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农半歌的壮族音乐人:如果说返乡觉得别扭,说回家就正常了
西南边陲,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坡荷乡,一群小学生在弹古典吉他的岜農的带领下,用壮族话唱着一首名叫《谁会飞》的童谣,成年人和孩子一问一答的唱法,很有童趣,生动自然,让人听了忍不住嘴角上扬。这是岜農和他的朋友发起的“童谣采风再唱”计划的第一首。
计划中,“童谣采风再唱”收录到9首歌左右,就会出唱片。在所有的歌曲中,孩子将是真正的主唱,而不仅仅是以音乐采样的形式陪衬一下。这项计划背后的壮族音乐人岜農,同时也是瓦依那乐队的主创兼主唱。岜農出生在广西壮乡,学校毕业后分别在东北和南方的城市工作十余年。2006年在广州组建瓦依那乐队,业余时间参加一些音乐活动。2012年,岜農开始整理自己十年的日记式音乐作品,并与乐队朋友及村民等录制完成《那歌三部曲》。除此之外,岜農自行绘画插图,设计唱片装帧,并创作一万余字壮族口头文学式的神话叙事诗《那诗》,2015年3月一并由刀马旦唱片合作出品发行。2015年,他回到老家广西,把旧房舍改造,耕田唱歌,与搭档一起实践自然农法。
务农中的岜農问岜農何以开始童谣计划,他回答说,最初一位朋友在一所小学支教,听了一首当地童谣很是喜欢,希望岜農能将其重新编曲,让它再次传唱开来。他们共同为传统童谣的消失感到惋惜。
《谁会飞》是一首口头念的童谣,很有韵律,“歌词能启发小朋友去联想每件事物的不同”,其中的天然美感和灵性让人印象深刻,曲子则是后来新编的。岜農找会说壮话的孩子来练唱,一找才发现,现在乡里会说壮话的孩子已经不多了。
“(准备)一首歌要有很多步骤。先找到好的样本,前去采风录音,整理编排,再去找孩子排练,最后才是正式录音。之前我计划连配器也要教小朋友一起完成,但是后来发现费用太大,也比较花时间,所以这项工作还在不停地寻找平衡点。”岜農说。在寻访过程中,他遇到人会问:你们这儿有唱山歌的吗?少数民族老百姓、政府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有不少会热心帮忙。山歌手懂得多。找到山歌手,就可以接着问关于童谣的事。作为一个70年代末出生的壮族人,岜農小时候听过大人唱山歌,比自己大几岁的70年代初生的前辈也会唱。可到了80年代出生的孩子,由于电视出现了,唱山歌的就少了。
回家造房子“唱山歌主要(为的是)谈恋爱。等我们这个岁数的人该谈恋爱时,打工潮已经开始了,姑娘们都进城了。”岜農笑道。
耕乐同步,岜農和朋友已经走访了三个壮族村,一个瑶族村,一个侗族村采风,涉及金秀瑶族、里湖瑶族、隆安瑶族、那坡黑衣壮、从江侗族等少数民族。“广西十几个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预备每个都找一两首,”岜農对我说,有一首已经被一所当地小学采用,成为校歌。
“金秀瑶族有一两首感觉可以,预计要去,隆安瑶族有一首也去过两次了”,岜農这样介绍他称之为“进展缓慢”的工作计划。
想通过众筹来推进“童谣采风再唱”计划吗?我问他。不太想,他回答,追问为什么呢,“太吵了,哈哈”!
谁会飞
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扑扑翅膀去又回
谁会跑
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谁会游
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调调头
谁会爬
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许多脚儿慢慢爬
碧羞鸟不会忘记
油菜花不会忘记
青蛙也不会忘记
穿过那层层的乌云
上面依然是飘云的天空
青蛙的眼泪
叹当今
机械咚咚下田来
喷药水洒除草剂
青蛙最难是这时
叹起初
蚯蚓松土蛙捕虫
春种秋收冬同眠
田水高低对天连
叹以后
机械咚咚下田来
喷药水洒除草剂
青蛙眼泪挂天边
古调
从前山不高
天与地相接
云与田相连
从前都一样
种田来吃饭
种竹子乘凉
牛啊牛
牛啊牛啊
莫要取笑我咧
笑我一去上班又想回家来种田
回家种田啊又不甘愿咧
那个扁担无爪两头滑
牛啊牛啊
陪我聊聊天咧
你要帮我犁田让我种菜又撒秧
你若愿意啊你就跟我走咧
我挑水来你浇园
牛啊牛啊
陪我喝碗酒咧
你要听我讲讲讲讲心中的烦忧
就像这天边的老月亮咧
几时肥来几时瘦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