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约翰逊在《攻壳》中演日本人,好莱坞如何“洗白”亚洲角色?
《攻壳机动队》这部由日本经典动画改编的电影中由斯嘉丽·约翰逊扮演女主角草薙素子的角色,让好莱坞“洗白”(用白人扮演亚洲角色)亚洲角色的问题再一次在西方掀起热议。好莱坞自黄金时代的歌舞剧开始,就有着“洗白”亚洲角色的传统,往往在这一生产机制中,对亚洲人的再现充满了歧视,至少是刻板印象。泰裔美籍演员Bandhu说,缺少立体感的亚裔角色使“洗白”的选择对演员和观众来说会更加痛苦。“当一个白人演员获得那个角色的时候,这就否定了我们的身体,否定了我们的声音。”当经典的亚洲角色依然在由白人扮演的同时,好莱坞的亚洲演员都在演什么呢?“我们是那些提供信息的人。我们是那些怪人。我们是那些妓女。”Bandhu说。
3月16日,在日本东京,影片《攻壳机动队》演员斯嘉丽·约翰逊出席新闻发布会。当日,影片《攻壳机动队》全球首映式在东京举行。该片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将于4月7日在日本影院上映。新华网 资料图约翰逊出演《攻壳机动队》中草薙素子:
少数族裔在好莱坞荧幕中的“洗白”
Pun Bandhu毕业于著名的耶鲁戏剧学院,但他毕业后去试镜的时候,发现这所学校的训练却没怎么提高他到处都需要的技能——“亚洲口音”。
这位泰裔美籍演员在过去15年中出演了各种电视剧和电影。有一次为了一个泰国人角色,他使用了从他父母那里模仿来的泰国口音,却被告知这种口音不合“美国人的胃口”。最终,导演选择了一位有中国口音的演员。
当下有关好莱坞亚裔再现的争论大多集中在“洗白”问题上——即由白人演员来演绎亚裔的故事。《攻壳机动队》就面临这样的批评。它是由好莱坞改编自历史上最成功的日本同名动画电影。但是由斯嘉丽·约翰逊出演名为草薙素子的赛博格女主角的决定,让公众感到相当不满。他们抱怨这就是“洗白”。他们认为电影的主角应该由一位日本演员来出演,为此他们写了一份请愿书,至今已得到了十万人的签名。
《月光男孩》收获的奥斯卡奖似乎让好莱坞渡过了一场非裔多样性危机。但是电影工业中是不是还有一个亚洲问题?《攻壳机动队》遭受的批评只是近来一系列愈发频繁、愈发瞩目的争议之一。东亚人尤其感到不满,因为他们的文化常常被攫取、挪用、刻板印象化、去种族化。这些例子有很多:艾玛·斯通在卡梅伦·克罗执导的《阿罗哈》中出演一位华裔夏威夷人丽莎·吴,马特·达蒙主演中国电影《长城》,《奇异博士》中白人演员蒂尔达·斯文顿出演古一法师,以及《最后的气宗》和《七龙珠》,它们都属于使用了大量白人演员的好莱坞版本亚洲故事。
但是,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对于《攻壳机动队》的选角感到满意的人之一是押井守。他是这部电影的日本原作导演。事实上,他认为斯嘉丽·约翰逊是完美的选择。他指出,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一个赛博格:“她的躯体形式本身就是完全构造出来的。草薙素子这个名字以及她现在的身体并不是她原来的名字和身体,所以认为必须要由一个亚洲演员来出演这个角色是没有根据的。”从日本的视角来看,在充满本土故事和人物的日本文化中,《攻壳机动队》是广受赞誉的创新。
在原始漫画里,我们必须承认《攻壳机动队》的女主角看起来并不是很像日本人。她的头发有时是黑色,有时是紫色的。她圆形的眼睛呈现出各种颜色,从蓝色到橙色皆有。日本动画从来不很关心种族特征。人物可能有金色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个人物是“白人”或者不是日本人。更进一步说,押井守的动画所选的地点其实是未来的香港,并不是日本——据说这是受到了《银翼杀手》的影响。新电影保留了这一点,它的背景显然是设在亚洲的。虽然斯嘉丽·约翰逊身边的演员来自各种族裔,但其中除了新加坡演员黄经汉和日本传奇演员北野武之外,很少有亚洲面孔。