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圆桌|海内外学者聚焦研讨清代金石学家黄易尺牍
继2009年故宫博物院举办“故宫藏黄易小蓬莱阁汉魏碑刻特展”及“黄易与金石学”专题研讨会后,春和景明之际,又一聚焦黄易的大型研讨会——由故宫学研究所、济南市文联、济南市槐荫区委宣传部主办、济南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等承办的“黄易尺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济南“汉字记忆空间·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特选刊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以飱读者。
黄易(1744--1802),号小松,又号秋庵,仁和(今杭州)人,清代知名的金石学家。工书,娴熟隶法。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武梁祠题字》。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故隶法中参以钟鼎,愈见古雅。抚印为丁敬高弟,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山水法董、巨,冷逸幽隽,以澹墨简笔写取神韵,而有金石味。兼工花卉,宗恽寿平。
黄易尺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汉字记忆空间·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开馆此次“故宫黄易尺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故宫文化与地方文化一次极好的互动,也是故宫研究者对“让文物活起来”理念的践行。清代黄易虽为浙江人,但其学术成就产生于山东。因此这次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也是对文化事件及人物的文脉一种有意义的追溯梳理。
黄易曾访过的泰山经石峪摩崖与邹城铁山摩崖石刻
济南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作为“故宫黄易金石学研究科研课题学术交流点”,提出打造学术交流语境的学术创新理念,让博物馆更好体现社会服务功能,成为学术交流的场所。据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宝磊介绍,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经民政和文物局注册的摩崖艺术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摩崖类藏品丰富度和珍惜度上的翘楚。馆藏丰富的北朝摩崖刻经和古砖,内容宏大,其中包括一千多平方米的北齐铁山摩崖,珍贵孤品极大多。
黄易尺牍自3月29日开始,汉字记忆空间•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还举办文化主题鲜明的展览,如“黄易访古行迹旅美摄影家塔可摄影展”、“印象济南魅力槐荫博士邀请展”等。以下为研讨会部分论文摘要。
演讲摘要:
白谦慎:关于武氏祠几个问题的检讨
2005年,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举办了“重塑中国往昔:武氏祠的艺术、考古与建筑”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出版的论文集中,两位主要作者Cary Liu(刘怡玮)和Michael Nylan的几篇文章认为武梁祠非常可疑,很可能是后世伪造之物。这两位作者向学术界历来关于武氏祠画像和碑文是汉代文化遗迹的传统看法(从宋代的洪适、清代的黄易,直到当代的蒋英炬、信立祥、巫鸿、郑岩等人的论著)提出了挑战。但白谦慎认为,两位主要作者缺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金石著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背景,他们所使用的材料和论述中包含着非常严重的错误。白谦慎一方面向读者介绍黄易及其友人所构成的学术圈的主要方面,他们是十八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学术群体,在其研究的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另一方面,将讨论论文集一书中某些质疑洪适《隶释》的文章在论证方法和事实材料方面包含着的错误,以反驳两位主要作者关于武氏祠乃后世伪造的谬论。
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摩崖书法拓片藏品郭丹:辽宁省博物馆藏《秋盦书札》考及相关问题(合著)
《秋盦书札》,为册页装,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内有黄易书札八通并附其外孙李璿书札二通。书札收集者李汝谦,题签者陶祖光,题跋者张伯英。从书札的内容看,受信人有顾文鉷、颜崇椝、李东琪和李衍孙,相关人物不乏桂馥、沈默、严长明、李伊晋、王聘珍等,关涉碑刻包括邹县四山摩崖之小铁山经、汉三颂之《西狭颂》《郙阁颂》《石门颂》以及《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等古刻石,内容较为丰富,其所披露的信息有些是值得关注的,如在黄易致李东琪的信中,两次提到拓工顾玉;在黄易致李衍孙的信中提到黄易曾继续兄女二人;在黄易致顾文鉷的信中提到红铜作古色,这些信息对于深入研究黄易的金石考古活动乃至其家世无疑说是十分难得的。
黄易国际研讨会交流现场黑田彰:武梁祠画像石是伪刻的吗?
