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春节聚餐,不用公筷有多可怕?小心这5种病菌缠上身

2022-02-03 07: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玖陆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使用公筷是对彼此健康的尊重和保护!

新年到来,大家是不是在家,和亲朋好友围桌共食,筷来箸往,述说过去的糟心事,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了。

然而,在觥筹交错,相谈甚欢的时候,你手中的筷子它正潜伏着病毒,悄悄地威胁着你的健康!

不用公筷,到底有多不卫生?

2020年杭州疾控中心专家曾专门进行了一场使用公筷和未使用公筷餐后对比实验,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这个实验小组由11名疾控专家参与测试,每道菜分为两份,一盘为使用公筷,一盘为不使用公筷,并提前进行取样保存。用餐完毕后完成取样,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

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显示:未使用公筷一组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使用公筷一组,并相差不止一倍。

看到这,你还敢不使用公筷吗?

小心这5种病菌!

当然,肯定有人表示疑问,我活了几十年都没有用公筷,不是也没啥大问题!有时候,等发现问题就晚啦,或者说,有些问题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其实,你别小看一双筷子,它身上可藏了不少病菌。

1

幽门螺杆菌(Hp)

Hp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数据显示,我国每2个人中约有1人携带Hp,感染率高达40%-60%。Hp可存在胃黏膜、口腔、牙斑菌中,随着聚餐时,筷子在菜盘里翻来戳去,不经意间Hp就可以传播到每个人的口里,胃里,也就是因此才会出现“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情况出现。

近日,美国发布的15版致癌物报告中,Hp慢性感染就被列为明确致癌物,除了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外,Hp还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2

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的肝病患者至少有1.2亿,占世界肝病患者的三分之一。肝炎病毒中,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可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3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飞沫传播等形式传播,由于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最常见为手足口病,5岁以下的小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整,更易因共用碗筷导致病毒的交叉感染,因此儿童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专筷专碗专用,防止相互传染。

4

痢疾杆菌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疾病,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痢疾杆菌可通过粪口传播、日常生活接触等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一旦“中招”,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想大便却拉不出)和黏液脓血便,同时可伴有毒血症症状,表现为浑身无力、不思饮食,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5

新冠肺炎

疫情期间,还要小心新冠病毒的传播,虽然目前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但是也有报道可通过粪口传播。因此,疫情期间一定要注意走好防护,尽量分餐,就餐时避免触摸口鼻,养成餐前餐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春节期间,如何正确使用公筷!

有的时候,即使使用了公筷,但使用方式不对,也会导致病毒、细菌的传播。

因此,使用公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个家庭成员有固定的餐具,最好用不同的颜色或者标志予以区分。

2.家庭餐桌上,如果做不到分餐,最好多准备一份公勺、公筷,不要相互夹菜。

3.杜绝大人直接用嘴帮孩子试奶瓶、食物,严格禁止嘴对嘴喂宝宝、帮助宝宝咀嚼食物和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4.筷子一般使用不超过半年。使用筷子前,最好观察一下,是否已经掉漆、霉斑或是变色,如果已经发霉或是受到污染,应该停止使用,及时更换。

5.杯碟碗勺筷子不要放于阴湿的环境中,洗好后要晾干,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筷子、勺子放在镂空的筷子筒里,每周用沸水煮半个小时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家庭,推荐购置消毒柜,以达到杀菌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玖陆

本文审核:杨卫生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XU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