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端的法治细节︱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
一
春节将至,法治组的小伙伴响应罗翔老师号召,集体刷热播网剧《开端》。编辑突发奇想,不如就来一个春节特辑“开端的法治细节”,由罗翔老师开端,也算是回馈细节的读者。
我一向的习惯都是,推理小说一定要先看结尾再读细节,刷悬疑剧也是先快进到最后,再重头细细咂摸。这种阅读和刷剧方式被法治组的另外两位女士鄙夷,编辑甚至命令我在她看完之前绝不能剧透。但也是这种观剧方式,居然让我发现了罗翔老师文中有关剧情描述的错误,女士们都爱的张警官最后并没有被炸得血肉模糊。罗老师应该只看到了第23次循环就放弃了再循环,这也算此次细节连载的一个彩蛋。
《开端》的结局仍旧是“好人都全身而退,坏人都受到惩罚,公车没有被炸毁,所有的问题都获得了解决,所有的情感都获得了安慰”的中国式“happy ending”,虽然不一定符合冷酷的现实,但对春节而言也确实应景。
客观讲,这部剧的确是良心制作,没有大卡司没有塑料剧情,但细节和表演都让人惊喜。可既然接了写稿的任务,就还是要鸡蛋里挑骨头,再说说其中的法律问题。《开端》的剧情主要围绕一场公车爆炸案展开,整体设计妙在是用无限流的方式来讲一个看似普通的故事,也是在无限流过程中展现真实的人生百态。
二
因为是公车爆炸案,涉及的也主要是刑法和刑诉问题,核心要点此前罗翔老师和陈碧老师都做了分析。剧情大结局时揭晓,制造爆炸案的王兴德和陶映红其女儿王萌萌之所以中途拍门下车,是因为在公交车上遭遇了色狼猥亵。为了如剧中女主李诗晴劝服王兴德不要引爆炸弹时所说,“你要活下去,活着看着坏人受到惩罚”,编剧最终让公安机关把五年前在45路公交车上猥亵少女的色狼抓捕归案。
剧情终结时,因爆炸罪而被收监的王兴德和中年猥琐男同穿“久山看守所”的囚服在看守所交错而过,王向色狼投去寒光凛冽的一瞥,观众也在弹幕里写“期待监狱风云”。既然色狼也是被投进看守所,就说明公安机关最终认定其构成刑事犯罪而将其刑事拘留,若只是行政违法而被行政拘留,执行地点就是拘留所(这个算是行政法的一个生僻知识点,我身边很多老师同样表示不知,所以还是让我着实得意了一下)。
但如此处理虽然符合观众对恶人的惩罚期待,却并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在法律上,猥亵是性交以外的其他带有淫秽意味的色欲行为,即行为人为追求性刺激,而对他人身体尤其是性敏感区进行抠摸、搂抱、吸吮等。广义的猥亵还包括公开暴露生殖器官或当众手淫等。但一般情况下,猥亵只是构成行政违法,法律惩戒也只是行政拘留。
唯有符合《刑法》第237条所规定的构成要件时才会构成猥亵罪。以猥亵罪论处的行为包括“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式强制猥亵他人或侮辱妇女的;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他人或侮辱妇女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其他恶劣情节”又包含造成他人死亡。
从知情者拍摄的视频来看,本案的中年猥琐男在公车上首先是触摸王萌萌的手,之后又用下体蹭其臀部并用手抚摸其臀部。猥琐男是构成行政违法还是犯罪,主要依赖于对刑法两处规定的解释:其一、在公车上猥亵他人是否属于“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其二、中年猥琐男的猥亵行为是否直接导致了王萌萌的死亡。
从文义解释而言,所谓“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是指行为人名明目张胆、毫无顾忌地在公共场所实施违法行为,这里既有围观者广泛知晓的客观事实,也有行为人肆无忌惮公然侮辱他人的主观恶意。但在公车上猥亵他人,虽然也是身处公共场所,却基本都是偷偷摸摸隐秘进行,行为人从主观上不愿自身行为为他人知晓,客观上也不会造成猥亵行为被公之于众的事实。
对于猥亵和王萌萌死亡之间是否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罗翔老师已做过分析,我也完全赞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强调的是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必然关联,所谓无此条件就不会有此结果,但也唯有出现此条件时一般都会产生此种结果,法律才会确认条件和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猥琐行为虽然导致了王萌萌的过度惊吓而拍门下车,但其死亡的真正原因还是下车后被大货车撞击。猥亵作为条件和当事人死亡结果之间并无法经受第二个要件的检验,也因此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既然不符合《刑法》中猥亵罪的构成要件,中年猥琐男的行为就只是行政违法,应接受的惩罚也只是行政拘留。