奇特的是,北野武是唯一在电影中用日语对话的演员,而斯嘉丽·约翰逊出演的人物最终还是成了一个日本人——即使她根本不会说日语。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新的《攻壳机动队》进入相关争论的时间已经有些晚了。20年前,好莱坞就已经改编并“洗白”了这部动画。他们让基努·里维斯出演,并把那部电影叫做《黑客帝国》。沃卓斯基兄弟在向好莱坞制片人们推销这部电影的时候,就给他们播放了《攻壳机动队》的动画并告诉他们:“我们真的想要做这种东西。”事实上他们也这样做了,《黑客帝国》从押井守的动画中借用了许多元素。它的宏大主题是有关人类与机器之间关系的,它借用了动作的顺序,甚至还借用了微小的细节,比如在人们颈部的背后安装上插座。不同之处是,《黑客帝国》将这些元素与许多别的元素结合在了一起:来自香港的“吊钢丝功夫”技巧,当时还十分新奇的子弹时间特效,大量令人着迷的闪亮装备,以及与亚洲没什么关系的宏大神话。两种对《攻壳机动队》的改编,一种就像是好莱坞将《七武士》西方化,而另一种则是让一帮白人演员假装自己是日本武士。
让《攻壳机动队》成为一部有关从联系到身份认同的故事是十分合适的。在押井守的原作中,赛博格女主角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人类身份而拥抱了一个“后人类”的未来。好莱坞版本并没有走这么远:它更关心女主角原来的人性。这或许也是我们遇到的两难:我们应该尊重原作,还是把原作拆解开来,然后对它为所欲为?
《攻壳机动队》的票房表现相当糟糕,在美国首个周末的票房仅仅只有1900万美元,相较于1.1亿美元的电影成本来说,这票房实在是一个小数目。一位派拉蒙影业的执行官说,选角遭到的批评部分地造成了这一后果。无论整合与包容是否会取代简单的挪用,对类似《攻壳机动队》的抗议会让制片人和演员谨慎思考他们自己在做的事情,以及他们是否愿意在每次采访中都应对洗白、挪用和刻板印象的问题。亚裔美籍演员也说,近年来多样的角色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一些人希望近来这部电影所引起的争议能够进一步促使导演和制片人不再“洗白”亚洲角色。
“怪咖与妓女”
好莱坞少数族裔的演员都在演什么?
艾玛·斯通、马特·达蒙和鲁妮·玛拉都因为在票房表现糟糕的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而遭到“洗白”的批评。但是在电影和电视上改善多样性、增加少数族裔代表,不仅仅在于避免商业电影中的选角失误。行业中的演员认为缺少机会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亚裔美籍演员认为他们几乎从来没有机会为主角试镜。即使他们得到了角色,这些角色大多对于情节只是次要的,或者角色本身具有冒犯性的内涵。
《攻壳机动队》海报亚裔男性常常被打发去演技术宅、助理、医生等等角色,它们有时是被高度淡化、边缘化处理过的人物。亚裔女性则经常演女按摩师、性工作者等,这些都被描绘成服从性的、柔弱的、安静的角色。
“我们是那些提供信息的人。我们是那些怪咖。我们是那些妓女。”Bandhu说,“我们已经厌倦了演这些角色。”
“我们极度渴望机会,”Kanoa Goo说。他是一位华裔和夏威夷混血的白人演员。“角色经常都挺单一的。就是没什么话的计算机技术分析员。这种角色本质上是服务于主角的。”
Goo出演了2016年的电影《其他人》。他说,他绝大部分的试镜都是为那些指定需要亚裔或非白人演员的角色。有的时候他感到这些角色只是象征性的——创建这些角色只是为了满足多样性的要求。
“在那些被边缘化的各种少数族裔演员群体中,亚裔美籍演员还是身处底部。他们仍然处于劣势之中。”他说。
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份报告,在2014-2015年这一季中,有线电视以及直播节目里有台词的亚裔角色只占3% ~4%。根据另一份研究,在2015年排前100名的电影中,49部没有亚裔角色,没有任何一部电影的主角由亚裔出演。
