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一学校限PPT三年,老师称有了更多时间感受孩子的想法
老师,离开ppt的课堂你还能想象吗?
当大多数学校都在提倡使用媒体技术进入课堂,纷纷举办课件培训和比赛时,在北京,却有一所学校反其道而行之,宣布“限PPT令”,至今已经实行了三年。乍一听,“限PPT令”这样的规定在当下未免显得奇葩,其实当时就连该校的许多老师都瞪大了眼睛……
不是让老师跟上时代么?为什么要排斥多媒体技术?然而,在今天看来,三年前这个以保护学生视力健康为出发点的决定,似乎意义更加深远。
三年过去了,在“禁用、限用”的制度要求下,这所学校的课堂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限PPT令”实行了三年 效果“出乎意料”“板书是最接地气儿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途径”
当今,大多数学校都在提倡使用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在北京,却有这样一所学校有这样一个略显“奇葩”的规定:
“一二年级禁用PPT,其他年级限时使用PPT。”
这所学校就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当时,郝玉伟校长主要是围绕学校三元全息课程向大家解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保护学生视力,是学校“个人与健康”领域的育人目标。
事实上,今天看来,郝玉伟校长围绕这个决定的设计要远比这个解释丰富。前不久,该校长将一题为《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成,而不是让媒体、动画夹在老师和孩子中间》的文章发表在京城教育圈公众号上,透露“限PPT令”背后的故事,文章观点鲜明,用实行这规定后的具体反馈说明了传统板书于教学的重要性。
“限PPT”后,课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以前一直习惯把PPT当线索,上课的过程就是走教案的过程,更多的时间花在完成教学任务,走完教学流程,忽视了和孩子之间的交流。现在没有了PPT,我有了更多时间看孩子的眼睛,听孩子发言,感受他们真实的想法。”
这是该所学校语文教师韩沐娟的回答。该校校长郝玉伟在文章中将这种回归传统的课堂归纳为“目中有人”、“以人为本”、“互动交流”三个特点:
“这样的课堂,是目中有人的课堂,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成,而不是让媒体、动画夹在老师和孩子中间。课堂上,粉笔板书一方面体现了教学思路,一方面随着学生的生成,留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痕迹。”
“这样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和课型不同,采取先讲后写、先写后讲或边讲边写的方法。板书的书写,也是适合学生思考速度、思维发展的课堂。老师把握时机,也使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配合更加默契。”
“没有了PPT的‘牵绊’,老师离开教室里的多媒体展台,走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交流更多了,对学生的关注多了,活动开展更充分了,对课堂的生成更加重视了。”
这样最朴实授课方式的回归,也许就是许多人记忆中“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的教师形象。PPT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看看老师怎么看!
其实,中小学使用多媒体手段已是普遍现象。但从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的反馈来看,“限PPT令”确实效果显著,那是不是说明我们应该抵制这个多媒体技术浪潮,回归传统的教学了呢?
实际上,该名校长的文章一经发表,在各种教育类媒体转载中便收获了许多观点争鸣,大家各抒己见,再次引发关于传统教育与技术之间如何取舍的争议。无独有偶,《光明日报》曾经就这个论题做过关于传统教育与技术之间如何取舍的采访,其中引用的观点也颇具代表性:
支持方
PPT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有60%至70%的课堂在使用PPT类软件,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100%。用它直接取代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教学手段的现象屡见不鲜。”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秦建平曾表示,“中小学使用多媒体手段已是普遍现象。”
这似乎是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从现实来看,PPT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刘补明指出:“高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学材料的更替,教学手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讲,体现着教学乃至教育的革新甚至革命。”
课件更自如 能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堂互动教学
在紧凑的课时安排下,这也是很多老师用课件辅助教学的原因。成功的课件可以自如的将快速的内容放慢,缓慢的内容放快,小的变大,大的变小。这些东西不是光靠教师去讲所能够完成的。借用课件教学这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克服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加快了信息传递,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密度。
能更形象展现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看来,多媒体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传统教学中,一些立体、动态的概念需要通过讲述、画图等多种方式反复解释,而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个FLASH或是三维实物造型即可表达清晰。总体来看,多媒体教学可以添加文字、动画、声音,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使得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宽。”
在《光明日报》的访谈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教师说,使用多媒体教学方便、快捷,更容易吸引学生。“同时,学校也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制作、演示PPT,养成使用PPT的习惯。除非你资历很老,否则必须得用多媒体教学。”
质疑方
制作课件需要大量时间 还容易流于形式
