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去世22年后,我们都想她了

2022-02-07 18: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阿朱 书单

今天,春节假期彻底结束,打工人又开始了悲催的打工生涯。

为了缓解上班第一天的焦虑,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个让人快乐的人——

赵丽蓉。

她在春晚舞台上,活跃了十二年。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她扮演的老太太,更迷人,更深入人心。

这些年的春节,我总要翻出她的视频,重温一遍儿时的记忆。

只要听到她让人充满亲切感的唐山口音,就会觉得我的生活里充满了「年味儿」,充满了快乐。

比如那句「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是每个人听到开头就能条件反射一般接唱下去的程度。

前两年,还发生这样一件事:有个境外人士冒充大陆北方网友来国内网站上套情报。

一位网友机智回复:「我问你一个难题,宫廷玉液酒?」

答不上来的他,迅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经查实,该人确实是一个间谍。

一时间,这个和赵丽蓉有关的逸闻流传甚广。

凭借两句台词,就能让间谍露出马脚,这样的事情,只有发生在赵丽蓉身上,才显得合情合理。

毕竟,中国再难找比她还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了。

20多年过去了,观众仍记得她带来的快乐。

正如她在世时所说,我们想到她时,脑海中浮现的,仍然是她健康、幽默、风趣的样子。

「我这形象,在人家心目中老是好的形象,老是特别健康的,一个活泼的赵丽蓉。」

好怀念那个春晚上有赵丽蓉的年代。

一切恍若昨天。

小的时候看赵老师小品时,总是在想,自己老了以后,也要做她这样的老太太。

尽管,她看上去平凡得就像我们身边的姥姥或奶奶。

但正是这样一个没什么特别的老太太,生活得比谁都多姿多彩。

你一定记得赵丽蓉老师的众多隐藏身份。

她,时而是华语第一女rapper,MC麻辣鸡丝。

1995年,穿着铆钉小皮坎肩儿,劲歌热舞的麻辣鸡丝,给华语嘻哈界留下了至今无人能超越的说唱作品——《春季里花开十四五六》。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口,我跟不上遛,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

很多人 看过的第一场说唱Battle,也来自于她的小品。

「你看这道菜,群英荟萃,要您老八十,一点都不贵!过来看一看,亲口尝一尝!吃到嘴里特别地脆!如果你不相信你尝一块脆不脆?」

「我吃了一块嚼在嘴里,确实它有点脆!」

「它为什么这么脆?它怎么就这么脆?」

「它就是一盘大萝贝 !」

导致后来说唱音乐流行的时候,总是想起她那句「外国快板儿」,屡屡出戏。

看着赵老师的作品长大, 我对老年生活也有了许多鲜活的想象。

是她让我意识到,老年人,总是被社会忽视的。

无论在当时,还是当下,都是如此。

1992年,巩汉林扮演的儿子调侃她扮演的妈妈用「少女珍珠霜」。

赵丽蓉是这样回嘴的:

「我不擦少女我擦啥?有多少我们老年人擦的化妆品?有多少我们老年人穿的衣裳?」

但还好,我们还有赵丽蓉,能在春晚舞台上铿锵有力地反击年轻人的傲慢:

「不只是吃饱、穿暖,找个老伴儿这种基础的需求,老年人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我至今还记得赵丽蓉探戈的样子:

「堂戈儿揍要堂呀堂着走~三步一蹿,两呀两回头。」

你看跳着探戈的赵丽蓉老师,不比许多年轻人还洋气?

别小看了老年人。

他们经历过上一个时代,知道很多人年轻人不知道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不信你看赵丽蓉,做了一辈子评戏演员,一些经典的曲艺段子,被她信手拈来。

1989年, 她唱了一段流行歌《昨夜星辰》。

第一句还在调上,没唱两句,就带出了评剧戏腔。这两嗓子,让许多人至今想不起《昨夜星辰》的原曲。

1993年,她给爱追星的孙女唱了一段评剧版《星星点灯》。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传统曲艺的韵味,哪是后来的流行音乐可以比拟?

而且老年人时髦起来,完全能超越你的想象。

赵丽蓉从来不排斥流行文化,甚至,她自己就嫌弃过无数次流行文化的浪潮。

春晚上翻唱《心太软》,直接带火了当时还没什么名气的原唱任贤齐。

英文歌也「伸手就来」。

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赵丽蓉老师唱得声情并茂,咬字标准,还是今天很多偶像都做不到的全开麦。

春晚舞台上,赵丽蓉就像一个全能ACE。

她让我们快乐,也让我看到了,年龄的增长没什么可怕的,老年人也可以成为光芒四射的明星。

赵丽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快乐。

我在赵丽蓉身上,看到的,是一个艺术从业者的最高品质。

勤奋、努力、谦逊、真诚。

这样优秀的品质,不仅仅今天的艺术从业者应该向她学习,

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习得。

小的时候总以为,赵丽蓉在舞台上的幽默风趣,都是本色出演。

可我后来才知道,原来台上信手拈来的表演,背后是她多年对表演艺术的付出。

早年间她接受倪萍的采访,全无演员架子,跟倪萍话家常:

「我就是用心。反正我对观众是真诚的,演戏也好,干什么也好,我们不胡造,老老实实。」

这种精神,贯穿了她的一生演艺生涯。

赵丽蓉的本业,是评剧演员。

有人评价评剧舞台上的赵丽蓉,是难得的表演天才,一生勤奋。

不满一岁时,赵丽蓉就被抱上戏台演「彩娃子」,6岁时,首次登台。15岁时,就担任大戏主角。

因为难得的喜剧天赋,28岁开始,赵丽蓉就专攻彩旦(女性丑角),演了许多有趣的老太太。

彩旦虽然是配角,但赵丽蓉却把配角也演成了角儿。

她扮演过的经典角色:《花为媒》里的媒婆阮妈,《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杨三姐告状》中的杨母........至今仍是评剧爱好者念念不忘的经典。