如果是行政拘留,剧情就会存在另一个bug。《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这就说明治安类案件的处罚时效原则上只有6个月,除非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本案中,公安机关是时隔五年之后因为知情者曝光的视频而将中年猥琐男抓捕归案,显然也早已过了行政处罚的时效。
尽管并不构成犯罪,但在公车上猥亵妇女却确实令人厌恶。询问下身边很多女性,发现在中学和大学期间在公车地铁上遭遇咸猪手的不在少数,但基本都不敢大声呼救或勇敢反击,大部分人的反应都是吓得动弹不得一声不哼,或是被摸被蹭后许久才恍然大悟的。女性朋友们一致认为,预防或杜绝公车色狼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公车上多贴告示或是在广播报站名前后予以警示,这种简易做法一方面提示女性加强戒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降低色狼的作案冲动。如果这部热播网剧能警示公众公车猥亵的猖獗,并敦促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由此避免因猥亵而衍生出更多的惨剧,无疑也是功德一桩。
三
《开端》终局揭示,锅姨陶映红和司机王兴德之所以蛰伏五年研制炸弹来报复社会的真实原因,除了不满警方对女儿的死亡调查结果外,还有女儿死后遭遇的铺天盖地的网暴。锅姨本来是个兢兢业业的中学化学老师,在女儿死后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同情和安慰,反而在网络上看到无数人对女儿中途下车是“无理取闹、被撞死活该”的咒骂和嘲讽。这也成了这位母亲最终被逼得彻底偏执的最重要原因。
网暴在今天已然泛滥成灾。这大概也是这部热播剧将犯罪人无差别杀人的最终原因归咎为网暴,并希望借此来警醒观众的背后原因。但网暴难以遏制除了因为发动者身份隐匿不易查找外,还在于造成网暴结果的,除了那些居心叵测的始作俑者,还有大量为雪崩助力、为火焰添柴的围观者。在网络世界中,这些围观者的情绪轻易就被挑动,他们轻易就能凭借所谓的正义感和道德观,对他人进行无情鞭挞。
《开端》中有次循环是男主肖鹤云为保护女主而将持刀行凶的锅姨反杀。在逃亡途中,肖鹤云看到有无数网友已经在网络对自己展开人肉搜索,甚至有网友发现其此前参与制作过一款游戏软件包含暴力内容,所以言之凿凿:游戏开发者一定是个心思邪恶的暴力男,一定就是爆炸案的真凶。编剧借女主李诗晴的口说出,“这些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和道德判断下去评判别人,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很少有人会真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但能对他人保持尊重和共情,不随意站队不轻易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在网络世界又是何其稀缺。因为匿名所导致的制裁乏力以及加入讨伐大军的几无门槛,网络世界几乎无限释放了人性之恶,以至于有人悲观指出,只要互联网存在,网暴就不会消失。之前就有刘学州因寻亲遭遇网暴而自杀的悲剧,再看《开端》里的锅姨,我们这些专业法律人似乎都再无法给出遏制网暴的良方,此处同样再次凸显法律的有限性。但王兴德和陶映红因遭遇网暴而选择报复社会,也恰恰说明,恶意会滋生和释放出更大的恶,恶的循环也最终会导致我们为恶所彻底吞噬。
作为一个普通人,看过这么多网暴后所获得的警示还在于,不要全然投入网络,更不要轻易诉诸网络去获取认同支持和情感慰籍,真实的人性温暖可能还是来自于并不完美的物理世界。就像《开端》中最令我感动的情节,是李诗晴在公车上向锅姨讨要卫生巾被拒,结果一旁坐着的中年打工人老焦听到后,那么容易就打开男女主此前怀疑装了炸弹的红色行李箱,从里面取了片散装卫生巾递给诗晴。这份来自真实世界的真实温暖,也最终使女主坚定了无论如何都要拯救一车人的决心。我相信真实世界里像老焦这样的老父亲一定不少,他们疼惜自己的闺女,所以也疼惜其他姑娘,这种共情力不知要比西安封城时,那位痛评无卫生巾就哭诉的女子“纯属矫情” 的作协主席高出多少。
四