“好处很多,问题不少。”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校长王念强指出,这种方式很容易让老师在备课时浮于流程。部分教师因此教材读得少了,课标研得少了,拿来主义重了,变成了“走课件”。
“运用PPT授课的时候,老师往往会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课件,反而忽略了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校长郝玉伟撰文称道,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更多的关注课程本身和学生,关注合适的授课方法,减少过于花哨的内容,减少过于繁琐的设计,让教学思路清晰、流畅,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更好地体现以学定教。老师在课后可以节省出ppt制作时间来,更好地批阅和发现孩子作业中的问题。
板书教学不可取代更有助于学生思考学习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数学老师焦冬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是 ‘以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课堂中的呈现应具有逻辑性、精确性和实用性,那就要依靠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这是PPT所不能代替的。课堂上通过老师正确、美观、整洁、规范的板书陶冶学生爱美、欣赏美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实现学生数学书写的规范化要求。”
远离电子产品依赖 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这是互联网时代所有电子产品都无法避免的质疑。
在郝玉伟校长看来,上课时“禁用、限用” PPT,主要是为了避免学生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保护学生视力。板书是最接地气儿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途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既保护了视力,还培养了专注力。
有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二年级的家长说:“孩子们平时在家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就挺多的,在学校如果能够尽量少接触为好。”“现如今的社会不用PPT的形式确实很少了,对于老师来说辛苦些,但对于学生来说确实很受益,首先对眼睛就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现在的电子产品依赖性太强,所以采取这种模式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
如何兼顾PPT、板书或其他教学形式?
板书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各有优势。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它能够仿真、还原、模拟,能够进入人无法进入的世界,教师依靠粉笔与嘴巴解释不清的,课件能够清楚地表现出来,学生一看就明白。多媒体课件画面显示的内容常常是幕幕相连的,它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变难为易……
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如何在发展中保留我们值得坚守的闪光点,这或许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之间,我们该如何取舍?如何兼顾PPT、板书或其他教学形式?或许以下这些意见能够带给您启发:
“抓住根本,把握好‘度’”
在《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专家都在强调“度”的重要性。
“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补充手段,不能因为技术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问题——学生。”芦咏莉认为,多媒体的使用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且应以学生为本,尤其要注意低年龄段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辨识能力,更需要有亲自操作的机会。“真实操作会让孩子对概念、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着更直观的体会和认识。”
那么,中小学生究竟该如何分配传统黑板与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就曾对全区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建议小学每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少于15分钟,中学每堂课少于20分钟,以免对学生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在教学内容上,把握好‘度’同样很关键。”刘补明指出,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会给课堂注入活力,但过度使用,会把课堂变成资源展示的阵地。
PPT做框架,板书来发挥
“PPT在更多的时候能够将知识点和知识结构梳理更清晰,而且结合图片和文字,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有老师建议,可以将ppt作为课堂内容的框架梳理,而在具体细节展开时,可以多用板书等其他形式。
“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将PPT和板书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PPT文档中的各种技术设置,改变按键跳转的状况,使学生有学下去的信心,利用页眉和超链接提示上下文的联系,这两点应该是使用PPT教学中最要注意的细节。”有老师给出了具有实操意义的建议,“如何分配板书和PPT的使用比例,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使用了PPT教学时,学习者应该明白记听课笔记的益处和重要性。所以,运用PPT与板书结合起来教学,将它们的优点集中运用,是最好的教育与学习的方式。”
警惕技术依赖,教学手段是为内容服务
“教学手段,从来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花架子’不会长久,扎实有效的课堂才是学生所需。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练内功,尊重学科规律,提升学科素养。内外兼修,才不会被‘技术’左右,教学手段的使用才会游刃有余。”刘补明强调。
(原题为:《这所学校竟然禁止老师上课使用ppt!离开ppt的课,你还敢上吗?| 特别关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