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在十字路口诀别或是再次相遇

2022-02-08 16: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花落成蚀 花蚀的人间观察

我又来成都了。这次来,是来看四川博物院的《大美亚细亚》展。

其实这个展览不是第一次在中国展了。2019年,它造访国博,我就去拍过。那一次,我绕着一件印度石雕造像,拍了一个多小时,拍得大汗淋漓,拍得心跳加速。

喔,这是恋爱的感觉,是一见钟情吧。

印度的这种树下美女造像,称为“娑罗树之女”或者“药叉女”,她们是神庙上最美的部分。她们或奔放,或羞涩,展现着神赐的美好。而这一位娑罗树之女,似乎在拿着球戏耍,她一转身,扭动着纤细但健美的腰肢,回头一瞥。

就是这一瞥让我忘不了她。可惜呀。2019年的中印,关系似乎更近了一步。但一转年,疫情来袭,世界都变了,两国关系坠入寒冰。于是,在2022年的《大美亚细亚》展上,这位细腰女郎缺席了。

扩展阅读:

然而,即使怀着没有见到意中人的惋惜,这个展我还是看得很高兴。出不了国,靠这个展过过瘾还是很好的吧!

苏美尔的祈祷者雕像,约公元前3000年。

亚洲的文化多样性,远高于欧洲。在亚洲的两河区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国家和文明。《大美亚细亚》展从苏美尔开始,进入了美索不达米亚。

在这些文物当中,我最喜欢一件公元前2000年的金属小杯。小杯子上有几只山羊,散布于山岗上,山羊的肌肉健美,看起来就是能在陡峭的崖壁上如履平地的样子,这样子也让人觉得特别好吃。

这个时代的造物有一点很好玩:眼睛特别呆,无论。那时的先民们,大概还没有掌握刻画出活灵活现的眼睛的能力。

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的王权并不能持久。苏美尔人诵唱吉尔伽美什,阿卡德人戴着牛角盔勒石记功,巴比伦人颁布法典,赫梯人建立万神殿,亚述人征服埃及,然后是米底人、波斯人。再之后,亚历山大大帝来了,征服王一路向东,用武力带来了文化和艺术。

辉煌的希腊化时代到来了。

青年男子墓碑像,公元200年左右。严格来说这时已经过了希腊化时代,这件造像更可能是罗马人影响下的产物。但它还是广义希腊式的艺术,所以,就把这张照片放在这里吧。

希腊化时代,对东方艺术影响最大的一个产物,莫过于犍陀罗的佛教艺术。在大月氏人的贵霜帝国中,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来自内亚的草原文化和来自欧洲的希腊文化融合在了一起,诞生了最美妙的犍陀罗造像。

扩展阅读:

佛立像,公元200-300年。

上面两张照片中的文物,时代差不多,都是男子形象。任谁都能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吧?

在亚洲,各种文化与艺术,一直在四处流淌。它们在一个个十字路口相遇、交会,互相启发,博采众长,诞生出一个又一个的新造物。

从印度泛海往东,就来到了东南亚。这是亚洲我最喜欢的地方(防杠:当然这里没算家乡)。

龙王护佛。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柬埔寨的各种造像。

这里我一定得吐个槽:不知道《大美亚细亚》展的释读是谁写的,柬埔寨造像的部分错漏百出。什么“印度教神庙里常见蛇王护佛”啊,把毗湿奴认成湿婆啊,各种低级错误,比比皆是。难以理解为什么会犯这些错。

被认成了湿婆的四臂毗湿奴。这个造像又没有额上明月,又没有发辫冠,怎么认成湿婆的呢?

相比之前的《大美亚细亚》展,四川博物院的版本,似乎是特地加强了中国部分的展示,拿出了许多青铜器和两河流域比美,又选出了一些不错的佛教造像与南亚和东南亚和合与共。

云南的阿嵯耶观音,这种造像也是文化传播的产物:它是占婆世间自在造像的直接后代。

可巧的是,我竟然在这批展品中,遇到了前世在西夏的我自己:

彩绘泥塑力士头像,西夏。

缘分啊!

原标题:《我们在十字路口诀别或是再次相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