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贺宏亮︱宋军平蜀的汉源之战发生在哪里?
《宋辽金史讲义 资治通鉴介绍》,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近日,承京上柴念东老师赐下柴德赓老先生《宋辽金史讲义 资治通鉴介绍》(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一册。大家小书,略读一过,受益甚多。
阅读中发现一个小问题,记下求教于方家。
该书第十五页至第十六页,记宋师“平蜀”部分,有云:
王昭远者,成都人。《宋史》卷四七九本传言其好读兵书,颇以方略自许。宋师入境,昶遣昭远与赵崇韬率兵拒战。始发成都,昶遣其宰相李昊等饯郊外。昭远酒酣,攘臂曰:「是行也,非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及行,执铁如意指麾军事,自方诸葛亮。将至汉源(注:清溪县),闻剑门已破,昭远股栗,发言失次。崇韬布阵将战,昭远据胡床,皇恐不能起。俄崇韬败,乃免胄弃甲,走投东川,匿仓舍下,悲嗟流涕,目尽肿,为追骑所执,送阙下,太祖释之。
蜀将可任者,唯赵崇韬、高彦俦。崇韬于周世宗克秦、凤,将入蜀境时,拒退周师。汉源之战,独策马先登,及蜀军败,犹手击杀十数人,为宋师所擒。
这两段话,乃剪裁《宋史》卷四七九列传第二百三十八中王昭远、赵崇韬的记载,本无问题。但我读到“汉源(注:清溪县)”一句时,不禁吃了一惊。宋遣平蜀之师分两路,陆路由广元入川,水路由夔州入川。这两路分别位于成都的北面和东面。而汉源即清溪县,在成都南面。王昭远、赵崇韬率兵到成都南面拒战宋师,实在不可理喻。
查宋史原文,见《宋史·王全斌传》有云:乾德三年,“(王)昭远闻(史)延德兵趋来苏,至清强,即引兵退,陈于汉源坡”。又,《续资治通鉴长编》亦载:北宋乾德三年,王全斌伐蜀,“全斌命偏將史延德分兵趋來苏,狭径,跨江为浮梁以济。蜀人见之,弃寨而遁。延德遂至青强,王昭远等引兵退驻汉源坡,以其偏将守剑门,全斌等以锐兵奋击,破之。及汉源,赵崇韬布阵,策马先登,昭远据胡床不能起。崇韬战败,犹手斩数人乃被执,昭远免胄弃甲而逃。全斌等遂取剑州,杀蜀军万余人。昭远投东川,匿民仓舍下,悲嗟流涕,目尽肿”云云。
可见,此“汉源”乃“汉源坡”之省称。
查“汉源坡”,《大清一统志》保宁府山川:“汉源铺在剑州东,旧置驿于坡上,日汉源驿。旧志:汉源坡在州东三十里。”
又,上面引文中提及的“青强”“东川”两处,也是剑南附近地名。同治《剑州志·山川》:“出剑阁南二十里至青强店。”剑南东川,自唐代即是方镇,至德二载,分剑南节度使东部地为剑南东川节度使,简称东川节度使,治梓州(今四川三台)。
汉源县地处成都南面的雅安地区南部。因汉川水源于境内而得名。古为笮都。汉置沈黎郡、牦牛县。隋仁寿四年置汉源县。唐置黎州。清代改清溪县。辛亥革命后复设汉源县。
宋师平蜀的“汉源之战”,发生在剑阁附近的汉源坡,而非旧名清溪县的汉源县。
柴注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