有导演回忆,50年代时,赵丽蓉就已经在戏曲届大放光彩。

名角梅兰芳曾送给她一张自己穿西装的照片,毛主席还曾要在人民大会堂上接见她。

赵丽蓉当时却推辞了:

「我艺术功底不够,还需要多磨练,再说,我文化浅,去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

用一句通俗的话讲,赵丽蓉老师这人实心眼儿。

但,也许正是因为她的实在,才有了后来那么高的成就。

1988年,赵丽蓉60岁,刚刚从中国评剧院退休。

当时,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征集「八九年春节晚会」的小品稿件,一位叫石林的编剧向剧组投稿。

稿件最后,他特意注明:如选用,建议请中国评剧院赵丽蓉老师出任主演。

原来,石林是评剧戏迷,之前看过赵丽蓉扮演的彩旦,对她幽默风趣的表演印象深刻。他觉得,中国除了赵丽蓉,没人能演出剧本中那个老太太的风趣幽默。

这个小品就是赵丽蓉一炮而红的《我的英雄母亲》。自此后,赵丽蓉每次春晚舞台,都备受观众喜爱。

赵丽蓉也没辜负观众对她的爱。转型小品演员后,一直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

巩汉林回忆,赵丽蓉老师对合作唯一的要求,是“出新”,绝不给观众带来同样的自己。

为此,她学习了不少技能,跳舞,说英语,练功夫......

这一切,对于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并不容易。

《打工奇遇》里有个情节,她用悬肘写下四个字——「货真价实」。

这种书法方式,不但难度高,而且耗费体力。

但她写得潇潇洒洒,一气呵成,还写出了几分颜体的味道。

人人都以为她写得一手好书法。但其实,赵丽蓉本人没学过文化,连字都不认识。

为了写好这几个字,她特意找了书法老师写下来,买了笔墨纸砚,回家天天临摹。

苦练了一个多月,写掉了七八十斤报纸,成全了舞台上完美的两分钟。

临近晚年,赵丽蓉身体不好,浑身病痛。

导演曾无数次劝她多休息,别来彩排了。

她却只是说:「不到现场,心里没底。」

哪怕年纪大,身体不适,但她从未曾因个人原因缺席过任何一次排练和演出。

表演《如此包装》时,她腿伤复发。

却强撑着劲歌热舞,终于在最后一个动作时,因为疼痛难忍,而跪倒在了舞台之上。

观众都以为,这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笑料包袱。

台上的巩汉林,却忍不住深深地看了赵丽蓉一眼,露出了担忧的深情。

她带给我们的最后一个作品,《打工奇遇记》时,因为腿伤,几乎走不了路,每走一下,膝盖就隐隐作痛。

可是表演时,赵丽蓉老师却仍然上桌子、下桌子,又唱又跳。

台下的人,没察觉出任何异样来。

她曾经说过:「宁愿不演,也不能对不起观众。」

正是因为这份真诚,她才如此受观众的喜爱。

我总是在想,如果赵丽蓉还在世,她会对我们说什么?

多半会用一口让人亲切的唐山话跟我们讲:

事业上不要着急。

咱们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真诚待人,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赵丽蓉老师身上最打动我的精神。

乐观。

其实她这一生,并不一帆风顺,反而有许多磨难。

青年丧夫,中年痛失爱女。也经历过动荡、疲困的时代。

和赵丽蓉在评剧舞台上合作了几十年的搭档新凤霞老师说过:

「谁知道丽蓉在台上带给观众欢笑,却在生活中流了多少眼泪呀!」

但直到去世,赵丽蓉给大家带来的,总是快乐。

只要她在场,大家总是笑着。好像看到她,就觉得安心,觉得温暖,觉得生活充满着朝气和活力。

她说过:

「不管怎么着,反正睡一觉就完了,要想得开。」

这样的精神,直到她的晚年,还能见到。

赵丽蓉老师是因为癌症去世的,因为生病,她饱受痛苦,但仍然不忘给自己找乐子。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还是喜欢和大家开玩笑。

她给抗癌药物起名字。管喷雾叫「小喷气儿」。

拉起帘子来洗澡,会说自己要「耍大刀」,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狡黠的笑。

她的人生,就像她在1992年《妈妈的今天》里她的表演那样,她先是唱着:

「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写不开的小疙瘩。」

可是转头,她又充满慈祥地笑了。

2000年7月17日,被病痛折磨,赵丽蓉走了。

追悼会当天,为赵丽蓉送行的群众成千上万。

六小龄童回忆道,那是他去八宝山参加前辈、同行或是好友的追悼会中,所见过的人最多的一次。

人们胸前佩戴着小白花,手里拿着她的照片,像给自己的亲人送行一样,送走了赵丽蓉。

葬礼如她希望的那般,热热闹闹。她亲自选的遗照上,有着最温暖的笑。

一个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快乐的人,虽然离开了人世,但却不会真正离开我们。

22年过去了,我们仍然记得她的音容笑貌。

她的敬业、乐观的精神,仍然感染着我们。有她在,我们就不那么害怕老去,害怕生活中的痛苦和磨难。

如果她在天堂能够看得见人间,一定仍然是一张慈祥的笑脸。

原标题:《去世22年后,我们都想她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