体的采访需求,她只留下一句“请不要打扰我的生活。”
对聂某芝而言,几天时间里,她意外地从卖唱的广场,走向公共舆论场,进入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的场域,成为另一个家庭眼中的失踪女儿,为万众所瞩目。而且,这种聚焦,包含采生折割四个字携带而来的恐惧、同情以及猎奇等诸多情绪。她的生活被放大,她身体残疾的四肢成为所有人讨论的对象,甚至说,成为恐惧情绪的出口。短短几天,于她则意味着一段失控之旅,当她说出“请不要打扰我的生活”时,我们能够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普通人寻常生活所遭受的入侵,以及,她对这种入侵的抗拒。
围观者可以试图代入这种体验当中。当你在大街上,被人认作是其丢失的亲人,你的故事还被先行包装成一个犯罪团伙以残忍手段控制人口的悲剧故事,进入话题中心。最后,你不得不以自证清白的方式,来澄清自己的出身。这种突如其来的惊扰,何尝不是在制造恐惧?
渴望团聚的牟翠翠家人,值得被同情。而在聂某芝身上,我们同样也得看到保护普通人免于被惊扰的必要性。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四肢先天残疾的聂某芝,也许有着比普通人更为敏感脆弱的自尊,成为焦点人物所带来的伤害,身体残疾的悲剧被全民聚焦的侵犯,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
不是所有人都能抵御潮水般袭来的注意力。当然,这不是说围观有错,而是说围观的局限,以及它可能制造地的“不可承受之重”。以公共舆论推动事件解决的方法论中,守住个人隐私的边界,避免误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随手拍的侵犯,媒体权力的越界,在过往历史中上演的次数实属太多。而且多数时候,它们都是打着真相的旗号,但镜头之下,早已不见“人”。
聂某芝的生活能归于平静吗?这取决于舆论是否“放过”她。不过,既然她无关采生折割的悲剧故事,她和牟翠翠阴差阳错交织在一起的生活轨道,重新拆成两条,也许是止损最不坏的方式了。那么,对于牟翠翠家人而言,公权力还需继续发力寻人,尽最大可能化解亲人丢失之悲痛;对于聂某芝,不妨忘掉她,让她重新回到那个自己掌控话筒的卖唱广场吧。
(原题为《采生折割传闻里的另一种恐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