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注意力的走失,和瞳孔放大何关?
文/陈根
这是一个注意力被偷走的时代。屏幕在现代世界中无处不在,手机有屏幕,电脑也有屏幕。同时,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年轻人极度频繁地使用屏幕。平均而言,年轻人每天花在不同的屏幕上的时间可能会长达十几个小时。
长期使用屏幕浏览碎片化的资讯、信息,以及短视频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人们注意力肉眼可见的下降。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人能够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是一拿起来就没放下的?有多少人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时不时停下来查看信息?
事实上,我们中有许多人会不断地查看屏幕,因为这些屏幕会不断地向我们推送信息。我们会时不时地查看手机、平板和电脑,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最新信息。哪怕根本没有任何新信息,每隔一小段时间,人们还是会再度查看一下。
针对注意力被分解的问题,现在,《认知科学趋势》的一篇研究给出了答案。论文指出,这种注意力涣散的情况,很可能与大脑深处一小撮细胞有关,并且看看瞳孔大小就知道你注意力有多强。
要知道,在一天的时间里,人们的注意力本就会处于波动的状态,有时会高度集中完成工作,但有些时候却总是会被周围的一些小事所干扰,轻易地就分心做其他的事情。在这种注意力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活动也会发生改变。
脑电波的基本波形包括a、β、θ和δ波四种。其中,a波的频率为8~13Hz,幅度为20~100μV,常表现为波幅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反复变化而形成a波的梭形。a波在枕叶皮层最为显著,成年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
在注意力不集中大脑神经活动比较缓慢,神经波动节奏比较稳定的状态下,α振荡正是大脑的主要活动。这种神经活动能够抑制感觉输入,从而让人们降低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尽管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α振荡与注意力有关,但具体涉及的神经细胞和机制仍不清楚。
在新研究中,马普人类发展研究所与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关注了一个细微的脑区,即蓝斑核。蓝斑核是位于脑干的微小结构,整个细胞团只有15毫米大小,这些神经细胞是大脑中关键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生产者。
通过比较瞳孔大小和神经振荡信号的变化,研究者发现瞳孔较大的时候,对应着蓝斑核处于活跃状态。此时去甲肾上腺素也会水平更高,同时α振荡信号会逐渐消失。除此之外,瞳孔反应较大的人,以及α振荡更敏感的人往往会更擅长完成需要注意力的任务。
也就是说,蓝斑核能够通过去甲肾上腺素来控制个体的注意力,而这个时候,也恰是瞳孔放大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背后自然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变化,而每一次变化的揭示,都帮助我们离真相更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