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当年丨要评价哪版《倚天屠龙记》最好,实在是个难题
1961年7月6日,小说《神雕侠侣》还在收尾的时候,金庸的第八部作品《倚天屠龙记》,就在《明报》上连载了。
近百万字的《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第一个超级大长篇。《明报》逐步站稳脚跟后,恋恋不舍的金庸用两年时间,为“射雕三部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倚天屠龙记》刚推出时颇受欢迎,先后于1963年、1965年两度被改编为电影,又在1978年由邵氏推出第三个电影版本,由楚原执导,尔冬升饰演张无忌、井莉饰演赵明、余安安饰演周芷若。1984年还拍了续集《魔殿屠龙》,却是胡编滥造的科幻武侠,与原著毫无关系。也是在1978年,TVB拍了电视剧版《倚天屠龙记》,由郑少秋饰演张无忌,汪明荃饰演赵明,赵雅芝饰演周芷若。
正如你所见,那时沿用的还是金庸在报纸连载时的剧情,“赵敏”还叫“赵明”。1970年起,金庸花了十年的时间,对15部小说重新修改、并整理出版,这才有了我们现今熟知的风貌。
以连载版小说为蓝本的几版《倚天屠龙记》影视改编。这部小说承接前作,头两章以郭襄思恋故人、上少林寺寻找杨过开头,交代了“昆仑三圣”何足道、张三丰、觉远与《九阳真经》的往事。此后“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当读者还沉浸在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的袅袅余韵中时,小说自第三章起,时光遽然飞逝,倏忽之间,就经历了近百年。
正因跨度极大,导致了《倚天屠龙记》的十一版影视剧改编,编剧几乎都会选择性忽略郭襄、张君宝的剧情——唯有1986年TVB梁朝伟主演的版本中对此有所还原,剧中由曾华倩扮演郭襄。2009年张纪中版,也在第一集交代了觉远、张君宝的变故,但仍无郭襄。
曾华倩饰演的郭襄“倚天屠龙记”的名字颇有由来,“倚天”可能取自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的“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这首词为词人在国土沦丧后所作,以表誓师中原、光复河山的决心。“屠龙”则化用了“屠龙之术”的典故,在此处应有“弑君”的含义,这便点出了收复失地、农民起义的背景。倚天剑、屠龙刀中隐藏着驱逐鞑虏的兵书《武穆遗书》,及用于手刃暴君的绝世武功,有证于此。
这是金庸最擅长的手段:一本正经地戏说,纵横朝堂与江湖。武侠小说从没有复原历史的义务,而《倚天屠龙记》援引的历史更是擦边球。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元勋徐达、常遇春,袁州起义军领袖彭莹玉,名将王保保,这些人在金庸笔下剧情寥寥,地位不高,而轰轰烈烈的反元举事,也浓缩在郭靖黄蓉及杨过的一盘大棋里。
不同的《倚天屠龙记》电视剧版本你看,王盘山夺屠龙刀、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武当山太极解围、万安寺救难、波斯明教来犯、屠狮大会,元明对立全写成了江湖轶事。除了末尾简短的少室山突围,《倚天屠龙记》甚至不像《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有什么特别重大的夺城卫城战役,这是一部非常“原汁原味”的正统武侠小说。
异族之间的矛盾,被作者轻描淡写地带过,淹没于张无忌与赵敏、明教教主与蒙古郡主的情爱冲突中,也便没了《天龙八部》那样沉甸甸的悲壮。整体基调近乎《神雕侠侣》,是偏浪漫而飘逸的。
这种“大事化小”的写法,其实寄予金庸一丝理想化的因子。小说围绕倚天剑和屠龙刀的争夺,正邪双方前仆后继,用尽鬼蜮伎俩,掀起血雨腥风,最终刀剑尽归张无忌,他却悉数舍弃,去给赵敏画眉。
我们很容易想到那个争夺《辟邪剑谱》的故事,虽然讽刺意味没那么明显,却称得上是《笑傲江湖》的先声。再多功名利益,我都不要,我甚至连皇帝都不肯坐。
其次,赵敏与六大派的恩怨也好,周芷若黑化也好,谢逊杀人也好,谈笑间,前愆尽释。
历代张无忌饰演者与此相照应,张无忌被塑造成了一个人文色彩极浓的人,他宅心仁厚,宽大包容,却有点温吞,有点拖泥带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究竟想要什么,凡事被环境支配,随波逐流,对待感情更是如此。他鲜少正视自己的心意,立场摇摆不定,周旋于四女之间,构造了《倚天屠龙记》最精彩的言情戏码。
