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千门万户曈曈日,春节不能没美食 |《万字有灵》之“舌尖上的甲骨文”

2022-02-01 17: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万字有灵春节开场

萌虎祝您光吃不胖

(结尾有拜年贺图放送哦)

国人把“年”看作收获的象征。

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

《尔雅•释天》

大家看第一个字,是不是特别象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粮食作物呢?

先生,这个好像稻穗成熟的样子。

对了,这是个禾字,但是一开始先民发明这个禾字的时候,指的并不是水稻,而是谷子,而谷子去壳之后,就是小米。

菲菲问,小米的祖先是谁

仲虎说是大米,他说的对吗

所以在古代,“禾”字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字,最早的“年”字,就像一个人背着一束禾,意味着一年收成颇丰,也代表着生活会更加美好。

民以食为天的种子在先民的心里就扎下了根。

为了吃出花样,便有了各种炊具。

可以煮着吃,也可以蒸着吃。

点击就看

古人为了吃能聪明到什么程度

爱吃

从来都不是什么坏事

过去,吃得饱,才有了生存和进步

如今,吃得健康,就是幸福生活的证明

对美食的追求,包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而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一切

都是世世代代的人类

为了美好生活不懈努力的结果

距离2020年那个不同以往的新年

已经过去两年了

我们的生活也在逐渐恢复正常

今年的春节你吃了什么好吃的

是否找到了记忆中的味道呢

先民们还有哪些吃的学问呢?

点击观看《万字有灵》之“舌尖上的甲骨文”完整版

萌虎下山来拜年

朋友圈的拜年图不够特别?

博物馆之夜工作室献上拜年贺图

“文化青年”人设不崩

左右滑动,看文物虎送祝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后续节目

及“博物馆之夜编辑部”公众号

作为中国教育电视台首部文字知识栏目剧,《万字有灵》系列节目将通过追溯汉字的发展历史,探寻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传承甲骨文所承载的文化和美学基因,并将其发扬光大。

通过了解甲骨文,完成对汉字的寻根之旅,不仅能够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怀抱温情与敬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更能够彰显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原标题:《千门万户曈曈日,春节不能没美食 |《万字有灵》之“舌尖上的甲骨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