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站员工过年加班猝死,卖命工作的你,如何避免英年早逝?
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爆出了打工人猝死的噩耗。
据爆料者称,25岁的B站武汉AI审核组组长因在过年期间连续加班,日夜颠倒,工作时长达到每天12小时,于大年初五凌晨猝死,这件事很快就占领了各大网站的头条热搜。
2月7号当天,B站发送的内部邮件通报了猝死员工的基本情况,表示“在事发前一周内未存在加班等情况”,公司已经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并叮嘱其他员工注意身体健康,感到不适要及时休息与就医。
截止目前,事件还在持续发酵,而这位25岁青年的离世却并非个例。
近几年,随着各大公司高强度加班现象愈演愈烈,打工人猝死的新闻也频频发生。21年1月,一位22岁的拼多多员工在凌晨下班路上猝死;同年11月,一名36岁的比亚迪员工在连续工作7个夜班后在家中猝死。
网络上对于各类996福报论的抗议和声讨也不绝于耳。
然而逝者已矣,不能每一次发生同样的悲剧时,大家才开始有警惕之心。猝死这件事,到底离我们有多近?普通人该如何判断并迅速作出反应呢?
01
“心脏猝死”到底是什么?
“心脏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出现1小时内,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的心源性死亡,其死亡的时间及形式都在意料之外。尽管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医生对猝死的认识仍相对滞后,并十分肤浅。
猝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就是猝死发生的重灾区之一。
我国猝死的总人数居世界之首,根据一项在北京、广州、新疆、山西开展的调查研究估算,我国每年发生猝死的人数有54.4万人,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发生猝死。
男性心脏猝死发生的风险是女性的4-7倍,其原因是雌激素有生理性预防猝死的保护作用。
在深圳市,3年内共发生了4619例心脏猝死,只有143例被“活着”送往医院,最后只有3例出院。有资料显示北京2007年-2009年的3年中25-45岁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发生的心脏猝死占心梗总死亡的95%,其中64.8%的院前死亡发生在家中。
由此可见心脏猝死的死亡率非常高,所以有效的筛查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02
遇到猝死该如何判断并采取应急措施?
|如何判断?
如果发现身边的人突然倒地时,我们应立即拍打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叫,观察患者有无反应,并立即呼叫其他人帮忙。
快速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及大动脉搏动,判断呼吸可以用左耳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患者的呼吸,同时观察患者的胸廓有无起伏,判断大动脉搏动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去接触患者的颈动脉,了解颈动脉有没有搏动,对于普通人来说,平常可以试着去做这样的练习。
|如何采取应急措施?
如果没有,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6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同时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也就是按压30次做2次人工呼吸。
(按压速度)
(按压力度)
如果现场有除颤仪,可以马上对患者进行电除颤,提高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复苏成功的患者,要进一步寻找猝死发生的原因,为了预防再次发生猝死,必要时可以考虑植入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总之,我们一定要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因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一旦错过了这一宝贵的时间,患者很可能会永远地离开我们。
03
哪些疾病会导致心脏猝死?
心脏猝死在不同的年龄段发生的病因并不一样。
青少年的猝死以心肌病为主,中老年人的猝死以冠心病为主。在平时被视为健康的患者中冠心病显然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其中91%的猝死为心律失常所致。
其他的很多疾病也可以导致心脏猝死,如心力衰竭、遗传学离子通道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还有一些猝死与药物及电解质紊乱有关。
04
猝死多发生在什么情况下?
猝死多发生在以下情况下:
体力活动:研究发现猝死较多发生在体力活动时,强烈的体力活动会显著增加猝死的发生。
日夜及季节变化: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每天早晨6时至12时为猝死发生的高峰,每周一是每周的发病高峰,每年的春季为发生高峰。
心理应激:抑郁、焦虑及心理过度紧张与猝死发生相关。
体位改变:研究显示早晨觉醒后站立与猝死有相关性。
外伤:外伤引起的疼痛及精神刺激可能与猝死有关。
饱餐:在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饱餐后可能会导致猝死的发生。
05
猝死有哪些高危因素?
首先,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发生猝死的风险很高,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关系最为密切。
其次,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不良生活习惯、工作或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等都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
再次,有猝死家族史及不明原因晕厥史的人群也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
06
如何预防并排查是否有猝死征兆?
首先,我们要控制好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同时尽量避免一些诱因的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规律的生活,包括按时起居、定时进餐、适量锻炼、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要定期去进行体检。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在上述基础上还需要很好地去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长期服药预防心脏病的发作,并按照医生的吩咐定时到门诊随访复查。
其次,心脏性猝死的早期预测对于其防治十分重要,只有早期预测、早期防治、对相关因素提前干预,才有可能降低其病死率。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心脏猝死相关因素的筛查,对于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有异常的患者,要告知医生有无晕厥史及心脏猝死家族史,必要时进行一些无创或有创的心脏相关检查。
坐在格子间里的打工人,貌似十分光鲜,然而背地里大多都不敢看自己的体检报告。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勤劳刻苦是美德,只要努力就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是当付出的汗水与回报不对等,一个人必须以健康为代价无休止的劳作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时,这份勤劳刻苦就只能变成过劳内卷,人也就被异化成推动公司运转的齿轮,直至损耗报废。
生命很珍贵也很脆弱,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好好生活的权利,而不该成为少数公司牟利的工具。资方在用人时,应该有基本的道德底线。
而我们作为劳动者固然该尽职尽责,面对苛刻的工作的条件时,也要把握法律赋予的权利和知识,有底气的保护自己。
给这篇文章点个“在看”吧,希望天下打工人都能健康如意。
参考文献
1. 郭继鸿 中国心脏性猝死现状与防治 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9月第28卷 第5期 323-326页
2. 高传玉 主编 心脏病学进展2016 186-187页
3. 李芳,廖晓星 猝死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与中毒专题论坛 18-22页
4. 马国平,智亚欣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及辨识 医学与哲学 2016年7月第37卷第7B期 19-23页
5. 刘慧,吴永健 主编 中国基层心血管医师理论与实践 705-707页
图文设计 / 责任编辑:梨
监制:Phyllis
审稿:言安堂研究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言安堂内容团队原创,
支持原创,抄袭可耻,转载请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