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要长长久久,不可用后即弃:快消品与耐用品|能流物复
节日是欢庆的时候。但不妨着眼于长远的日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疫情尚未过去,如何维系当下的生活环境,使其能够抵抗未知的风险,是线上线下团聚、吃饭穿衣之时,心里会冒出的一丝忧虑。为此,我们在春节期间,推出“能流物复”系列,即从能源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维度,我们来一起省察自身的吃喝玩乐,如何低碳、韧性、可持续地生活,如何才能进入更安全的未来,并思考自身在城市运转中力所能及的担当。四位作者给出了九个议题,前面说到食物、水、穿着、日常生活的耗能与物质循环,以及城市中的出行。这里要说到耐用品所寄托的生活情意。
祝大家春节快乐。欢迎文后留言,写下您的任何想法或建议。
5年前,我做了一件“好事”,所费不多,颇有意义。某单位淘汰一批电脑,据说半新不旧,性能尚好,几位热心中年准备众筹买下,送给偏僻地区,最好是中小学。当时是6月,我帮着问了下需求渠道,事情就搁那儿了。
9月,新生入学,校园内外全是入学报到的新生和家长,我又一下子想起这件事。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因我校专业和区位使然,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居多,又以农村生源居多。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要送孩子读大学,缴纳学费和供给生活费之外,再拿出几千块给孩子买一台新电脑,对相当数量的家庭而言,必定是一种负担。
5台原本要报废的电脑,只用了很少的钱买下,就可以供5个贫困学生大学四年一直使用。图片来自作者。
我赶紧打电话问那批电脑。此时剩下的不多,买来5台。电脑拉回家,开机一看,不错不错,太好了!我赶紧询问学院的辅导员,请他找到需要的学生,并请他送到学生手上。作为一个薪资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高校老师,我不大可能买5台新电脑送给贫困生;但以这样一种方式,以很少量的钱,却达成了近乎相同的效果——那就是,这几位学生,他们的家庭不必节衣缩食花费几千元给孩子购置学习必需品——电脑了!
收到学生写的感谢信。没有保存,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希望给他们当时带来了帮助。图片来自作者。
必须承认,人和人的生活并不相通。总有人随时换着最新款的电子产品,最新款的各种装备,目的是娱乐和游戏;也总有人,为缺乏基础工具而作难。前者必定经济富裕,但并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后者肯定艰难,但对二十岁上下的学生而言,也没有什么可羞赧的,而且必定是一种历练。图书馆晚上10点提示闭馆时,教学楼晚上10点提示离开时,常遇到勤工助学的贫困同学做清洁。我是非常喜欢这些朴实而努力的学生的,甚至可以说是偏爱。
从惜物爱物角度看,这件好事的“好”,还表现在以下方面:电脑作为消费品,经历了“生产-销售-购买-消费”这一系列环节,即将“报废”。而我在“报废”之前,让它们转到了另外的“消费者”手中,延续了电脑的使用寿命。如若不然,它们会过早成为电子垃圾的一部分,遗患无穷。虽然去年进行的东京奥运会,奖牌是由回收的电子垃圾制成,但肯定不如我干得漂亮。
一处电子垃圾场。图片来自网络。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尽管有钱,但也请大家尽量克制。手机多用一两年也挺好,电脑用五年以上没有问题,家电同样如此。过度的消费,是过度“占用”资源,并不光彩。说来惭愧,我的第一台电脑1999年购买,现在20多年过去了,已报废了三台台式和一台笔记本。
1970年代旧照片中,一名妇女骑着自行车带着三个孩子,车后夹着一个蛇皮口袋,挂着一个手编提篮。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电脑,塑料包装是小物件,却绝不容忽视。不知40岁以上的读者,是否记得一次性购物袋出现之前的生活方式?1980年代,大人们出门买菜,要带着手提篮,骑着自行车。回家时,装满东西的提篮挂在车把上;自行车前筐里得放着一捆菜;自行车后面可能捆着一个大西瓜。能挂在车把上的手提篮,其实非常“时髦”,因为是人们费力寻找积攒的花花绿绿的塑料带、塑料绳编出来的。那时的塑料,是多么新颖的一种材料,又耐磨又经久,不怕水不怕潮。塑料之所以具备这些性能,发明者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我们多次利用!
