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二战后,日本经济是怎么复苏的?

2022-02-08 12: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那日苏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145-战败日本复活记

作者:那日苏

校稿:朝乾 / 编辑:扑棱蛾

二战后,日本遍地废墟,经济水平跌落谷底。后来,这个战败国抓住了朝鲜战争的窗口期,经济迅速复苏。可许多战前就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像土地狭窄、资源紧缺这些问题,都是老生常谈了。

在美国扶持下,日本的经济是复苏了没错

但经济野蛮生长,各种劳资矛盾也愈发尖锐

(图:Flickr)▼

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又面临着新挑战,原本的四大工业区已经逼近饱和,迫切要寻找新的重工业基地,以免因重新落入发展陷阱。

毕竟,日本已经没有能力再通过战争攫取资源了。

不仅无力发动战争,还得为穷兵黩武付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头上多出一位“太上皇”

(名场面,图:壹图网)▼

拥挤的日本列岛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南桦太岛(库页岛)等前殖民地的日裔人口都撤回了日本本土。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及在朝鲜战争中作为“联合国军”的后方承接了大量军需订单,日本经济得以恢复。为了防备共产主义扩张,美国也允许日本政府组建警备武装,以应付日本国内高涨的民众运动。

比如反对美日安保条约,声势浩大的“安保斗争”

结果条约被强行通过,时任首相岸信介因此垮台

(图:Wiki)▼

此时,战前就很尖锐的人地矛盾却更加突出。日本在朝鲜半岛殖民长达35年,殖民中国台湾50年,日本人在库页岛的垦殖更是将近300年。

一纸《终战诏书》,既昭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让日本把家底赔个精光。这些在各地殖民的日本归侨,让人多地少的日本不堪重负。

这批归侨中名人不少,比如歌星李香兰

但最传奇的,一定是流离的“王妃”,嵯峨浩

(图:Wiki)▼

战后不久,日本迅速颁布了第一部指导国内土地资源开发的《日本国土综合开发法》。但因为经济不行,光是安置退伍军人和阵亡军人家属就已经把日本政府折腾够呛,更别说国土规划,发展经济这些需要兴师动众的大事。

战后苟活的旧日本军人过得那叫一个惨

但一想到他们的罪行,这妥妥是现世报

(乞讨,图:mmdb.net)▼

人口的回流也需要安置。一时间,日本的四大工业区实现了生产要素大聚集,促进经济恢复的同时,也让这些地方的承受能力达到饱和。其中,关东平原可谓典型。

作为日本最大的平原,广大平原已经高度城市化了

留给农业生产的土地空间已经很少了

(图:NASA)▼

关东地区是日本的经济中心,占据整个日本经济将近40%的比重。由东京、横滨及周边地区构成的京滨工业区,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区。

关东自江户开幕以来,便是日本的政经中心

后来,明治政府改江户为东京,迁到了这里

(京滨工业区,横屏,图:图虫创意)▼

从日本各地区GDP来看,关东可谓是一家独大。关东平原总面积只有1.6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通辽的四分之一。

关东平原作为日本人口和工业最密集的地区,逼仄狭窄的空间,早已无法开辟出新的土地来发展重工业。

东京都市圈的范围,占了关东平原很大一部分

寸土寸金的地方,不太可能再批新的工业用地

(全日本最亮的夜空,图:Flickr)▼

如何对有限的国土进行统筹规划,获取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日本当时面临的重要问题。好在工业时代也不那么依赖平原,海岸线崎岖的深水港,才是现代工业集聚区的最佳选址。

日本把目光放在了太平洋沿岸地带,这里既靠近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工业原材料市场,又面向彼岸广阔的北美市场。

北部太冷,西北海岸则多山、平原太少

日本的绝大部分人口、经济活动都在东南海岸这一线▼

1960年,日本首次提出了“太平洋带状地带构想”,将经济重心放在东南海岸线濒临西太平洋的带状地区。

次年,日本第一次制定了《全国综合开发规划》,简称全综规划。明确提出了“工业的正确配置必须逐步向投资效果高的地区集中”。

那么,哪里是投资效果高的地区呢?全综规划指出,日本最具发展能力的地区,就是“三湾一海”。其中一海,指的就是濑户内海。

所谓“三湾一海”

