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爷孙同患垂体瘤先后复发,经高难度手术在上海重获新生
爷孙俩先后患上了垂体腺瘤,在当地进行了手术切除,然而不幸的是,肿瘤都没能全切除,术后肿瘤均复发。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孙儿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术中肿瘤被全部切除。爷爷备受鼓舞,也接受了同样的高难度手术,最终爷孙俩均获得了新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赵曜团队为垂体腺瘤患者开展手术。 本文图片均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提供
2月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获悉,爷孙俩间隔3年先后确诊垂体腺瘤,73岁高龄的爷爷张博(化名)于2015年因视力下降经医生检查发现并确诊,此后接受了垂体瘤切除手术,但术后复查仍有肿瘤残留,迟迟未再次手术。
而其孙儿张廉(化名)于2018年春节期间出现左眼视物模糊,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医生还发现:张廉不仅视力下降,还伴有两侧视野明显缺损,进一步检查发现其患有“无功能型垂体腺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赵曜表示,垂体腺瘤俗称“垂体瘤”,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4.7/10万人,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是最常见的、起源于垂体前叶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而张廉所患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虽然大部分是良性的,但肿瘤如果不断生长,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出现视力视野变化及脑功能损伤等,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赵曜团队看望病床上的病人。
此后,张廉也历经了手术,术后视力明显恢复,但没想到的是,其术后三个月去医院复查时,手术区域仍有少许肿瘤残留,当时他未直接选择手术治疗。直到2021年秋天,再次复查结果显示:残余的肿瘤增大了,此时再手术则非常困难。当地医生建议张廉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一步手术治疗。
在华山医院赵曜医生团队的帮助下,这一手术正式开始。起初,专家团队利用先进的内镜设备,通过鼻腔进行了微创肿瘤切除。为了确保无肿瘤残留,专家团队还在手术过程中,为张廉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其左侧疤痕上方仍有肿瘤残留。按照手术预案,赵曜和家属沟通后,决定为张廉再同时进行微创开颅手术,切除张廉脑内的残留肿瘤。这一高难度手术历经8小时顺利完成。
术后卧床修养一周后,张廉就康复出院了。
在张廉的鼓舞下,原本不愿再次接受手术的爷爷也终于放下包袱,来到了华山医院。在完善各项评估、做了充分预案后,赵曜为张廉爷爷同样进行了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手术,最终将肿瘤全部切除。
术后,在家属和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张廉爷爷恢复得十分顺利,爷孙俩最终一起回到了家乡。
赵曜进一步表示,垂体瘤多数均为散发病例,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仅有极少部分垂体瘤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背景,当一个家族中至少有2个垂体腺瘤患者时,可将这类患者定义为家族性垂体腺瘤。“通过我们多年研究发现,CDH23基因是汉族人‘家族性垂体瘤’遗传致病基因,这一研究对于垂体瘤的早发现早治疗带来一定的意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