如果说道德完善的郭靖与蔑视礼法的杨过被视为极端的阴阳双面,那么张无忌则选择了一个中立的、更贴近普罗大众的温和立场。
然而,刚在报纸连载的时候,张无忌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他自小腹黑,又工于心计,满心想着报父母之仇,这与长大后谦和宽厚的形象不合,金庸才改了过来。但这一腹黑设定,却在1993年由王晶导演、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里继续沿用并发扬光大,颇得一些金迷的青睐。
李连杰与张敏基于这么一个主人公设定,电视剧在选角时的考虑自然十分一致。张无忌的形象秀气、儒雅、温和,看看最知名的梁朝伟、马景涛、吴启华、苏有朋,基本如此——即便是以“咆哮帝”著称的马景涛,在剧中的表现也克制了不少,远不如其他琼瑶剧中那么歇斯底里那么疯狂。
这几版《倚天屠龙记》,每一版都有不少拥趸,总体来说,水平非常平均,也都非常值得观赏。
1986年版的《倚天屠龙记》,是监制王天林先生自1983版《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之后的三部曲完结篇,主创阵容至今看来群星璀璨:杜琪峰、陈木胜执导,程小东武指,二十四岁的张无忌(梁朝伟),二十岁的赵敏(黎美娴),二十岁的周芷若(邓萃雯),二十一岁的郭襄(曾华倩),堪称最青春的《倚天屠龙记》。此外还有任达华饰演的张翠山、郑裕玲饰演的殷素素、鲍方饰演的张三丰、曾江饰演的谢逊、黎汉持饰演的杨逍、陶大宇饰演的范遥等。时值港剧最黄金的年代,这版剧当得起“经典”二字。
梁朝伟版《倚天屠龙记》2001年,TVB第三度翻拍的《倚天屠龙记》,由吴启华、黎姿、佘诗曼主演,也变成了近年来观众最熟悉的版本之一。这版剧又名《倚天剑屠龙刀》,它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是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最贴合原著的赵敏郡主。
如果说张敏的赵敏风度高华,霸气有余而娇俏不足,贾静雯的赵敏小儿女姿态太浓,那么黎姿的赵敏,可以说是二者相融,将雍容华贵与少女情态结合得恰到好处。
张敏、贾静雯、黎姿的赵敏形象对比。除了赵敏,还有惠英红的灭绝师太,小说中说她是“容貌算得甚美”的尼姑,可惜许多版本仍侧重于塑造她的暴戾残忍,妆容打扮也多体现其冷酷凶悍,还会将设定改为道姑,似乎仅有惠英红及孙梦泉(李连杰电影版)才是最贴切的。然而电影版终究剧情不全,还改得面目全非,便不多作讨论。
灭绝师太形象对比在TVB的这版电视剧里,三十七岁的吴启华扮演张无忌,温文尔雅的气质的确相符,扮相始终偏老成了些。而原著中的张无忌非常花心:幻想过同娶四美,而且前一刻赵敏表明心意,后一刻就可以拥吻小昭,上一秒口口声声殷离“尸骨未寒”,下一秒就跟周芷若卿卿我我,许多行径极不专一,甚至近乎“渣男”了。
到了剧里,吴启华扮演的张无忌更像一教之主,形象也彻底“伟光正”了起来,专一爱赵敏。原本那些三心二意全都变成了“情势所逼,情非得已”,譬如26集中亲吻小昭,也成了小昭本人的心愿,不得已为之。尽管这是银幕大侠的一种“政治正确”,容易讨好观众,却是有违原著本意的。
内地观众熟知的,还有1994年台湾台视版,金牌制作人杨佩佩制片,赖水清导演,马景涛扮演张翠山和张无忌,叶童扮演殷素素和赵敏,周海媚饰演周芷若。首先,这一版足足有64集,是改编最为大刀阔斧的一部。为什么改成这样呢?
我们再回顾原著,小说近百万字,与《射雕英雄传》相差无几,但出场人物数量却多了一倍不止,仅次于《鹿鼎记》。许多角色——包括何足道、朱武连环庄、天鹰教、常遇春、徐达、花云、五散人、五行旗使、阿大阿二阿三、神箭八雄等等,都是露个脸走个过场,基本没有什么戏份。
也就是说,《倚天屠龙记》的大多数配角角色利用率非常低,不像《射雕英雄传》那么首尾衔接照应,紧凑性十足,以至于白眉鹰王到战死之前基本都在打酱油,殷梨亭、杨不悔的感情戏也毫无说服力,朱元璋的篡位更是十分敷衍。
有鉴于此,编剧在杨逍、杨不悔、朱元璋等诸多配角上增加了许多戏份,尤其是后面数集朱元璋筹谋篡位的剧情,在老戏骨李立群的演绎下,更体现了一代枭雄老奸巨猾、工于城府的一面,比原著寥寥几笔更具可信度。
李立群饰演的朱元璋这部剧的第二个亮眼之处,便是贡献了周海媚扮演的周芷若和孙兴扮演的杨逍。