就是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

沿线城市是日本国精华之所在▼

国土规划计划

虽说日本是个群岛国家,可也有自己的“内海”。那就是位于本州、四国和九州之间的濑户内海。

其沿海地区大概包含了日本近畿地区西部、中国地区南部、九州地区北部和整个四国地区。大阪、神户、广岛、和歌山、福冈等重要城市都分布在濑户内海的海岸线上。

沿濑户内海主要城市▼

打个比方,濑户内海在日本古时候的重要性,好比地中海之于罗马帝国。在跨太平洋贸易尚未兴起的时候,日本与外界的交往基本只局限于西边的中国和朝鲜半岛。

后来,从马六甲海峡向东探索的葡萄牙、荷兰船队,也都是从日本的西面驶来的。

大航海机遇无限,有个英国水手就撞了大运

他成了将军家顾问,取了个日名:三浦按针

(《仁王》主角原型,图:壹图网)▼

在安土桃山时代和稍后的江户时期,外国商船想要与日本当局进行贸易,就需要要穿过濑户内海,在大阪附近的堺市等地停靠。因此,客观上也造成了濑户内海盛极一时的景象。

玩过《太阁立志传》的朋友,肯定知道这里

如今,丰臣家已不知何处去,堺却依旧繁华

(看这密度,图:壹图网)▼

这种景象,一直持续到美国军舰开进江户湾,黑船事件惊醒了日本的太平梦。美日之间的跨太平洋贸易渐渐取代濑户内海贸易的地位,江户(东京)港口的繁忙程度,也渐渐超越了大阪、神户等濑户内海沿岸港口。

德川氏削平群雄,开日本两百六十余年太平

后来时运不济,被胁迫开国,接着丢了政权

(尤为可叹,图:INS)▼

但即便如此,濑户内海对于日本的重要性依旧无法取代。每年产出的大量海产品,帮助地力贫瘠的日本解决了部分口粮问题。

一战期间,日本迎来一波工业发展高峰,造船、炼钢、炼油、机械和化工等大型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濑户内海沿岸城市上拔地而起,为后来濑户内海工业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倚仗这些工业基础,日本实现“平独镇露”

虽然这次赌国运赢了,但也走上了不归路

(怒海争锋,图:yahoo.jp)▼

濑户内海沿岸,分布着日本诸多大城市,有着劳动力密集和重工业基础好的先天优势。等将来经济发展好了,包括近畿、中国、四国、北九州的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也是一块不亚于关东的国内大市场。

当下的濑户内海沿岸,航运熙熙攘攘

(货轮数量,图:vesselfinder)▼

而且濑户内海还具有海岸线长、地质基础坚固的地理优势,既能开发建设一些深水港,也方便填海造陆。内海被本州、九州和四国包围,这就让困扰日本大多数港口城市的台风无法在这里兴风作浪,自然灾害相对较少。

比如,面朝濑户内海的高松,就是典型的港口城市

得益于地理区位优势,它也是四国地区的经济重镇

(图:图虫创意)▼

上世纪60年代,日本通产省企业局为了实施全综规划,成立了“工业立地指导室”,商务省设立“立地计划室”,对全国200多个地区进行了设厂条件调查,并作出客观评价。

日本国内的资本在政策的引导下,蜂拥至濑户内海沿岸地区。首先发展起来的,是临港工业。借助濑户内海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出现了造船、修船、水产品加工和原料加工这些直接与海洋有关的工业部门。这样,一套以远洋运输为主的物流业,也随之建立起来。

濑户内海沿岸的广岛县吴市造船业发达

过去,这里是旧日本海军吴镇守府所在

(如今,图:mitaka1455.exblog.jp)▼

临港工业的迅速发展,是濑户内海工业区成功的第一步。日本政府借着工业区蓬勃发展的趋势,加速了完善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

填海造地、高速公路和新干线,以及大批世界一流的大型港湾和码头,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和交通联络网络。日本政府不惜花费巨资,为濑户内海工业区铺路。

