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体评贵州瓮安“亿年化石制肥入田”:吃饭的渠道不只有一种
今年清明,对于全世界古生物学界来说都是阴沉灰暗的,来自中、美、英等国顶尖的学者汇聚贵州瓮安县北斗山磷矿。现场机器轰鸣,包裹着6亿年前古生物化石的成片山体倒在巨型挖掘机的机械臂下,接着又被车轮比人还高的重型卡车送往磷肥厂,制成肥施入田地。(4月10日《科技日报》)
古生物化石是地质演变的“日记”,矿产资源分布的“罗盘”,具有巨大的地质科学价值和资源科学价值。换而言之,古生物化石能向人类吐露地球最远古的秘密,它的科学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所能衡量的,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损坏人类共有的科学财富,我们看到的除了“愚昧”还有什么?
近几年来,在网络上,不乏有这样的声音出现:为了几只保护动物,抓人判刑,难到动物比人重要吗?为了几棵珍稀植物而大费周章,难到花草比安居重要吗?为了几块化石而停产停工,难到“石头”比吃饭重要吗?的确,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但保护自然的意义并不在于保存一两个人的生命,而在于维系整个人类的生存,“人与自然是个生命共同体”就是这样的道理。也许破坏一两块化石,并不会对一个地区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却是给人类延续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失,这份罪恶是难以用金钱所能弥补的。
当然,发展和保护虽然不是对立的,但它们也是有矛盾的。瓮安以其丰富的磷矿资源被誉为“亚洲磷仓”,磷矿总资源和储量位居亚洲第一。同时,瓮安又被称为“生命起源之地”,这里曾发现地球最古老原始动物化石。而目前,瓮安县60%的财政收入来自磷矿及其附属产业,不动磷矿,可能很多人就“吃不上饭”。
可是,人的生存发展并不只有吃饭、开车、买房那么简单,经济上的效益仅仅是为了五年、十年、十五年的生存,而化石研究的价值却能滋润子孙万代。而在一部分人心中,却没有这样的概念,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短视”,而是一群人的“无知”。不少人总是把个人的“发家致富”放在最前面,进而忽视其他更重要的事物,面对“金山银山”,总是想着如何挖掘,而不是换一种渠道,在保护的基础上,制造更多的财富,毕竟“吃饭的渠道”并不只有一种。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一直推广绿色经济转型,要让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相关政府不该从口头上“依令行事”,还需要结合本地实际,主动地学习、探寻和协调,严格依照《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对古生物化石采取更积极态度进行保护。并且,在古生物化石集群的地区,必须得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利用互联网、博物馆、宣传周等渠道创新宣传形式,让更多本地民众认识到其中的价值意义,能自觉转变“短视”思维。
而针对瓮安的实际情况,是否可以建立“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同时,也希望,国家相关单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用更快的速度,在发展生产之前,发掘更多有保护意义的古生物化石,对需要加以保护的地区,投入更多的资源。保护古生物化石,是人人都应该坚持的事情,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共识。
(原标题为《 亿年化石制肥入田的未竟之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