周海媚将周芷若的清纯与黑化拿捏得十分到位。孙兴版的杨逍更是令人瞠目,他一反喜剧形象,将杨左使演绎得深情狂放、潇洒不羁,以至于张铁林版的杨逍接踵在后,尽管威严十足,却形貌不符,时常为人所诟病。剧中杨逍与纪晓芙(潘仪君饰演)的戏份极为出彩,甚至有些喧宾夺主了。这部剧第三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配乐。黄霑的《随遇而安》、周华健的《刀剑如梦》、成龙的《你给我一片天》、李丽芬的《爱江山更爱美人》、辛晓琪的《俩俩相忘》,武侠影视巅峰时期的音乐人,齐聚成梦之队,首首传唱,曲曲经典。
总而言之,台视的《倚天屠龙记》可谓真诚以待、全力以赴了,许多实力演员加持,例如金马影帝常枫饰演张三丰,舞台剧重量级演员李立群、顾宝明(范遥)……使得马景涛饰演的张无忌、叶童饰演的赵敏逊色不少——叶童表演并不差,可惜形象上终究弱了些。这部剧在当时大获成功,导演赖水清后来北上,与内地合作,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翻拍《倚天屠龙记》。
于是,又一部为人熟知的版本诞生了,这就是苏有朋主演的2002年版。
如果说梁朝伟版是最青春的《倚天屠龙记》,那么苏有朋版可谓最靓丽的一版。以前各版的选角很难兼顾到四美,但内地合拍版——不仅是贾静雯扮演的赵敏、高圆圆扮演的周芷若、陈秀丽扮演的小昭、陈紫函扮演的殷离,还有郭妃丽扮演的殷素素,乃至于陶虹扮演的纪晓芙、鲍逸琳扮演的杨不悔、詹小楠扮演的朱九真、胡小冉扮演的黄衫女子,都十分养眼。
当时的造型设计沿用1994版的工作人员,仍是香港知名造型师吴宝玲,仔细观察,会发现两版风格颇为接近,尤其是周芷若仍有眉心的朱砂。
表演上,可叹贾静雯有黎姿、张敏等珠玉在前,举止间摆脱不了台湾女生小巧伶俐的风格。高圆圆试图向周海媚靠拢,她形象清丽,极为契合,可惜面相太温和了,的确难以撑起后期周掌门黑化的气场,施展九阴白骨爪时,甚至只能靠浓妆来弥补反派的感觉。陈秀丽的小昭比起陈孝萱(马景涛版)不遑多让,乖巧柔顺。邱淑贞(李连杰版)美则美矣,却糅合了殷离的设定,不值得比较。陈紫函的殷离,值得抚掌称叹,重庆妹子的横蛮泼辣劲不用说了,怀恋张无忌时的痴情与梦幻,也刻画得丝丝入扣。
为了摆脱“偶像剧”的氛围,张铁林、张国立、王刚老师铁三角加盟了,这本应是亮点,可惜却不约而同成了本剧的短板。
老戏骨的演技不用多说,奈何张铁林的帝王气太重、形貌与孙兴相形见绌;张国立的成昆演出了绝佳的阴狠劲,面貌竟几十年不改——到屠狮大会,成昆老师起码七十多岁了吧?而王刚的角色,演得虽好,在剧中也只是一个原创的鸡肋角色。重点是苏有朋,窃以为是梁朝伟以来,最佳的张无忌扮演者。很多人觉得他太“乖乖虎”了,不像是明教教主该有的样子,但金庸笔下的张无忌,本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不强势,不果决,致力于向普通人靠拢。
2002年的电视剧中,有许多人物表情的大特写,如果你注意看,会感慨,张无忌的滥好人个性、随波逐流,张无忌的唯唯诺诺、怅惘若失,全部都在苏有朋和煦的眼神里,纯良的乖乖虎充满了人畜无害的味道。
剧情上,除了增加了王刚七王爷的戏份,整体上没大改。比起郭靖、萧峰、胡斐,张无忌实在太扭扭捏捏了,完全没有传统英雄气概。1994版还加了许多铁马金戈的东西,十年后导演统统不要,朱元璋篡位也不演了,削弱了家国情怀的色彩,也没有背负太多凝重的命题,白眉鹰王没死,四女也如初见,整体氛围更加轻松、偶像化,这种基调并不违和。原著小说的末尾,谢逊诵念《金刚经》,他说“如我昔为歌利王歌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世间一切全是虚幻,作者在消解着世间所有的恩怨情仇、名利争斗。
从1994版到2002版,两版《倚天屠龙记》从繁到简的变化,或许印证了这一层,就像小昭唱的,“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赖水清后来又执导了《天涯明月刀》(钟汉良)、《天龙八部》(钟汉良)、《鹿鼎记》(韩栋),看后不禁感慨,看来赖导的巅峰时期,注定是《倚天屠龙记》及《新龙门客栈》(电视剧版)了。
如果要评价哪版最佳,实在是个大难题,也毫无必要——它们大都不差,除非世间有一部电视剧,可以囊括苏有朋的张无忌、黎姿的赵敏、周海媚的周芷若、陈秀丽的小昭、陈紫函的殷离、孙兴的杨逍、陶大宇的范遥、张智尧的张翠山、郭妃丽的殷素素、徐锦江的谢逊、常枫的张三丰、惠英红的灭绝师太……但那终究只是剧迷的幻想罢了。
作者言少,微信公众号“言少的江湖”(微信号:yanshaojianghu)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