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嫌疑人X的献身》,苦情戏的献身
国产版《嫌疑人X的献身》让东亚东野圭吾影视补完计划又向前迈了一步,距离东野圭吾小说首次出版已经过去了十二年的时间,距离这个故事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也过去了九年,故事早就不再新鲜,其中的诡计和手段也早已不再是亮点,重点早已从“如何”变成了“为何”——何况真正能够令人回味无穷的推理故事不能只有精妙的手段,还要有对人性与情理的深层次挖掘。而这个嫌疑犯的苦情故事,重点就在于人情。
国产版《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试图借助一个纯粹受控于理性逻辑的人逐渐失控、不断突破禁忌并自我牺牲的残酷过程,来讨论人爱上他人时能够达到的终极程度——这是故事的内核。爱情以及如何表达爱情、守护爱人的故事是没有国界的,换言之是普世的,坠入爱河的人身份是什么并不重要,他是日本私立高中数学老师石神哲哉也好,还是中国东北公立初中数学老师石泓也罢,这个为爱放弃选择的自由、放弃生命的故事都能够成立。
电影完成的其实是一个说服观众的过程。电影必须通过自身的叙事说服观众相信,生活中会有一个这样的人会为了得不到的爱人做出不计代价的牺牲。
国产版本与此前的日本版本、韩国版本一样,将重点放在了爱上女邻居的数学老师身上,刑警、物理副教授都只是完成这种表述的辅助性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韩国版本中可以将刑警和物理学副教授合二为一。
韩版《嫌疑人X的献身》在韩国语境中,并不存在“神探伽利略”这样的品牌人物,因此,物理学副教授的有无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而日本不同,汤川学在日本版本中不可或缺,是先有了“神探伽利略”这块招牌才给了嫌疑犯献身的机会。
这种不同决定了人物在电影中分量的不同,韩国版本将人物关系做了最大限度的简化,核心人物只有三个,但这个版本中刑侦部分所占的比重很大,反而没有留给献身的嫌疑犯太多的空间。
日本版本的人物最多,来自警方和大学物理实验室的人物都有活跃,好在日本语境中,电影无需再次交代这些人物的关系和背景,这种缺省反而给数学家留下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在日本版本中,石神主导了整个故事,汤川学和日本警方提供的不过是逼迫他探索极限的动力。
日版《嫌疑人X的献身》国产电影版本的语境和韩国相似,但在人物构成上仍然保留了大学副教授的设定,甚至仍然赋予了他日本版本中审视者的视角,国产版本中警方注意力的几次转移乃至最终真相大白的时刻,都是基于王凯饰演的唐川副教授的推理和对石泓的了解。影片的结尾,唐川走出法院、走向光明因其作为视角角色的身份而被赋予了正向的象征意义。
王凯这个视角角色几乎无法为中国观众提供带入感,他的原型“汤川学”是一个纯粹手理性逻辑支配的角色,高高在上,冷静到近乎于冷酷,但日本版电影上映时,这个与观众距离最为遥远的角色却又是最熟悉的那个,因而可以作为视角的提供者。
环境的改变决定了“汤川学”的中国版本只能是一个无趣的推理机器,唐川不是重点,重点被完全放在了张鲁一饰演的数学老师石泓身上。石泓的表现决定了整部电影的表现,这也就使得比较张鲁一和日本演员堤真一的表演变得难以回避。
张鲁一演过大隐隐于市的高智商理性人,也演过变态杀人犯。他能演出沉溺于爱情之中的那种甜蜜,也能演出因爱而生的恨意与痴狂。“石泓”可以被视为一个集张鲁一演绎经历的集大成者,对于演员来讲不失为一个挑战,只要调动所有的情绪和经验,成功地驾驭他并不困难。张鲁一对角色的完成度很高,可毕竟《嫌疑犯X的献身》并不是陷入爱情的数学家的传记电影,单靠张鲁一的表演是无法令观众相信这份爱存在的。
张鲁一在围绕着《嫌疑犯X的献身》展开的讨论中,女邻居似乎仅仅作为一个爱情的象征、一个符号出现,她是所有麻烦的起源,故事从她失手杀人开始到她自首认罪结束,她赋予数学家的献身以意义,同时又是唯一一个能够消解这种意义的人。这个角色理应十分重要,但却被长期忽视。
