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术研究:引导出生性别比尽快回归正常,可缓解人口老龄化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实习生 吴晓帆
2022-01-30 21:3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40多年的出生性别比失衡在无形中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额外的政策空间。尤其是在未来的生育率很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情况下,降低出生性别比可以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具体策略之一。”

2022年1月,学术期刊《人口研究》刊发的文章《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前景与对策》阐述了这一结论。文章作者是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张震和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马茜。

这篇文章指出,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性别比高于正常范围已持续了40余年,预计未来还有二三十年才能逐渐回归正常。出生性别比失衡会造成诸多人口和社会问题,因而也成为过去数十年中国政府、学界和社会大众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得益于多方共同努力和社会整体进步,中国出生性别比也进入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下降阶段。

本文模拟分析发现,1980年代以来的出生性别比转变不仅造成女婴出生数的减少,而且借助人口更新过程,还导致男婴出生数的减少。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出生性别比上升造成的女婴减少会降低未来的育龄妇女规模,进而导致出生数的进一步减少。这种效应会对人口动态过程产生持久的影响。出生数的减少造成较高年龄的人口相对较多,所以出生性别比上升势必会加速人口老龄化。文章仔细地梳理这个过程,揭示了中国总人口与老年人口规模在变化的时间和幅度上的差异,并指出这种差异将造成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通过消除生育率上升的影响后发现,在总和生育率不变的情景下,出生性别比升高实际上让老年人口占比到21世纪末提升了高达4个百分点。

另外,研究发现,2005年不仅是出生性别比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的拐点,同时也是出生性别比-生育率二维分析框架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转折点。在2005年之前,生育率下降主导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出生性别比升高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但是相比于生育率,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有限。但是在2005年之后,随着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到更低水平且变化趋缓,出生性别比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也比之前更为凸显,在出生性别比转变后期,出生性别比下降起到了延缓人口老龄化的作用。

文章称,不同于其他出生性别比一直处于正常范围的国家,对中国来说,人口动态过程的驱动要素除了通常的生育、死亡和迁移之外,还多了一项出生性别比。从1980年开始、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出生性别比转变,累积了数千万的过剩男性和缺失女性,而后者意味着人口生殖力的损失,这会通过人口更新过程进一步减少出生数,减缓人口增长,进而加速人口老龄化,这种影响可持续近一个世纪。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生性别比转变堪称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可以说,处在异常高水平的出生性别比是经历出生性别比转变的国家特有的人口条件,这种转变一度加剧了人口老龄化。不过,随着转变后期出生性别比逐渐下降并回归正常水平,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将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也提出,该项研究有几点局限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

首先,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存在非常大的地区差异,而且各地区人口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但是,本研究把全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未能分析出生性别比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的区域差异。其次,在产前性别检查不普及的时候,高孩次也是确保生育男孩的常见策略。男孩偏好淡化后,这种为了生育男孩而进行的高孩次生育可能会减少,从而造成生育率一定程度的下降,这种情况值得深入考察。

    责任编辑:王俊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