尼兰(Michael Nylan)教授在其2005年的一篇论文中,认为黄易在乾隆51年(即1786年)发现的武梁祠画像石是伪造的。对此,黑田彰写过四篇论文回应,此之为其中之三。
黑田彰在这一篇回应中的主要论点是,第一,把1971年发现的东汉和林格尔墓壁画中位于中室西北壁上部第一层的孝子传图和位于武梁祠中的孝子传图进行比较。第二,对武梁祠中剩余画像的内容进行考察。以上两点中,孝子传图和孝子传叙事文本的关联都是重中之重。第三,在现存的各种“孝子传”文本和图像中均未曾出现过的金日磾和丁兰的图像。这些图像究竟是否属于孝子传图都无法得到确认。虽然可以从王充的《论衡》和《后汉书》的列传中得知金日磾的事迹,但即使看过之后,也还是无法判定金日磾图是否属于孝子传图。直到和林格尔墓的图17被发现,才能够确定金日磾图属于孝子传图。
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摩崖书法拓片藏品(局部)秦明:黄易《访古纪游图册》误改纪年考
《访古纪游图册》是清代金石考古家黄易重要的山水作品之一,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依据黄易题跋中屡屡提及的“辛卯”纪年,一般认为此册作于“乾隆辛卯腊月”即1771年十二月。但其艺术风格与黄易同时期即早期山水作品差异很大,却几乎与得碑访碑图等晚期作品无异。笔者在徐邦达、刘九庵等故宫前辈鉴定意见基础之上,分析考证认为“辛卯”系“乙卯”之误改,是黄易为防范官场政敌作祟保全自身而刻意为之。因此,《访古纪游图册》应为写绘于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元年(1795年-1796年)间的黄易晚年之作。从而在时间上弥补了黄氏《得碑十二图册》(1793年-1794年)与《嵩洛访碑图册》(1796年)、《岱麓访碑图册》(1797年)之间缺失的关键一环,使四者连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黄易晚年金石访碑研究意义重大。
黄易尺牍赵梓汝:由黄易双钩古碑衍生的相关书学信息初探
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行书高峰禅师行状》卷前,有黄易题签的禹之鼎摹绘《赵孟頫像》。赵孟頫是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巨匠,书画成就自不待言,艺术理论更是对来者启发多多。而其存世的《自画像》仅仅是将自己置身竹林之间而体现操节高雅,无法满足人们想要了解名贤形象的渴望。据部分文献记载,赵孟頫曾绘制半身自画像,但并无实物存世,现在能够见到的只有清代禹之鼎、汪恭与近代俞明等摹绘本。清初肖像画名家禹之鼎画艺精擅,名满朝野,他的摹绘本应是忠于原作的,加之图中人物穿戴符合元代服饰特点,且人物形象与文献记载较为接近,故推断禹之鼎摹本的母本有极大的可能即是赵孟頫半身自画像。此外,对禹之鼎摹绘赵孟頫像的部分流传经历稍作介绍,同时就其与黄易之间的关系略加阐述。
黄易尺牍谷川雅夫:黄易隶书风格探究——以“书画册”、“隶书册”作品为主要的分析
谷川雅夫在中国书法史的课堂上,讲授清代篆刻隶书时,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等人的介绍,必不可少,唯从未触及黄易。而且在日本的相关书籍中,资料性最高的《图解书道史》一书中,亦未收录黄易的隶书。在此种现状下,黄易的隶书,并未在日本的得到普遍的介绍与宣传。因此,谷川雅夫透过黄易的实际作品,进行分析论证,以期掌握黄易隶书作品的特征。
随着近年来的研究,清朝中晚期书学的系谱更臻明晰,黄易其人其作业得以重新定位、审视。谷川雅夫以“书画册”、“隶书册”为例,旨在鉴赏黄易的书作,以期掌握其作品的风格,在未来中国书法史或书法实作课程上,说明黄易作品的定位与特征。经分析可知,在临书对象上,黄易实际参访各种石碑,经眼过各种拓本,因而选择多元、不拘一格。在此意义上,参照黄易的习书经验,以为吾人习隶的标杆,自属合理可能。
黄易尺牍杨爱国:孝堂山石祠上的后人题刻——由黄易嘉庆元年细拓石祠画像想到的
黄易在清代金石学家中,是较早且较多地关注到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上后人题刻的人,这在他给赵魏等的信札里,在《得碑十二图》的《肥城孝堂山石室图》题跋里都有文字说明。从他对后人题刻的关注中,可以看出,他对金石拓片质量要求之高。不过,石祠上的后人题刻不是为检验拓片质量而刻的,它们体现了题刻者对孝子的崇敬,尤其是石祠被讹传为郭巨祠之后,人们更是怀着对郭巨的崇敬心情来祠堂凭吊并留下题刻的。通过石祠上的后人题刻可以知道,这座公元一世纪的墓祠,一直在人们的视野里,不仅没有受到多少人为的破坏,当因自然原因受到损坏时,还会有人出面组织修建,使它历经风雨,保存至今。因此,这些后人题刻既是一部孝堂山石祠的游览史,也是一部孝堂山石祠的保护史。
陶喻之:黄易《明湖秋水图卷》背后逸事索解
《明湖秋水(烟柳柴门)图卷》,是清乾隆五十八年早春,黄易在金石学友何元锡北京寓所雅集时,应同道所请,为即将踏上归程,别号雪怀的济南名士唐奕恩绘制的历下名胜大明湖风景画,画后并作题画诗一首,湖光柳色,画意诗情,跃然纸上。此后胪列诗歌廿二首,系黄易应唐奕恩恳请书录的近作,内容疑似涉及此前不久,他跟朋侪在吴门流连迥异于“把卷扪碑”严谨金石学研究的诗酒风流情形。
天津博物馆藏所藏黄易《得碑十二图》第六图《金乡剔石室之图》可见“朱鲔石室”的面貌。这处墓上祠堂见于《水经注》和《梦溪笔谈》等文献记载,对照新的考古发现,可知祠堂与东汉早期扶沟侯朱鲔无关,而是东汉晚期的遗存。基于早年国外学者的调查,这座石结构墓祠曾受到西方学者普遍的关注。
“铁袈裟”是长清灵岩寺内保存的一块高2.05米的铸铁,自宋代以来即有此名,传为达摩或寺院开山始祖的遗物。黄易所绘《岱麓访碑图》有《铁袈裟》一图。