一位师友知道我要写《开端》,还提醒我剧中张警官在最初怀疑肖鹤云可能就是爆炸案真凶时,为套取情报总是鼓励他给家人打电话,在他人电话男主时也会要求其开免提接听,这一点同样涉嫌侵犯《宪法》所规定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据此,干预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必须要有法律授权(所谓法律保留),法律也只能授权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为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而依照法定程序对当事人的通信进行检查。
又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传统信件、电报之外,电话、短信、微信等也都渐次被涵括在宪法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障范围。既然同属通信自由的保障对象,对于电话、短信、微信等内容的监控或干预也应具有法律的明确授权,符合法律的具体要求。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从这一规定看,张警官要求肖鹤云电话时打开免提应该也有违法律的规定。肖在剧中只是一个报案人并非犯罪嫌疑人,其通信秘密理应受到保护。
但询问刑诉法专家陈碧老师,她的意见是张警官此处的“开免提”,应该被理解为建议而非要求,也就是说当事人是可以拒绝的,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当事人在面对警察时都会将其理解为不可违背的命令。
另一位刑法老师说,如果还要论证张警官要求嫌疑人接电话时开免提涉嫌违法,实在是吹毛求疵。毕竟现实中像张警官这么温文尔雅,还能与当事人强烈共情的警察可能不太多见。犯罪嫌疑人如果倒霉,还会碰到关掉监控直接上手段,甚至威胁要用100种方法刑事你的警察。
所以我想除了表演细致入微外,这大概也是张警官的扮演者刘奕君能够如此吸粉的另一原因:他演出了一个观众心目中真正的好警察。也因此,当他最后相信了循环说,并在李诗晴问他下次循环时接到报警电话会不会立刻出警时,他坚定地说出,“为了挽救当事人的生命,我们人民警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出警”,还是让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五
罗翔老师说,《开端》的中心是:如果人生真的能够重来,你会不会做得比现在更好?如果命运之手将你交付给那特殊的时刻,你是否会像你想象中那么勇敢?在我看来,可能编剧导演更想表达的,是普通人在危机时能否挺身而出成为一个英雄。
这一点其实有违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成为英雄也因此永远都是人群中的少数,我们大部分人都还是选择在危机来临时尽力保全自己。所以胆怯逃避不仅不违法,也不应被过度道德谴责。从《开端》的剧情来看,最初男主想的也是在循环时尽量提前下车避过爆炸,之所以陪着女主一遍遍经历生死也主要是因为情愫滋生的保护欲。而当女主在一次循环时被锅姨捅伤,公车上的其他人都只是冷眼旁观时,男主更是愤怒地说出“不值得”。但他们最终还是不畏凶险想要拯救全车人的性命,除了命运的召唤外,还因为在每一次的循环中都了解了公车上其他人的真实人生,也因此在情感上产生了真正联结。因为这种情感连接,其他人对于自己就不再陌生,也不再会任由其生死而毫无挂碍。
把《开端》里的公车爆炸案放大到整个社会,这个隐喻也同样成立。在真实的世界,我们就像坐在同一辆45路公交车上,每个人都背负自己的故事,却又都与他人休戚相关。当危机凶险来袭时,如果只寄希望于外力的拯救,最后或许只会等来公车的爆炸。《开端》的终局,挺身而出阻止了爆炸案的并非只有男主女主,还包括公车上的每个人,甚至于爆炸案制造者王兴德也在最后一刻放下了执念,完成了自我救赎。因为所有人都在特殊时刻来临时选择了勇敢和承担,公车不致爆炸,危船不会倾覆,社会才会向好的方向循环。
很多评论说,《开端》的结局烂尾,因为它将一个无限流设定的悬疑剧终结于一个无差别的大团圆结局。但这种大团圆结局其实并不肤浅,它提示我们即使是普通人也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让我们再次体味英国诗人多恩的名句,“人人非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
作者赵宏,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本系列为“法治的细节”新春特供。法治中国,不在宏大的叙事,而在细节的雕琢。在“法治的细节”中,让我们超越结果而明晰法治的脉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