1980年代的手提篮。图片来自网络。
出门忘记带手提篮,遇到想买的东西,怎么办?网兜或布袋子都不错,可以卷起来收纳。我猜,当时家庭妇女都随身携带。买点心糖果的话,柜台会用油纸包起来,用纸绳缠绕捆绑,还会留个提手方便拎回家;买油条也是同样方式,油纸松松一裹,用纸绳一捆,提回家作为早餐,酥脆热腾腾;买豆浆或买老豆腐,就必须自己带个保温桶了。
油纸包装点心。图片来自网络。
现今,如果不事先准备,简直无法过“无塑料”的一天。可以想一想,今天您用塑料了吗?或者把要求放松一点,今天您丢弃塑料了吗?以环境为专业的本人,按理对塑料不至于大惊小怪。可前年冬天,我透过图书馆一楼的落地窗,看到一棵玉兰树枝桠上的鸟窝,大部分材料用的是垃圾塑料,牵牵扯扯,破破烂烂,有黑色白色,有红色蓝色。后来我有所留意,发现连在我们这样树木格外蓊郁的校园里,鸟儿筑巢都或多或少用上了这些材料。
鸟用塑料垃圾搭出的窝。图片来自作者。
二嘉还在读幼儿园时,我傍晚接他放学时,路过教工食堂,常会顺便买几个馒头。买馒头,得用塑料口袋装。小的1毛钱,大的2毛钱,印着单位名称,应该是安全环保的塑料吧。可是,我发现,同样买馒头花卷的退休老师们,他们都带着布袋子!这就让我惭愧并见贤思齐了。回家把一大一小两个白色棉布袋(鹿岛店买东西后买的,有不少以环保为理念的店铺,不提供塑料袋或纸袋,但平价出售环保棉布口袋)洗好晾干放进电脑背包。去食堂买馒头时,总能掏出自带的白布袋子一装,颇有自豪感。外出时,自带轻便的购物袋,自带水杯,自带一套方便筷子勺子,都是同样的道理。做起来并不难。为了鼓励自己,可以买自己喜爱的设计,或贵一点的袋子、水杯和餐具。这也许会让你更加爱惜它们和习以为常地携带并使用它们。
当下也有一些时尚的环保网兜袋。
禁塑令已实施许久,禁而不绝也是实情。每个人做些努力,总能有所改变。有许多在生活中如何少用或不用塑料的建议。比如,马上春暖花开,您知道如何为一场不使用塑料的野餐进行准备吗?您知道如何把废弃品转为它用而且用得更漂亮吗?当你有意识去寻找这样的小窍门儿并加以实践时,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也会乐于与人分享。在市政厅栏目,也曾分享过荷兰“美丽塑料车间”实践和纽约用饮料瓶搭建户外就餐的“友谊小屋”实践,这也是我们将持续关注的议题。
民间颇多智慧。比如,在川渝地区乡下,常看到人拎着塑料食用油桶,装满鸡蛋或鸭蛋。而到底这些蛋是如何塞进去的,可能是许多人心中积累多年的不解之谜吧。您猜猜看。
色拉油桶装鸡蛋。图片来自网络。
一些社区的实践令人印象深刻。在市政厅的刊文中,有新加坡的可食花园定期开办手工坊,教人们用旧物制作,比如用牛仔裤缝美观又耐用的沙发靠垫。我们还见过一个暖心的故事,美国养老院里80岁的老奶奶,上街收集废弃的塑料口袋,编织成毯子,送给街上的流浪汉作为铺盖御寒。
新加坡可食花园组织的旧衣制作座垫工作坊 海报。
养老院的老奶奶用废弃塑料袋编织成毯子,送给流浪汉御寒。图片来自网络。
人人都有珍惜的东西,想留存,想长长久久。二嘉的祖祖(也就是曾祖母),出嫁时,带着一个大床作为陪嫁。她的娘家殷实,杉木大床不仅是床,堪称一间微型卧房。带着顶子,方便挂帐子;内里是床,外侧是座椅,座椅下方是储物柜。颇为精细的雕刻图纹,当时必定是描金大漆,极为华丽。她98岁去世时,已在这张床上睡了七八十年。我很羡慕她老人家,夫妻百年好合,每晚睡在娘家陪嫁的床上,长命百岁。
哪个有情的人不惜物?我想留存的东西,有儿子们剪下来的胎毛,他们画的画、写的作业,他们的奖状、他们的照片。二嘉尤其讲究,动不动就给我送礼物,还会反复检视我是否珍而重之地留存。比如,他在幼儿园小班的校园集市中花1元钱给我买了一个玫瑰红的“宝石戒指”,最开始让我一直戴着,至今三年过去,还会想起来问我戒指放在哪里了。好的,这个我是放好了。
二嘉在幼儿园集市上给妈妈买的“宝石戒指”。图片来自作者。
如此多的东西,它们都值得留存和记住。我把它们放在哪里呢?在迁移和流动的眼下,我从故乡搬到重庆,我爷爷奶奶去世之后,父母也在重庆在长沙在郑州分别与我和我妹妹家共同生活,再寻觅我读大学之前的物品已是难得。去年春节,我看到我小舅家餐桌上一个盘子,立即认出,那是我家装肘子的盘子。小时候,春节过完,寒假将结束,我也就从爷爷奶奶家回到城里,开始补那永远补不完的寒假作业。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妈会把老家杀猪留下的最后一个肘子炖了,红彤彤,香气难以言表,就用这个盘子装着,放在我家餐桌的正中。对的,当时我家还住在电影院的家属院,里外两间平房,我和妹妹睡在外间,餐桌摆在里间,我妈还会把许多盆常绿的花摆在房中,自家的煤炉连带土暖气,烧得室内温暖无比。所以,我怎么不记得,那就是我家以前的肘子盘子呢?
现今在重庆,我在不同地方的好几处房子居住过,用过几张餐桌,几张沙发,几张床,它们都分别是什么样子?我得想想,不一定能想清楚。那么,当我们很轻易能够下单买一张新桌子,买一个新沙发时,是真的幸福吗?
我还是希望,无论故乡,还是房子,还是物件,都能长长久久。不要轻易舍弃它们。虽然很多时候,形势不由人,想留留不住,但让我们努力地,去惜物,去惜人,去做一个怀旧、环保又深情的人吧。
能流物复系列:
篇⑦ 要长长久久,不可用后即弃:快消品与耐用品
篇⑧ 在山间,在水畔,在元宇宙之中:我们的玩乐
篇⑨ 非分之需,克制之法:总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