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何中医称春笋为“发物”,医生建议食前开水烫可分解草酸

史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
2017-04-15 11:40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春天,被誉为春天“素食第一品”、“春天的菜王”的春笋纷纷萌出,古人诗云:“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要想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可见笋自古以来就是受人欢迎的时令美食。

春笋味清淡而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植物蛋白、脂肪、糖类、大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C、E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水分的储存量,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肠内压力,减少粪便黏度,使粪便变软,有利于治疗便秘,同时也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这让笋有了“体内垃圾清道夫”的美称。

而且竹笋的蛋白质含量高,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中医认为,春笋味甘、微寒,无毒,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春笋萌于初春时节,生长速度极快,古诗云:“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非常形象地写出了竹笋 “一夜千尺”的惊人生长速度,可见春笋向上生长升发的力量特别强,这种生发之气,能够鼓舞肝胆,化解冬天储藏的能量,发散到体表,唐代《本草拾遗》就有描述:“诸笋皆发冷血及气。”故春笋属于中医所说的“发物”。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复发)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吃春笋的时候一定要控制量,不要因为春笋味美就过量食用。

而且春笋上市时节多集中在清明时节前后,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肝主疏泄,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肝气过旺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春笋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及难溶性草酸,食用过多易诱发哮喘等老慢支疾病、过敏性鼻炎、皮炎和荨麻疹等,严重的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另外,尿道、肾、胆结石患者不宜多食;竹笋吃多了对于胃肠疾病患者及肝硬化患者也容易造成胃出血、肝病加重等症状。儿童脾胃功能较弱,同样也不宜多吃春笋。

若用笋片、笋丁炒菜,要先用开水把笋烫5至10分钟,这样既可分解大部分草酸,又能使菜肴无涩味。同时,吃笋时尽量不要与海鲜同吃,避免诱发过敏性皮肤病。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