除此之外,“这些角色的质量颇有问题,”UCLA那份报告的作者之一,该校的教授Darnell Hunt说。
演员Lynne Marie Rosenberg目前正在运营一个叫做“随意的选角信息”(Cast and Loose)的汤博乐(Tumblr)主页。这个主页上发布的是试镜的时候针对角色的冒犯性“要求”。Rosenberg说,她经常看到选角信息里列出了所有的族裔——唯独没有亚裔。
“最主要的问题是亚裔的隐形。”她说。
有的时候对于亚裔还会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过度扁平化。Rosenberg举了一个例子,在描述一个亚裔艺术家角色的时候,要求“他在绘画的时候保持专注”。要求中还加了一句:“让你感到困惑,他在亚洲的时候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
另一部电影寻找的是一个亚裔说唱歌手,他要能够“用带有口音的方式,或者使用任何亚洲语言,写出几行押韵的歌词”。一个韩国演员的要求中提到,他们正在寻找一位18至25岁之间的女性演员,来出演一个“只会表现得很漂亮”的17岁角色。
另一个项目中的一个角色被描绘为“亚裔,娇小,瘦削,柔弱”。情节是这样的:“一个富翁把一名女子关在地下室里。”
卡尔·潘是一位印度裔美籍演员,由于出演了《猪头逛大街》系列电影以及电视剧《豪斯医生》而出名。最近他通过推特发布了一系列他收到的种族歧视的台词节选,掀起了一股浪潮。这些台词包括“形似甘地的人”、“弄蛇人”以及“巴基斯坦计算机怪才……而且总是在出汗”。
冈冢敦子(Atsuko Okatsuka)是一位日本单口相声表演家,也是一名演员。她说她曾经出演过一些明显不适合于她的角色,因而看来她被选中的唯一原因就是她的族裔。她回忆起一次出演一名“日本女学生”,为此她说“我必须尖叫很多次,再用很尖的声调说日语。还要傻笑。”
冈冢敦子说她还曾经在竞争亚裔主角的时候输给看起来白很多的混血女性。她得到的解释是这样的:“你更适合演主角的朋友,她更心软、善良,穿着和服。”
她说,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故事情节需要,却详细写着要50%亚裔血缘的演员要求也颇具伤害性。“他们试图表达的就是,他们想要一个比东亚人长得更漂亮的演员。”
卡米利·陈是一位中国台湾裔美籍电视演员。她说她获得了大量不同种类角色的试镜机会,她的族裔是她的优势,因为更多产业中的领导者认识到了多样性的重要。
13年以前,当她刚开始自己的演员生涯的时候,她感到除了演女按摩师和妓女之外,没有别的选择。相比那时而言,现在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她也认同,她从未获得过电影中主要角色的试镜机会。“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开放一点,让亚裔美国人担任主角。”
Vinny Chhibber是一位印度裔美籍演员。他说他刚开始表演的时候,他常常出演“头号恐怖分子”或者“刻板的亚洲人,柔弱、缺乏社交能力、说话带有口音”。
作为一位编剧和制片人,Chhibber说,他也经常在选角会议上听到偏见浮现出来。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你选一个中国女孩演这个角色,这就会改变故事。”
Chhibber说他现在拒绝为那些宣传刻板印象的角色试镜。这部分是因为他理解这种角色带来的伤害会有多大:“我们的创作对于人们看世界的方式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Bandhu说,缺少立体感的亚裔角色使“洗白”的选择对演员和观众来说会更加痛苦。“当一个白人演员获得那个角色的时候,这就否定了我们的身体,否定了我们的声音。”
本文由《卫报》上两篇文章编译而成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