在国产版本中,导演苏有朋找来好友林心如出演了女邻居陈婧,友情的加持并不代表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林心如在电影中的戏份很多,略显细碎但却贯穿始终,这个角色最重的戏份在于“杀人夜”,母女失手杀人以及邻里间秘密的形成是故事的原点。但在国产版本中,这两场戏却成了短板。
原著中,女邻居为了保护女儿扯断了被炉的电线勒死了前夫,日本电影版使得这一情节更加连贯。前夫将女儿扑倒在被炉旁进行殴打,护女心切的母亲扑上去,顺手拿起电线勒住前夫的脖子,与女儿合力杀死了他。
从放前夫进门到完成杀人,日本电影版对整个过程中女邻居的举动都做了合理化,省去了原著中前夫与女邻居在门口的口角,也省去了女邻居选择工具时环顾四周的过程,使得前夫侵入私人空间、造成威胁变得更加紧迫、杀人是无奈的过激之举。
中国没有“被炉”,为了保留使用电线勒死前夫的这一设定,国产电影版改编为女邻居情急之下扯下电熨斗的电线。这一改变否决了整个场景的合理性。
在国产电影版中,陈婧在悠哉地熨衣服,这一动作是不具有紧迫性的,因为在引狼入室前,她不仅完成了熨烫工作甚至还把衣物叠好了。而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门外的来客始终没有交代自己的身份,陈婧仍旧毫无防备地打开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观众不难发现前夫长期骚扰陈婧,陈婧数次搬家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躲避他。这再次否定了陈婧开门的行为。
前夫殴打女儿时,陈婧并没有机会像日本版的花冈静子一样顺手抓起被炉的电线勒死前夫,但在她所处的场景中,明显有更多更合理的选择——女儿用来击打前夫使用的奖杯以及电熨斗本身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陈婧选择了扯掉电熨斗电线勒脖子,这就让失手变得更具有故意,从而,再一次否定了场景的合理性。
石泓出现后,刚刚杀了人的母女两个完全沦为背景中的虚像,她们表情木讷,肢体松弛,非常镇定,除了语气略显激动,既没有结束一场危机的释然,也没有即将面临刑事责任的恐惧,甚至也没有表现出对陌生邻居主动介入表现出的惊讶,像是见过更大风浪的人呢。
林心如推理电影对细节精度的要求很高,所谓推理其实不过是对细节的观察、把握和演绎,如果失去了对关键细节的把握,其他地方做得再细致也是无用的。
在这个维度上,国产版本《嫌疑犯X的献身》做得并不好。电影与时俱进地在现场布置了一辆公共自行车,遗憾的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并没有全面覆盖整部电影,公共场所中无处不在的防盗监控器并没有被充分调用。
电影院中的监控证明力远比服装店监控以及询问可能没装监控的面馆老板得来证言更强,然而观众可以看到叶祖新饰演的刑警罗淼非常迅速而又决绝地否定了电影票根对母女二人看电影的证明,然后不停追问母女俩去哪儿看衣服、去哪儿吃东西。
这种逻辑上的瑕疵最大的体现还在于临近尾声时的追车戏份,这是国产版本突破性的原创,然而它的出现除了增加一点动作戏之外,既无必要也与整体的氛围不搭调。在突如其来的追车之前,天天徒步上下班的石泓毫无征兆地有了一辆车,还驾轻就熟地躲在车里拿起单反相机偷拍……这些突如其来几乎毁掉了整部电影的和谐感,让电影前半程的努力功亏一篑。
这些逻辑瑕疵、细节崩溃归根结底都是导演的问题,不可否认对比苏有朋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在节奏把握、镜头语言使用以及人物塑造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细节上也做出了努力,比如作为关键性人物的流浪汉并不像石泓的车和单反相机一样突然,他电影开场2分35秒的时就已经出场并且在荧幕上停留了六秒的时间。种种努力还是得了一个这样的结果,只能说还没到火候。
除了视角人物唐川,其他角色都缺乏凝视,尤其是石泓与陈婧同时在场的情况下,凝视应该有但还就真没有,无论陈婧在前景还是在背景,她的形象都是模糊的,而石泓正是通过对具体对象的长久凝视产生了无限的深情。唯一有机会展示这种深情的场景都被一笔带过了,使得作为献身前提的爱被消解,故事也就失去了征服观众的力量。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