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晚版《富春山居图》封神,可惜排在太后面,很多人没看
春晚有一节目美翻了,结合了书画、诗词、表演、朗诵、科技、音乐、舞蹈、动画等,可惜排在很后面,许多人没看到!那便是春晚版《富春山居图》——《忆江南》!
节目开始,浙江歌舞剧院、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杭州歌剧舞剧院的小姐姐着青绿色服装,撑着油纸伞出场,瞬间将人带回江南。
接着,《富春山居图》画卷缓缓展开,由平面到立体,将人带入了画中。
在画中,由冯远征扮演的行者,吟诵着唐代吴融的《富春》出场!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冯远征一颦一笑,将画中的行者刻画的入木三分。与此同时,他的诗朗诵表演也极具感染力。
移步换景,行者离去,樵夫出场。丁志诚扮演的樵夫,吟诵着唐代诗人崔涂的《樵者》出场。
行山行采薇,闲翦惠为衣。
精彩的朗诵加上草鞋木簪的扮相,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接下来,由阿云嘎扮演的渔父出场。作为歌手,他用歌声演绎了陆游的《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蔡程昱扮演的渔父接着唱: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杨宗纬与郑棋元扮演的渔父接着唱: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四大歌手自江上泛舟而来,引吭高歌,将渔父的潇洒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心驰神往。
画面由江上转到岸上,濮存昕扮演的读书人从亭中出场,吟诵着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澡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这首词乃苏轼游富春山水所作,上阙水、天、鱼、鹭、船的江景,尽显江南雅韵。下阙转而写山,重重叠叠,如画如屏。
这首词与《富春山居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这个节目中,着重演绎了苏轼的这首词。
濮存昕老师朗诵过后,“渔父”天团的四位歌手又将下阙唱了一遍。
两组人相对,山与水相对,朗诵与歌唱相对,相得益彰。富春山水的神韵,被他们完美复刻,令人惊叹。
最后,李立群老师扮演的行者压轴出场,吟诵着元代周巽的《钓台》。
振衣独立富春山,鱼鸟亦知心事闲。
清风高出云台表,遗迹长留山水间。
伴随着歌声,青绿衣服的江南小姐姐们也走入了画中。最终,他们变成墨色,留在了画中。
最终,场景拉回实景舞台,节目完美收官。
不得不说,这个节目太震撼,太唯美,太享受了。
《忆江南》这一节目,各方面都是顶配。四个朗诵演员,都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四个歌手,都是天籁之音。就连美术设计,都是中央美术学院。
此外,这个节目在文化输出方面,也是顶配。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作为国宝级文物,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此画自600年前走来,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秋天的景色。水平构图,徐徐展开,有水天一色,有风起云涌,有远树含烟,有渔舟垂钓。
画中出现行者、樵夫、读书人、渔父等,每一个都形象生动。
《忆江南》这一节目,很好的展现了原画的内核。
此外,这个节目还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带我们入画的同时,给予画中人以生命。
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人物都有了相关的台词。台词选用了与富春山水相关的名人诗词,包括陆游,苏轼等人的作品。
最精彩,最震撼的莫过于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与富春山居图的结合。
苏轼之词,缥缈却不失豁达,写出了一种人生如梦的感觉。
刚好,黄公望的画也有这个意境。
特别是山与水交融,读书人与渔父对望,互相唱和,将古人寄情山水时的两种心态描绘了出来。
不管什么时代,很多人内心深处其实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想要读书,建功立业,一个想要隐居遁世,潇洒人间。所以,读书人也可以是渔父,渔父也能是读书人。
看了《忆江南》这一节目,真的有一种梦回江南的感觉。
不得不说,央视版的《富春山居图》可以封神了!
这个节目,不论是喜欢舞蹈、音乐、动画、书画、表演、朗诵,还是喜欢诗词的人,都会沉醉其中,不能自拔。看完一遍,忍不住还想再来一遍!实在是太享受了。
唯一遗憾的是,这个节目放在太后面了,简直是惊喜之作。
当然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很多人不喜欢看比较深邃的文化类节目了。因为受众小,所以热度低。
但真心推荐大家欣赏一下《忆江南》,看了这个节目,不仅很享受,还能顺带着学习好几首诗词,学习诗朗诵,学习唱歌,何乐而不为呢?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曾泛舟富春山水,流连忘返。
江南的风景总是令人向往的,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沿着古人的足迹,吟诵他们的诗词,一起去江南走一遭。
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个精彩的节目。希望还没有看《忆江南》的朋友,不要错过它。也希望以后多推出一些文化内涵比较深的节目,让传统文化发光发热,感染更多的人。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顺便问一句,你们最喜欢的春晚节目是哪一个呢?欢迎留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