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七成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多在初中,六成认为会留下心理阴影
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误会、摩擦在所难免。相比于“面红耳赤”的正面冲突,“冷暴力”正越来越多地在校园中蔓延。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讽刺(56.2%)、辱骂(51.4%)和嘲笑(50.2%)被受访者认为是最常见的三种校园“冷暴力”形式,47.9%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出现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60.1%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会在当事人内心留下阴影。
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2.4%,80后占51.7%,70后占19.3%,60后占4.7%,50后占0.9%。
86.0%受访者身边存在校园“冷暴力”
调查显示,86.0%的受访者身边存在校园“冷暴力”,其中15.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常见,70.2%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有。7.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从未出现过校园“冷暴力”,6.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来自山东济南的薛雅茹(化名)在一所寄宿制学校读高二,她和7名女生住在一间宿舍里。“有名舍友每天起床特别早,整理床铺时常常会把其他人吵醒”。起初,大家还会委婉地提醒,“到后来,干脆就不和她说话,晚上寝室的‘卧谈会’上,也没人接她的话茬”。
“大家都是成年人,不会再像小孩子一样当面争执。”在北京某高校读大三的任磊表示,当同学间出现矛盾,表面上可能还和和气气,却会在心里“记上一笔”。
校园“冷暴力”在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概率也有较大差异。数据表明,受访者认为初中阶段(69.6%)和高中阶段(55.7%)最容易发生校园冷暴力。22.9%和21.7%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更多出现在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也有2.8%的受访者认为更多出现在研究生阶段。
河北保定某高中班主任马泽辉(化名)认为,校园“冷暴力”的发生和学生的心理年龄有很大关系。“初高中的孩子往往还不太成熟,容易斤斤计较”。同时,马泽辉觉得不同学习阶段的课业压力也会对校园“冷暴力”产生影响,“中学时期,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很多孩子的精神是紧绷的,比较容易受到‘刺激’。和同学发生矛盾后,也不会自主进行心理疏导和排解”。
校园冷暴力往往隐藏在同学相处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对人的心理造成压力,甚至伤害。
任磊班里的一名同学,因为大学入学时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时常被其他同学嘲笑。“后来,他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任磊表示,其实当初“嘲笑”别人的同学也并非有意,却没想到在无形中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最可怕的是,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伤害了别人”。
来自北京的曹冰洁是一名初中孩子的家长,“孩子回家时会对我讲学校发生的事。经常听他说,班里谁和谁又‘绝交’了。”曹冰洁说,所谓“绝交”,“就是一周不说话”。
“我觉得冷战是最可怕的。”广州大二学生安鑫最怕和朋友“冷战”。“闹了矛盾后,谁也不主动道歉,即使上课被分在同一小组讨论,也不和对方说话。”他说,“说白了,就是因为要面子,才逞强不愿意道歉”。
调查中,讽刺(56.2%)、辱骂(51.4%)和嘲笑(50.2%)被受访者认为是最常见的校园“冷暴力”形式,其他常见形式还有疏远敌对(39.0%)、冷战(36.4%)和话里有话言有所指(35.9%)。
对于校园冷暴力与性别之间的关系,65.6%的受访者认为有关,其中27.0%的受访者觉得在男生群体中出现较多,38.6%的受访者认为在女生群体中出现较多。还有18.2%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与性别无关,16.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女生大都心思细腻,对各种人际关系问题更敏感,也就更容易疏远、敌对别人。”薛雅茹说。
60.1%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会在当事人内心留下阴影
表面上,校园冷暴力是因同学间的摩擦误会产生的,而在这背后,又有许多综合、复杂的原因值得关注。
调查表明,62.1%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出现的原因是自私之风盛行,缺少包容、互谅;59.9%的受访者认为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导致孩子不会与他人相处;47.9%的受访者认为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其他原因依次为:不懂礼貌(32.2%)、老师对学生关注不够(29.5%)、不习惯集体生活与团队合作(27.7%)、彼此缺乏沟通(22.7%)、学校学习压力大(21.2%)、学校竞争激烈(19.7%)和人性原始的排他(16.6%)等。
薛雅茹坦言,中学的“竞争环境”会天然使人将自己的同学视为“假想敌”,导致了校园“冷暴力”的多发。“比如几个‘学霸’间暗自较量,如果有人某次成绩超过其他人,别人就会出于嫉妒而在生活中给成绩进步的人冷脸”。
马泽辉表示,绝大多数同学即使遭受了校园冷暴力,也“不当回事儿”,不会向老师或家长反映情况,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很多孩子被别人讽刺、挖苦后,往往一个人难过,最多只是找好朋友倾诉,不会轻易‘告诉老师’”。
校园“冷暴力”,发生于细微而伤人于无形。如果没能及时制止,对人造成的伤害同样十分严重。调查中,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对人的影响主要有:会在内心留下阴影(60.1%)、对他人失去信任(53.8%)、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和团队合作(45.3%)、不利于形成健康正确的三观(44.9%)、影响学习成绩(41.3%)、加重青春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39.4%)、产生对社会的怨恨(34.2%)和甚至可能危及生命(19.1)等。
薛雅茹表示,校园“冷暴力”对学习的影响非常严重。“一旦同学关系相处不好,在学校里常常会觉得不自在,上课也总是走神,想一些有的没的”。
“同学的冷漠会让人不自信。”任磊觉得,当一个人长期处在校园冷暴力当中,会很容易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周围人干什么都好像在针对自己”。
面对校园冷暴力,人们有哪些建议?调查中,67.3%的受访者建议增设校园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65.0%的受访者表示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人格;51.3%的受访者表示学校应在学生入校前进行素质拓展等团队建设活动;45.9%的受访者建议班主任、辅导员和家长定期找孩子沟通心理;19.8%的受访者认为问题会自然消解,无需额外干涉;17.8%的受访者建议为学生减负,适当减轻课业压力。
(原题为《69.6%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多出现在初中阶段》)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