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网评论员:“一天接待九拨领导”是作风改进的镜子
光明网评论员: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已经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常态。但是,“层层陪同”的困局,仍在上演。在一些基层干部的观念里,“不把领导陪好,顶上乌纱不保”。而很多可有可无的陪同,挤占了基层干部本就紧张的时间,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工作。
新华网的一则报道援引中部某县王县长的例子称,他曾经“一天接待九拨领导”,“有督查组、调研组、检查组、考察组、采访组……”而早在2012年底,有媒体同样报道了一个类似案例:内蒙古某县城以温泉著称,这里分管外宣工作的副县长有一天接待了十来批客人,他一天陪洗了8次,整个人都快泡虚脱了。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二项就是指向考察与接待作风问题--“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从“一天陪洗了8次澡”到“一天接待九拨领导”,如果说前者事发于八项规定施行之初,尚可能是因为规定的落实还未到位,那么在八项规定施行5年后,后者所代表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所反映的作风改进的问题,已然更为耐人寻味。
“层层陪同”在过去很长时间,都是上级考察与地方接待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甚至发展为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局。之所以称之为困局是因为,这一现象的形成,并非哪一个方面的原因。不乏一些上级官员在基层考察时,往往把考察当成了自己的“秀场”,地方陪同不到级别,接待不上档次,就相当于“白考察”了;而官场中又素来有着普遍的“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观念,对“上面来的领导”,地方在接待上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而陪同到位,就是最起码的“待客之道”。如此一来,上面不改进,下面自然不敢“妄动”,陪同作风的转变陷入困境乃至僵局之中,就不让人意外了。
但却并非无解。正如报道中的一名基层干部所指出的,“问题出在下面,根子还在上面。”因此,要破解层层陪同的困局,还得先由“上面”先行一步。比如,不管是哪一级别的官员到基层调研,都该有明晰的考察清单,要考察什么,需要哪些官员陪同,都要服从于考察的目的,与考察之事无关的接待、陪同,都应免除。当然,这种清单,一是要明确下达地方,给地方接待吃上定心丸,也有必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除此之外,考察者还有必要就地方的接待和陪同情况,向同级的纪检部门作出报告,这既能够确保考察的规范,也能够有效抑制地方“超标”陪同和接待的冲动。所谓“上行”,自有“下效”。
当然,“层层陪同”困局的形成,其牵涉的原因甚为复杂,要彻底杜绝,不仅需要上级的带头示范,还必须解决一些制度上的不足。基层政府在接待上其实面临着“不敢不陪”和“不得不陪”的双重困境,前者是怕给上级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后者则是受制于现实利益所迫,比如,在事权财权集中的制度体系中,上级的考察可能就决定了项目、政策、资源在地方的落地情况,地方领导缺席陪同,很可能意味着相关利好的夭折。因此要解决好地方在接待上的“后顾之忧”,还得从制度上减少陪同出政绩、陪同出项目的可能性,让地方官员能够真正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干”之上。
“层层陪同”,说到底是因为考察和接待在制度上缺乏应有约束,而流于人情与潜规则的俗套之中。在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为此确立规则很有必要。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绝对的考察与被考察之分,一些官员在一些场合可能是考察者,在另一些场合则可能是陪同者。破除“层层陪同”之弊,对所有官员而言,其实都是好事。既有利于抑制不良作风带来的腐化问题,也能够进一步将官场的“生产力”从迎来送往中解放出来,提高行政效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领导干部如何考察,地方政府如何接待,往往是民众观察干部作风的一个最直接的窗口,也是丈量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尺。在八项规定实施五年后,“层层陪同”依然未能完全杜绝,不啻为一面作风改进的镜子,值得好好照照。
(原题为《“一天接待九拨领导”是作风改进的镜子 | 光明网评论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