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郧文聚:十八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如何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首先,耕地必须是用于耕种作物的土地。耕地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科学严谨给地给耕地下定义?从我国耕地保护的具体实践来看,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理解、解释和决策导致了不同的耕地保护效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日后在耕地定义上做文章、搞变通的路子,行不通了。能够种作物且只种作物的土地,才能被认定为耕地。
其次,农田不仅是作物生长的基地,而且是高能效、可持续的优质资产。
我国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史。耕地到了我们手中决不能变成过量施肥、过量用药的“鸡肋”。良田,应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赖以生存发展的优质自然资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新世纪一项成功的国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实践,这项工作日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肯定。高标准农田要做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也就是说,农田的本质属性应得到充分尊重。农田不能无视法律法规转变性质,演变为非农业用地;农田就要种粮,不能种果种树;农田应是良田,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进行建设、使用和监管;要按照“良田”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度和标准,向生态良田的更高目标迈进。
再次,耕地布局必须稳定优先,与光温水自然禀赋条件相协调。
如果人类没有发展农业文明,耕地形态就不会出现。人类为了提高自我生存保障能力,才开发出了耕地。耕地的前世或是枝叶繁茂的森林,或是水草丰美的草原,或是生机勃勃的湿地,或是干旱瘠薄的荒漠。耕地的开垦必须以得天独厚的水土条件为基本前提。离开了自然生态安全,耕地资源安全是无法保障的。
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不是均衡分布的。我国南方可以一年三熟,可以达到吨粮田的标准;北方只能一年一熟,尤其是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农业气象条件极不稳定。因此,耕地布局与自然资源禀赋相匹配,优先布局稳定管控目标十分必要。耕地“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任何地方,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放弃、转移耕地保护责任。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耕地保护工作如今再不能搞变通、“讲故事”了。让耕地“实至名归”,是地方政府需要切实负起的责任,是考核的硬目标,也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期盼。
作者:郧文聚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研究员
来源 |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2-01-27 第6版
原标题:《郧文聚:十八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