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硬核科普“三炸水门桥”,映前必看
时光编辑部 | 八不半
像电影一样,用黑暗邂逅光明
关于今年的春节档,有一点似乎是业内达成共识——《长津湖之水门桥》大概率会是春节档票房冠军。
令人好奇的点,只在于它能否打破前作57.75亿的成绩,再次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续集剧情将紧跟《长津湖》的结尾,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被全部歼灭后,伍千里带领的七连将接受新的任务,奔赴新的战场。
这一次,任务更艰巨,挑战更残酷,他们将受命炸毁联合国军撤退的生命要道——水门桥,继而一举歼灭敌人。
影片将主要围绕三场炸桥大战来展开,一方要过桥,一方要炸桥,八天时间,三炸三修,中美两军最精锐的部队聚焦一座桥,在零下40度的恶劣天气里将展开生死较量。
电影史上关于炸桥的经典影片包括《桥》(1969)、《桂河大桥》(1957)等。国产片《金刚川》中,美军炸桥、我军修桥的情节,恰好与“三炸水门桥”的战争历史相反。
与《水门桥》对照观看,也许更能体会两军当时后勤保障和战斗力的差距,更能感受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不易。
火力全开的“三炸水门桥”为何被称为长津湖战役的重头戏?肩负重任的七连这次能否胜利归来?观影前,和时光君一同回顾一下那段惊心动魄的悲壮战史。
8.8米的一座小桥,为何如此重要?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到11月30日,历经几个昼夜的连续激战,以美军陆战1师为首的联合国军(以下均以“美军”代称)被我志愿军第9兵团分隔围歼。
当“北极熊团”被全歼之后,为了不让美陆战1师这支王牌部队全都葬送在长津湖,谨慎狡猾的美国少将史密斯不得不下达撤退的命令。
狂傲的胜利口号还言犹在耳
这样,长津湖战场发生转折,美军开始向南拼命撤退,试图从我志愿军的埋伏和阻击中突围。
然而,进山容易出山难,撤退之路并没那么容易,从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到古土里(见地图标注),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地狱之旅”般的艰难溃退。
其撤退的路线和目的地,我军早已掌握,那便是抵达东朝鲜湾的兴南港,然后在兴南港乘坐军舰撤离战场。
美军向南撤退路线,箭头为志愿军攻击方向
然而,在山地居多、地形复杂的长津湖一带,机械化装备的美军想要从古土里撤退到兴南港,进而逃出升天,他们可选择的路线有且只有一条,同时,必须经过一条咽喉要道——水门桥。
这座跨度只有8.8米的小桥,是架在4条长津湖水库引水管道上的一座悬空桥,横亘在两座山体之间,下面是万丈深渊,周围没有机械装备可以绕行的道路。
水门桥遗址
如果这座桥被炸毁,被围困的美军将退无可退,插翅难飞,只能面临被志愿军围歼的命运,所以,水门桥便成为美军的生命通道。
对我军而言,一旦美军通过水门桥,便会沿公路快速冲出盖马高原,前面一马平川,志愿军凭借疲惫的双腿将很难追赶上机械化运动的美军,到时候就只能眼睁睁放虎归山,错失围歼良机。
所以,志愿军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炸毁水门桥!为前来增援的26军主力争取时间,为最终歼灭美陆战1师创造机会。
一方拼命炸桥,一方竭力护桥,于是,长津湖战役的焦点和两支部队的命运走向,便从北面的“长津湖”转移到了这座名为“水门桥”的地方。
毫不夸张地说,水门桥的存毁导致的战争结局,进一步影响了之后整个朝鲜战争的局势。
8天时间3炸3修,“空投钢桥”救了美军
一炸水门桥:对于水门桥的战略重要性,我志愿军很早就已清楚。
1950年的12月1日,志愿军爆破小组赶到水门桥,成功将桥面炸毁。当时,由于长途奔袭加上天气恶劣,爆破组携带的炸药有限,但依旧完成了任务。
据悉,这次被炸毁的部分只有两米多长,是桥身的约四分之一,部队其实搭块长一点的木板就能通过,但对于机械化的美军而言却是致命的。
按照志愿军的估算,这一炸,桥面至少需要3-5天才能修复。然而,美工程兵仅用一天多的时间就修复了桥梁,他们利用周围木料建成一个木结构的桥面。
二炸水门桥:桥在,任务在!