郑岩认为,“铁袈裟”实际上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所建永光堂内,以卢舍那为中心的一组铁像中力士的残块。然而,为什么这件残像在宋代被称为“铁袈裟”?通过检索有关文献和金石资料可知,灵岩寺宋代禅宗兴盛,而袈裟在禅宗中是秘付传法的信禀。因此可知“铁袈裟”一名是寺院内部为其利益而“再造圣物”的结果,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灵力”逐步消失,也为近代以来的研究者所忽视。
刘舜强:从《泉文》看黄易的钱币收藏与研究
《泉文》是清代金石学家黄易所著钱币拓本。该书曾被王懿荣收藏、鲍康著录,后人称为《黄小松泉拓》。全书共四卷,收录了黄易本人收藏的上迄先秦下至嘉庆朝的历代货币正用品、外国钱币、民俗花钱的拓片千余枚,反映了黄易在钱币收藏与研究上取得的成就,见证了黄易与当时古泉藏家与学者的交往,是乾嘉时期钱币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部重要文献。
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摩崖书法拓片藏品薛龙春:黄易拓本收藏中的地方官
黄易是十八世纪后半叶金石收藏圈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他擅长一整套经典化运作的机制,诸如发掘地的复原与题刻,拓本名家题跋的征集,拓本的翻刻、钩摹与出版,访碑活动的图像化与题跋征集等,这使得他的访、购活动及其成果常常迅速成为学术圈的焦点。一如钱泳所描述的那样:“四海好古之士靡然向风。”
黄易在学术上并无重要建树,官阶也仅至五品,却在近三十年中积累了三千余种金石拓片,且其中不少旧搨与精搨,藏品的全而精,吸引了一流学者的关注,他也因此与翁方纲、王昶、毕沅、阮元及其周边学术精英成为石交。黄易的收藏中,访碑的收获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拓片来源于收藏圈的赠予、交换与购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官员的贡献,他们有些是被动地接受黄易的委托,有些则主动向黄易提供,即使是在家乡或是旅途之中。黄易如何建立起如此庞大的网络,对于这些官员,他又有怎样的回报方式?
钱大昕称他稔熟的二十多位金石学者中,“嗜之笃而鉴之精,则首推钱唐黄君秋盦”。薛龙春认为,黄易金石收藏的过人之处,体现于信息渠道、征集方式、品质保证与后期经典化的每一个环节,他试图以选取地方官员一个群体,重构黄易征集网络的一个部分,而这不仅是明末清初的个人访碑力所不逮的,也是与黄易同时的几大学幕亦难以完成的。
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摩崖书法拓片藏品—————————————
延伸阅读:济南石敢当艺术博物馆的摩崖艺术收藏
此次黄易研讨会同时也举办了济南汉字记忆空间·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的开馆仪式。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在展览现场展出了距今1400多年前以北朝摩崖刻经为代表的摩崖艺术,包括公元553年至580年间的巨幅摩崖书法, 如“大空王佛”四字通高11.3米,佛字高达4.25米,而原石已经不存,可谓“大字擘窠之最”。
研讨会现场展示的《大空王佛》巨幅拓片
据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宝磊介绍,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民政和文物局正式注册的摩崖艺术博物馆,此前曾启动了北京大学、成都、台湾的中国摩崖艺术公益巡展。除展出以北朝摩崖刻经为代表的摩崖艺术,还包括堪称孤品的清代徂徕山摩崖刻经拓片,“作为以摩崖艺术为主体的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摩崖类藏品丰富度和珍惜度上的翘楚。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馆藏丰富的北朝摩崖刻经和古砖,内容宏大,总面积有三千多平方米,其中不乏珍贵孤品。”
王宝磊说,“汉字盛典”系列活动围绕“以大为美”的“大美”立意,感受汉字魅力。此次系列活动以“汉字+”为文化交流推广的传播模式,以“和而不同”表现文化的价值观,展现汉字基础要素“音形义”的脉络。活动将通过策展、论坛、博物馆文化互动体验等形式,带领参与者体验“乐活汉字”,集合展示优秀中华文化,创新文化体验模式,以此完善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共同认知。作为“汉字盛典”活动的一部分,自3月29日开始“汉字记忆空间”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也开展文化主题鲜明的策展。3月29日在印象济南举办“黄易访古行迹旅美摄影家塔可摄影展”,同时还有“印象济南魅力槐荫博士邀请展”。
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创办人之一的马捷表示,这一博物馆的发起最初纯粹是也们的兴趣使然,越到后来,越有一种文化的担当感,“气势撼人的汉字摩崖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我们去做,包括这次与故宫合办黄易研讨会也是与研究人员有一种精神的相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