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熊猫“和盛”已于去年9月野放期间死亡,曾遭不明动物攻击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官方微博
2017-03-30 12:51
绿政公署 >
字号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官微截图。

大熊猫“和盛”与“倩倩”的情况通报:

开展人工圈养大熊猫野放研究是中国政府保护大熊猫、实现大熊猫最终能放归野外的一项科学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首先,野生动物放归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能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如果以不少于500只个体作为可持续生存野生种群的标准,那么,仅约11% 的物种放归项目达到了这一目标。由于动物在复杂的野外环境里要采取一定的生存策略,因此,通常情况下,放归野外的圈养动物成功率很低。

其次,就放归方式来讲,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SSC,2013))发布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放归和其他异地保护指南》,放归分为硬放归和软放归,且软放归较硬放归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我们基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经过多代圈养的特点,同时结合国内外开展的大量有关大熊猫近源种,如美洲黑熊、棕熊等的野外放归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所提供的值得借鉴的知识和经验,认可了采用人工辅助野化训练的软放归方式进行训练是有必要的。

第三,尽管放归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立能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然而,在评价是否达成这一目标上却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也并无成功的经验可供直接利用。因此,我国大熊猫野化放归尚处于探索阶段。

考虑到大熊猫放归是一项科学、复杂、系统、和长期的研究工作,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熊猫基地于2008年在都江堰建立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研究中心,并于2014年开展了相关的圈养大熊猫野化训练研究工作。大熊猫“和盛”和(谱系号876,雄性)和“倩倩”(谱系号881,雌性)作为第一批野化放归个体,在训练场地上分别经历了熊猫基地、熊猫谷、栗子坪野化放归适应场和野外环境等4个环境的训练。其中,每一阶段都是在经过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如:2016年6月,在成都召开专家研讨会,认为大熊猫“和盛”和“倩倩”首次采用了人工辅助软放归野化训练方法,达到了独立寻找食物、水源、避险等能力,亦保持了良好的健康状况,具有较强的野外适应能力,应尽快将“和盛”和“倩倩”带到栗子坪保护区野外环境下进一步培训;同时,建议选择合适地点放归自然。在此过程中,基地和有关单位(石棉栗子坪保护区、西华师范大学等)进行了合作研究。

大熊猫“和盛”和“倩倩”在通过了熊猫基地和熊猫谷阶段的野化适应训练后,于2016年3月进入栗子坪野化训练场。随后在7月份进入野外环境下进行训练。9月11日,研究人员在距离放归适应场直线距离3.5公里处的野外观察到“和盛”时,发现其体重、健康状况都良好,说明2个多月以来,“和盛”已完全达到独立的自行野外采食和饮水等生存活动。2016年9月27日,“和盛”所佩戴的GPS项圈发出报警信号后,研究人员和监测队员立即组织连夜搜寻,翌日在石棉栗子坪保护区内确认“和盛”死亡,并发现其尸体右肩、右耳及右后肢等具有明显外伤。通过临床解剖、病理学检查及微生物学检查等多种诊断手段,随之进行了多次分析总结,最终确认“和盛”是由于遭受不明动物攻击,造成全身性细菌感染而导致败血症的发生致死。为此,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深表遗憾与痛惜。

“倩倩”在经过3个月的完全野外环境下的生存训练后,考虑其在冬季野外条件下适应性可能出现问题等因素,自2016年9月再次进入石棉栗子坪放归适应场(360亩)进行训练。在此期间,“倩倩”完全自主采食野生竹类,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综上,大熊猫野放研究是一项长期、科学、系统的研究探索过程,熊猫基地在这项工作中,是参照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且经过科学论证而实施的。鉴于目前我国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属于科学探索的实验阶段,需要通过逐步过渡培训、放归试验、科研数据采集和野外生存环境监测等诸多阶段的工作和步骤后才得以实现真正的野外放归。在初步探索实践阶段,根据大熊猫野放科学研究的工作需要,熊猫基地不宜也从未对外发布有关野放研究的相关工作。

今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制定更为系统、严格、科学的计划,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扎实开展工作,进一步推进野化放归研究,以便早日实现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成功。在此,熊猫基地向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