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钟宁桦:过去16年里,大量企业已经显著地“去杠杆”
主题:中国经济的新动能
时间:2017年4月12日
主办: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经济学会
【编者按】
4月12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钟宁桦在2017年第一次“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上做“中国经济的新动能”的演讲。钟宁桦认为,无需太过在意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6.5%的高低。增速减缓是因为基数(分母)在增大。
钟宁桦指出,更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显著下降。杠杆率不断上升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债务非常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大部分私营企业借不到钱,少数国有企业借到越来越多的钱,债务惊人集中。去杠杆的主战场在于国有部门,尤其是低效的、严重产能过剩的大型国有企业。
钟宁桦表示,一些地方国有企业不能“去杠杆”,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其背负着地方政府保增长的任务。因此,钟宁桦认为应放弃用低效的投资拉动GDP的短视行为。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不要动不动就回到用投资拉动增长的老路上。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钟宁桦演讲的摘录:
近期有很多关于今年经济增长目标6.5%是高还是低的讨论。我个人觉得不用太在意GDP增速,因为GDP增速的下降主要是由基数的变大导致的。2008年,我国GDP是31.7万亿,而2014年,63.6万亿, 2014年的GDP是2008年的两倍。就是说,2008年GDP增长的10%和2014年增长的5%,增量是一样的,因为分母变大了一倍。2008年,中国GDP增长的绝对量是4万亿左右,除了2009年没有到这个水平,后来几年GDP增加的绝对量也都在4万亿以上——因此,GDP的增加量没有下降,但因为分母变大了,所以GDP增速下降。大家关心GDP,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就业。而与就业真正相关的是GDP的增长量,而非增速。每年GDP的增长量比较稳定,那么新增的就业量也是稳定的。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008年后,中国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显著下降。有这样一个值,增加一块钱GDP,需要增加多少钱的新增信贷。在2008年之前,GDP增加一元需要是1块多的信贷。但最近几年,同样产生一块钱的新增GDP,要投入4块钱的新增信贷。这就是说,资金效率在显著变差。另外一个现象,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增加。2008年到现在,M2增加了100万亿。M2占GDP的比重超过了200%。中国经济体量不如美国和欧盟,但是货币体量超过美国和欧盟。这就是说,2008年后,信贷总量在增加,金融资源总量在增加,但是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在显著恶化。或者是,大量的钱被配置到低效率的地方,大量的钱被浪费了,因此导致金融不支持实体。
与此相关的是,我国的杠杆率不断上升,到2015年底,中国总负债超过168万亿。宏观上,我国债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微观数据表明,大部分企业的负债率从1998-2013年在不断下降,就是说在过去16年里,大量企业已经显著地“去杠杆”了。同时,我们也发现,负债率的上升集中在一小部分企业上。比如,在2013年,我国总共约有34.5万家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有企业的负债总额为49.1万亿,其中负债最多的500个企业的总负债为13.5万亿,占到34.5万家企业负债总额的1/4;负债最多的2000个企业的总负债为23.5万亿,占到了总额的近一半。
进一步的,根据我们的计算,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中负债最多的50个企业的总负债就高达11万亿,占当年所有上市公司负债总额的54%,平均每家企业负债超过2000亿。而负债最多的300个企业的总负债达到16万亿,占到所有上市公司负债总额的82%,平均每家企业负债超过500亿。而从2008年以来,这50家企业每年新增贷款总额逾1万亿,平均每家每年新增200亿。也就是说,我国负债率的上升主要集中在几千家企业上,其中大部分是大型、国有的、上市公司。
我国的企业债务惊人的集中,这就是我国企业债的结构问题,大部分企业借不到钱,少数企业借到越来越多的钱。
一边是大量企业渴死,高效的企业得不到金融支持;一边几千家企业债务不断上升,这几千家企业驱动了我国整体杠杆率的上升。因为这样的结构性的问题,所以就有了刚才说的这几个现象——信贷总量不断上升;杠杆率不断上升;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金融不支持实体现象。这四件事都是相关的。我们今天探讨“中国经济新动能”, 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动能取决于核心资源的配置效率,配置效率低,经济动能就弱。
再说“去杠杆”。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去杠杆”是我国经济的五大工作之一。“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我认为,企业债务那么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就说明对不同的企业需要区别对待。私营这部分企业,融资决策是合理的,应该让它们可以借到钱。而有些国有企业,它的负债是不合理的,这些企业借的钱太多了。
所以,当我们在说中国经济“去杠杆”的时候,不是对中国大部分企业,因为中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去杠杆”十几年了,而是那几千家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应该显著降杠杆。尤其是“僵尸企业”,那些已经没有盈利能力、连续亏损、却占据越来越多的资金的企业,它们借钱用来支付利息、维系生存。越来越多的钱用来救“僵尸企业”,而真正好的企业,却越来越得不到钱。
原则上说,对于低效的企业,要尽快“去杠杆”,把它们所占据的信贷资源释放出来,配置到真正有效的企业上去。
那么,近期“去杠杆”的实际情况是如何呢?国有企业的杠杆还在不断上升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至2016年年底,国有部门的负债总额为87万亿,与2015年底相比,增长10%。其中,中央国有企业负债总额47.6万亿,同比增长8.2%;地方国有企业负债总额39.4万亿,同比增长12.1%。就是说,国有企业里,负债增速比较快的是地方企业。去产能的问题也是一样。一篇报道指出,97%去的是民营企业产能。
民营企业的效率是相对高的,却在强迫它们“去杠杆”,效率低的企业反而还在加杠杆,中国的经济动能怎么会起来?
那么,国有企业为什么不能“去杠杆”?很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要保增长。去年民间投资显著下降,一些地方政府便要求地方国企加大投资。15年下半年,国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基本在12%以内;而从16年初以来,投资增速突然上升至20%以上。
去年9月份开始,PPI终于开始回暖了,有些学者说,中国经济回暖了。我觉得这个PPI的回暖,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国有企业的投资所拉动的。但这些投资可能是低效的。我也专门看了一下一些亏损的企业,这些企业的投资增速很高。2015年我国有160家上市国有企业出现亏损,这些亏损的企业在2012-2015年新增投资增幅超过30%。
所以,现在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背负着地方稳增长的任务,在稳增长的任务下,其债务不降反升,积累越来越大,对局部冲击也越来越大。所以,或许我们不需要那么追求GDP增速,更应该放弃用无效投资拉动GDP的短视行为。
我们一直在说经济增长的模式要转型,但是速度不快,动不动就回到用投资拉动增长的老路上。我觉得要保持住GDP增长的绝对额,应采取更多措施来刺激消费,而不是又让国企投资。尤其是,中西部还有一些贫困的地区;我国的不少农村地区也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即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可以将扶贫、城镇化、稳增长,这几个目标结合起来。比如说通过减税和消费补贴等财政政策,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覆盖率,来提升农村地区的人口的消费能力。
此外,美国可能会以加税等方式加剧中美贸易争端。作为应对,可顺势而为,鼓励出口企业更多开发我国内陆市场和农村市场。降低对这些企业的出口补贴以及税收减免,改为国内消费补贴。以此促进中国经济向着依靠消费、依靠内需的可持续的模式转型。
(澎湃新闻根据主讲人讲话整理,经审订)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