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访全国首个“冬奥社区”:细节造福于民,冬奥让生活更美好
海报设计 王璐瑶
【编者按】
随着冬奥会的到来,“双奥之城”北京再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社区也备受关注。
这就是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2019年5月,该社区成为全国首家得到冬奥组委授牌的冬奥社区。
在这里,我们将看到冰雪运动如何深入人心,我们的生活因为冬奥更丰富多彩。
高井路社区举办自己的冰壶比赛。
顶着冬奥社区的名头,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究竟有何不同?
冬奥文化广场、展厅、冰雪运动场所……当澎湃新闻记者来到这里探访时,很容易就能看到冬奥相关的元素。
但其内涵,远远不止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对于冰雪运动及其精神的普及和推广,是这个冬奥社区诞生的更重要意义。
当澎湃新闻记者走进冬奥社区,就能感受到一股冰雪运动的气息迎面而来。
街道边,就能看到各种冬奥项目的图案和介绍作为护栏的装饰,而各类充满了冰雪元素的设施,更是遍布社区各处。
在车流不息的高井路路口,有国内最大的室外冬奥吉祥物雕塑——“冰墩墩”和“雪容融”。走上一小段距离,就能看到冬奥文化广场,里面有众多充满了冰雪元素的装饰以及儿童乐园。
广场边上的高井沟里,还有冬天开放着的冰雪运动基地,这是一片占地约1万平方米且免费向市民开放的雪上游玩运动场所。而在不远处,矗立着社区的综合文化中心,内部的冬奥文化展厅、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等设施一应俱全。
作为社区的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薛海艳对于社区的巨变,有着最切身的体会。
授牌仪式。
在她看来,社区从2018年开始建设冬奥社区,2019年正式被授牌成为冬奥社区至今,社区硬件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街区的环境和整洁度、天际线的治理、各类休闲健身设施的建设……可谓关注到了每一个细节。
除了建设配备有低碳智能设备的冬奥文化广场,冬季开放冰雪运动基地之外,社区还建设了4.2公里的健身步道,供居民日常运动使用。而此前是一片小饭馆,卫生状况不佳的区域,如今则成为了社区综合文化中心,不仅整洁美观,也非常实用,可以造福于所有社区居民。
“从前晚上出去遛个弯,可能还得跟机动车去抢道,现在就有专门的健身步道了,走起来很安全也很舒适。”社区居民罗经平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以前居民活动总是没有地儿,现在居民活动也非常方便了,晚上还有灯光,很好看,心里也特别高兴。”
社区老年人玩起旱地冰壶。
更爱运动,更有冰雪热情
在薛海艳看来,硬件设施的全面提升,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成绩,但却绝对不是全部。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软环境的建设,也就是一些活动,还有对居民的(冰雪知识)教育和冬奥知识的普及。”
为了让居民更加深度地参与到冬奥会和冰雪相关的宣传普及当中,社区不仅组织了社区的志愿者,成立了如滑冰、轮滑、冰壶等志愿队伍,还招募了自愿报名的“冬奥家庭”,来带动宣传推广冬奥知识和文化。
除了组织体验冰雪体育项目这样最为直观的方式之外,社区还组织了冬奥题材的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品的制作,比如组织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冰雪题材的五谷画(大米染色后粘贴制成的画作),还有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工艺品等。
花滑世界冠军隋文静/韩聪来到社区互动。
马涛就是报名成为社区“冬奥家庭”的社区居民之一:“冬奥社区这几年变化特别大,环境的清洁程度和人文环境改变了很多,增加了很多冬奥元素的东西,再加上政府的宣传,居民对于冬奥会的认识越来越深,也积极参加冬奥会的建设和宣传。”
而他9岁的儿子马博森,也是在这样的环境带动下,对冰雪运动产生了兴趣:“孩子读书的电厂路小学也是一个冰雪示范基地,孩子先是练习旱地(滑冰),然后练习了滑冰还有滑雪。通过孩子我也学到了好多知识,大家全民健身的意识也增强了。”
剪纸艺术献礼冬奥。
冬奥,让生活更加美好
作为冬奥社区,高井路社区的确起到了冬奥文化与冰雪文化传播“节点”的作用。社区挂牌至今,已经有包括赵宏博、隋文静、韩聪、王北星在内的众多冬奥项目明星来到社区,进行面向大众市民的冰雪运动文化推广。
而在高井沟里设置的免费开放的冰雪运动基地,更是已经来到了开放的第三年,如今前来享受雪上乐趣的已经远远不止是本社区的居民,街道其他社区乃至更远地区的市民也都纷纷慕名前来。除此之外,设置在社区电厂路小学里的冰壶馆,也可以被居民所用。
薛海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为了进一步宣传推广冬奥和冰雪运动,社区还聘请了冬奥社区的社区轮值长,第一任社区轮值长是短道速滑名将赵楠楠,第二任是自由式滑雪名宿李妮娜,现任的则是第三任轮值长——男子短道速滑名将李佳军。
“我们社区的居民、学校还有企业,通通都参与到了冬奥社区的建设和活动当中,整个社区的氛围特别好,冰雪氛围特别浓厚。”薛海艳对于当下的建设成果相当欣慰,而她的描述,也的确没有夸大其词。
“冬奥社区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为了做什么政绩,我们是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真正通过社区的建设,去改善老旧小区的整体面貌,解决一些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就是冬奥让生活更美好。”薛海艳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而变化的点点滴滴,也被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马涛就记得自己三四岁的时候,如今是冬奥文化广场的地方还完全是另一个模样:“经过这次冬奥,这里彻底地改变了,变得更美丽、更舒适了。”
一个社区,体现冬奥精神
硬件设施的提升和冰雪文化的推广宣传,的确让冬奥的热度传递到了更多普通人心里,就像居民罗经平所说:“冬奥方面的宣传活动很多,比如知识讲座、冬奥活动体验等等,让我们特别想亲自去体验一下。”
如今她已经成为了滑冰的爱好者。而薛海艳也有类似的,对于冰雪的热情从无到有的经历。
“我以前不太喜欢参与冰雪活动,老是觉得冷,但自从冬奥会来了,接触了(冰雪运动)之后,就从以前完全都不了解,到喜欢,再变成了现在的热爱。”
在薛海艳身边,还有不少接触之后就爱上了冰雪运动的案例,有人还专门去参加培训考了证书,做起了带领大家参与冰雪运动的健身指导员。
孩子们体验滑雪。
“我们的各支不同队伍里,队员其实都不止是我们社区的,可能是周边社区的,甚至其他地区的也有,大家就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又看到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才走到一起来)。”
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是冬奥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向社区及更多地方传播的理念。
而这样的精神的传播,自然不会局限在一届冬奥会期间。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运动锻炼的热潮延续至今一样,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带来的对于体育运动的助推,也将长久持续。
“北京是‘双奥之城’,而我们石景山区在2008年夏奥会的时候有场馆,现在则是冬奥组委的所在地,又是首钢大跳台的所在地,是‘双奥之区’,对我们来说是一件特别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薛海艳说。
“冬奥会结束以后,这些冰雪运动和全民健身的活动我们还会继续做,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全民健身活动,让居民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爱上冰雪运动,通过运动获得更多的快乐。”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