12月4日晚,志愿军继续炸桥,在夜幕的掩护下再一次将桥成功炸毁。这一次,他们用了比上次更多的炸药,桥面炸毁的程度更严重,同时摧毁了周围可用的一些木料。
美国少将史密斯大为震惊,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修水门桥!”美工兵此时再显奇效,利用钢材料一夜时间将桥面快速修复,搭建起了一座简易桥梁,甚至可以通行坦克等重型装甲车辆。
这次,史密斯提高警惕,派出了超40辆坦克的坦克营和大批美军士兵,加强对水门桥的守护。
三炸水门桥:两次炸桥,两次快速修复,一切超出了志愿军的经验判断,却也燃起了他们的斗志。
12月6日晚,上百名志愿军组成的炸桥“敢死队”反穿棉袄,每人身负几公斤炸药,在没有重火力掩护的情况下,趁着黑夜和茫茫白雪从多个方向拼死冲向水门桥。
由于有重兵把守,这一次炸桥的难度远大于前两次。在美军一个坦克营的阻击下,爆破组付出了巨大伤亡,牺牲3人,受伤4人,最终将水门桥连同下面的基座全部炸毁。
这次炸得足够彻底和干净,志愿军估计,美军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修复这座桥。然而,我们的经验再一次发生误判,这“彻底”的一炸激活了美军“恐怖”的后勤保障能力。
美军运输机空投桥梁构件的瞬间
美军连夜在日本三菱重工赶制了8套M-2钢梁,每套重达1.1吨,然后用8架C-119大型运输机运送到水门桥上空,再用巨型降落伞进行空投(每根钢梁同时用两个降落伞)。
修复水门桥需要4套M-2钢梁,但史密斯怕不保险,要求多空投4套,最终6套被美军成功接收,1套落入志愿军阵地,1套落地后严重变形。
12月8日,美军利用这6套M-2钢梁,不到两天时间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的钢结构车辙桥,全部重型机械车辆都可以通过。
八天时间,三次炸桥,三次修桥,美国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在水门桥之战中充分展现,直接“空投钢桥”的大胆想法已经远远超出当时志愿军的认知范围,其显著的硬件优势最终得以让仓皇溃逃的美军保住了性命。
埋伏的志愿军,为何“阻而不击”?
第三次水门桥“奇迹”般的修复或者说是重建,让美军的机械化车辆和士兵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得以顺利撤离长津湖地区。
不过,令美军意外和不解的是,如此重要的战略关口,为何没有志愿军埋伏阻击,原因究竟是什么?
战略部署上,我志愿军其实做了埋伏阻击的准备,然而,由于天气恶劣加上补给匮乏,长途奔袭的大部分志愿军未能及时抵达阻击阵地,有一个连,最终登上了水门桥附近的一个高地,意外的是,在美军撤退的整个过程中,这个连队却一枪未发。
冰雕连(2016年电视剧《三八线》剧照)
原来,潜伏在这里准备全力阻击的志愿军战士们,已经在酷寒中冻成了一个个冰雕。
上百名志愿军的连队,呈战斗队形散开,人人手执武器,怒目注视前方,他们犹如烈火中的“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一直保持备战状态,宁死也不脱离战位一步。后来,史密斯派出的前来侦查的美军,也被这不可思议的一幕震惊了。
电影《长津湖》的片尾,有一个镜头便是史密斯在撤退途中向“冰雕连”敬礼的画面。
真实战争中这一情节是否发生不得而知,但“冰雕连”钢铁般的意志和纪律确实让美军敬畏和胆寒。
战后,志愿军在清理战场时,从“冰雕连”一名上海籍战士宋阿毛的棉衣口袋中找到了一张薄薄的纸条。
他在纸条上留下一首绝命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12月11日凌晨2点,1万多名陆战一师官兵和1400多部机械车辆全部通过水门桥。为了防止志愿军继续追击,断后的美军又一次将水门桥炸毁。在之后的撤退中,他们再也没有受到什么有力的阻击。
12月24日平安夜,东线的美第10集团军全部侥幸撤入兴南港,再从海上撤往南朝鲜,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到这里,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也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撤退途中的美军
战役的结束时间,与麦克阿瑟此前计划的“圣诞节攻势”收尾时间一致,只不过,之前他们妄图的胜利北进最终沦为向南的仓惶溃退。
战后,美军发出“如果这样的士兵掌握和我们同样的技术装备将会怎么样”的感慨。
我志愿军方面,虽然我们没能实现最高的战略目标,将美陆战一师一举歼灭,但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彻底粉碎美军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扭转朝鲜战争的局势。
同时,我们也看到彼此军力尤其是后勤保障和工业技术方面的差距,进一步了解敌人真正的实力,为抗美援朝后面的几次战役积攒宝贵的经验。
而电影里又将会如何呈现这些惊心动魄又悲惨壮烈的场面呢?值得期待。
兰晓龙新作讲述伍千里、伍万里兄弟故事!
第七穿插连与美陆战一师决战冰原!
完整呈现七连在长津湖战场的终局之战!
“哥,带我回家。你说过的。”
“现在,我们炸桥,然后,回家!”
待我回家 | 代我回家 | 带我回家
一九五〇年,刚从硝烟滚滚的战场下来,连长伍千里带伍百里的骨灰回乡,又要火速归队,七连这次要跨过鸭绿江出战。
那是一片极寒的战场,衣衫单薄、装备简陋的中国军人将面对摧毁性的现代化海陆空立体攻击。
十八岁的弟弟伍万里尾随他登上了军列。
长津湖,“快冻死了,可还在追击”,目睹哥哥和战友们用人命推进出零距离、将肉身当做炮弹,万里体验到弹尽粮绝、难以归家的刻骨绝望……
打完半山民宅、下碣隅里美军机场两场恶仗后,仅剩33人的七连又要迎接更加险恶的任务:驰援友军炸桥,切断陆战一师撤离的唯一通道。七连迎来了终局之战,再一次生死未卜……
千里能带着他们“回家”吗?
原标题:《硬核科普「三炸水门桥」,映前必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