其中,山阳新干线就途径濑户内海的沿岸地区

(图:Flickr)▼

超英赶美

日本在濑户内海工业区的发展方略,不是盲目地堆砌,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规划精细布局。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钢铁则是工业的骨架。但日本本土自然资源匮乏,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都要进口,所以需要迅速搭建起足够的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设施,用巨型专用船舶来进口石油和矿石,依靠现代化码头设施实现高速高效的货物装卸及运输。

工业化时代以来,石油深刻影响着历史进程

没了这种黏稠的黑色液体,一切都无从谈起

(富士山下,图:图虫创意)▼

在濑户内海工业区的核心圈——山阳地区,石油、石油化学和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大型联合企业。到上世纪80年代初,山阳地区的年炼油能力5126万吨,占全日本的17.3%。

其中,冈山县南部的一座小城市——水岛脱颖而出。水岛港水深16米,可停泊10万吨以上的大型货船,货物吞吐量多达9000万吨。

山阳泛指古时日本山阳道区划下的地区

大致是如今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南部▼

借助这样优越的港口条件,水岛一跃成为濑户内海沿岸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钢铁工业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惊人的3000多万吨,为当时全世界第三大钢铁生产基地,超过了当时整个英国的生产总量。

水岛港是国际枢纽港,港区功能配套很完善

日本许多重工业巨头,在这里都有设立园区

(水岛浪漫夜,图:图虫创意)▼

北九州地区以钢铁和煤炭工业为主,侧重原材料的生产。四国地区则是重化工业和轻纺工业两手抓。爱媛县可日产石油5万桶,石化产业每天能生产出200吨的化学纤维,食品、制药工业也很发达。

提到爱媛县,首先会想到的是爱媛果冻橙

没想到这个地方还存在相当比例的重工业

(酸酸甜甜就是我,图:Flickr)▼

作为日本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毗邻濑户内海东缘、以大阪、尼崎、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地区,则迎来了大发展。

阪神地区被分配到了附加值相对最高的石油精炼、金属加工、造船、橡胶等工业产业,而且聚集了众多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早在1980年,阪神地区的工厂就超过10万家,养活了145万的产业工人,工业产值30多万亿日元。

日本长篇小说《浮华世家》被数次翻拍成剧

故事中的商业豪门万俵家,就生活在阪神地区

(有木村大神的粉吗?图:《華麗なる一族》)▼

濑户内海工业区,对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据著名经济学家边恕的计算,每当濑户内海地区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整个日本工业就会增长0.9869个百分点,称其为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支柱也不为过。

战后经济的繁荣,不免让日本人有些飘飘然

结果一通广场协议,几十年纸醉金迷成旧梦

(图:Flickr)▼

日本濑户内海工业区的成功案例,值得其他后发国家学习。但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大量的工业污水和重金属物质未经处理就被排入了濑户内海,严重污染了海水和周边的耕地及居民区。由汞中毒引起的水俣病,至今仍给沿海居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

在这方面,日本政府从未吸取过教训

这不,去年又寻思着往海里倒核废水

(图:壹图网)▼

如此,濑户内海一度从享誉世界的风景名胜区变成当地居民口中的“死海”。后来,日本政府采取严格措施限制排污和填海造陆,并划定了沿海800多个自然保护区。

漫长的海岸线上,栖息着无数的生灵

如何与之和谐共生,考验人们的智慧

(图:壹图网)▼

虽然水渐渐变清了,但濑户内海的渔获量并没有上涨,反而继续下滑。而且赤潮仍有发生,水体含氧量也很低。

至于造成这一切的原因,目前莫衷一是。只能说,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再想恢复成原先的模样,可就难咯。

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大量滋生

所以说,生态治理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

(图:壹图网)▼

参考文献:

1.《日本政府振兴濑户内海工业区的政策措施》,麦丽臣

2.《濑户内海开发史对辽宁沿海国土开发的启示》,赵崔莉、杜舰

3.《日本濑户内海工业区对日本经济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边恕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to_Inland_Sea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虫创意

END

原标题:《日本,靠它复活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