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海》:依然很韩寒,是好还是坏?
注:本文有轻微剧透
《四海》是韩寒继《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飞驰人生》之后的第四部作品。开宗明义,无论是豆瓣上关于《四海》的官方描述,还是预告片的信息,都与《四海》的实质内容有着极大的差异。很难用一两句概括《四海》,它的情节回归到《后会无期》时期的“不按常理出牌”,而非像《乘风破浪》《飞驰人生》那样有一个核心事件,《四海》的剧情相当“细碎”,有着各种无逻辑铺垫的“神展开”。
《四海》海报
不过,《四海》虽是个新故事,但它仍然是韩寒之前三部电影中一些元素的重新组合,仍然是一部非常“韩寒”的电影。从某种层面上看,韩寒的电影都是他的“作者电影”,独特的韩寒风格能够让观众get到电影的趣味,可如果说有什么潜在危机的话,只有风格没有内容,必然沦为空洞的形式主义。
《四海》的故事开始于一座海岛,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的南澳岛,岛屿处于北回归线上,四面环海。主人公吴仁耀(刘昊然 饰)是个此前从未离开过小岛的小镇青年。
吴仁耀(刘昊然 饰)
这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后会无期》里被誉为“中国最东端的岛屿”东极岛,主人公马浩汉、江河也是生活在小镇里的青年;《乘风破浪》中虚拟的亭林镇,罗力和正太亦有鲜明的小镇青年标签……
从以前的博客到现在的电影,韩寒一向更热衷于关注那些边缘的、敛去繁华、在残酷的社会面前无所适从的人物的生存状态。这是郊区青年韩寒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
只不过观众也很容易发现韩寒镜头下的小镇青年,与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镜头下的“小武们”的真正区别(也不同于《雄狮少年》里的“小镇青年”)。“小武们”所生活的小镇是破落的空间,在新与旧之间无所适从,“小武们”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黯淡是他们的人生底色。
在韩寒这里,小镇虽然可能落寞,却是一个乌托邦的诗意空间。就像《四海》中的南澳岛,风光秀丽、安宁恬静、百姓质朴。细心的观众会留意到电影中的南澳岛有大量的渔船,但几乎没有呈现出渔民捕鱼的环节。换句话说,小镇被风景化、理想化了,它仿佛是一个不事生产的虚拟空间。
风景化的小镇
与此同时,韩寒镜头下的小镇青年虽有着韩寒的投射,但他们充满文艺姿态,在小镇时并没有太多生存层面的烦恼,比如几乎看不到他们在小镇工作,天天就是聚着玩儿。他们很像90年代港片里的帮派少年,有情有义饮水饱,在“帮派”解散、来到大城市后,才深深感到精神上的孤独。
小镇青年们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
有观众认为这是韩寒的无病呻吟、是“小布尔乔亚视角臆想的非主流集合”,这是一种见解。笔者这里提供另外一种解读思路。韩寒早前在一篇名为《青春》的博文里尖锐地写到了小镇青年的真实困境,“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显然,这些在影像化时面临审核的挑战,也缺乏类型片的商业性。电影中,韩寒将小镇青年困境的“文青化”了,更像是“退而求其次”,它不指涉更具现实主义的困境,但传递着相同的哀愁。在《四海》中,几个小镇青年面对真实与残酷的世界束手无策,他们的热血依然涂在地上。因此,“小镇很美好、城市很残酷”的二元对立固然过于简化,但观众也可以选择相信,这是韩寒来自于真实世界的触感,这是他对小镇青年在大城市悲凉境遇的人文关怀。
吴仁耀曾经很天真,城市终究很残酷
小镇青年以外,《四海》的另一个主人公是“车”。众所周知,除了作家、导演的身份以外,韩寒的另一个身份是赛车手,甚至可以说,他在赛车上取得的成绩,比他作为作家、导演更为出色。《后会无期》中,马浩汉等人开着一辆车开始公路之旅;《乘风破浪》中,主人公徐太浪的身份是一名成功的赛车手;《飞驰人生》则主要围绕着赛车展开,张弛是赛车手,赛车场面成为电影的一大看点。
四轮汽车拍够了,这一回《四海》拍的是摩托车。在电气化的大趋势下,摩托车题材愈发少见了。主人公吴仁耀是摩托车特技少年,电影中充斥着大量摩托车特技片段,内燃机的独特轰鸣声,伴随着极限边缘下惊险刺激的场面,既是一种视觉奇观,也让观众感受到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和快感。可以预想这些片段的拍摄难度。韩寒果真的是爱车一族,对于他所热爱的东西,场面拍得都挺好看。
摩托车飞驰的戏码都挺好看的
《四海》也依然很“直男”。韩寒电影中,父子情、兄弟情一直是主体,女性主要是作为陪衬出现的。这一次《四海》中,吴仁耀暗恋的女孩周欢颂(刘浩存 饰)虽然是韩寒所有电影中戏份最多的女性角色,但她的形象与功能依然相当单一化,她扮演的就是直男想象中的“初恋”形象。
周欢颂(刘浩存 饰)
男人之间的情谊,才是韩寒电影中的真正重点。吴仁耀一路上巧遇各种不靠谱的狐朋狗友,一支摩托车车队成了他们之间的交汇点。虽然韩寒调侃,“他们聚是一盘沙,散是一盘散沙”,但也只有在韩寒的镜头底下,那些笨的、呆的、不聪明的、游离于主流外的男人们,才显得如此“纯良”,兄弟情谊是他们的精神动力与幸福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寒仍带有一点自恋的孩子气,他是直男,但他真的挺爱男人这个群体。
还有尤为关键的,韩式幽默。段子是韩寒电影最鲜明的标签之一。韩寒的段子,以其错位式的解构、鸡贼的词语转换、充满网感的用语,制造出笑果。当然,韩寒对谐音梗的偏爱,足以逼死李诞式观众。
笑点依然得靠沈腾
而跟此前的韩寒杂文相比,韩寒电影里的韩式幽默不再是匕首和投枪,而更加“商业化”“大众化”了。韩式幽默调侃讽刺的并非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力或资本,而是那些落魄的小镇男人,当然,韩寒并非真的在“嘲讽”他们(观众并非觉得比被嘲笑的小人物高一等),而是对人物失意、失势的困境,以及各种各样小尴尬的善意调侃和嘲谑。韩寒是真心觉得这帮傻里傻气的男人很“可爱”。
所以《四海》中,吴仁腾(沈腾 饰)一走,周欢歌(尹正 饰)一死,电影几乎就没什么值得发笑的地方了。假若《四海》没有沈腾,不仅笑果大打折扣,票房更要打折扣。“含腾量”依然是判断喜剧效果的指标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四海》的含腾量并不高。
周欢歌(尹正 饰)
以上几点,是构成电影风格很“韩寒”的共同属性。单纯凭借这些风格化的特征,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关键取决于韩寒是否有能力以一个完整的、规整的、有向心力的故事,将它们统摄起来。相较而言,《乘风破浪》是最有故事感的一部,《飞驰人生》次之,《后会无期》虽然被诟病是“word电影”,以机灵的段子串起缺乏章法的叙事,但公路电影的模式多少也遮住了短板。
这一回的《四海》,它的叙事完整性甚至比《后会无期》更弱,这也是笔者前文所说的:很难概括它的故事梗概,情节实在是过于非常规、过于细碎了。就像对“四海”的解读,好听点说,是说它有多种解读,诸如四海为家、纵横四海、四海飘零、四海之内皆兄弟,但严厉点说,就是它什么都有一点,却也什么都不是。
一开篇沈腾出现时,我们以为它是一部父子情的喜剧;尹正出现后,我们以为摩托帮是类似于《乘风破浪》的“正太帮”;当刘昊然、刘浩存饰演的角色离开小镇去往广州时,又开始那么一点像《后会无期》公路之旅的味道;高潮段落的飞跃珠海,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飞驰人生》的结局……所以《四海》到底着重想表达什么?它可以是韩寒风格的一种整合,情节却不应该如此支离破碎、杂糅不一。
从《后会无期》到《四海》,韩寒电影的主题表达其实很固定:小镇青年的不同故事,有着共同的悲凉底色。如果《四海》的叙事给力一点,那么它本可以是小镇青年“四海飘零”的挽歌,结果现在它成为小镇青年“疼痛青春”的ppt文学。《四海》终究是让韩寒风格彻底压倒了内容。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