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坝鱼类调查:河流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2022-01-29 19: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彦知、孟吉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2017年,关坝保护中心的理事长孟吉刚回到家中,就接到了举报电话,说在关坝村的河沟里,有两个人在撒网捕鱼。孟吉冒雨出门,拦住两人,想要他们收网,离开此地。

“我们村的河都是保护起来,不准弄鱼的”。

然而,这两个人有些不服气:“你凭啥子管我们?你哪里来的权力?”

无奈之下,孟吉讲起了关坝村保护的历史。

01 关坝哪里来的鱼?

关坝村位于四川省平武县,这里是岷山东麓,也是嘉陵江支流涪江的发源地,关坝村就坐落在涪江上游的火溪河左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个平武县的人都靠山吃山,以捕猎、砍树为生,生态破坏极其严重。关坝村也不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上山打猎、下河捕鱼。由于电鱼、毒鱼工具的普及,关坝沟里的鱼也被捕捞殆尽,就连青蛙也绝迹了,而曾经在沟中捕鱼吃的水獭自然也消失了。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普及和当地村干部保护意识的觉醒,2010年,关坝村建立了巡护队,队员们进行上山巡护、安装红外相机、清理捕兽夹之类的工作。山上偷猎的情况发生了好转。但直到2012年,河道里还是没有鱼的踪迹,村里决定对河道也进行日常管理。

当时担任巡护队长的高明斌每天骑着摩托车沿着河道巡逻,对钓鱼、捕鱼的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刚开始,由于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巡护队的工作遭遇了很大阻力。高队长和巡护队员顶着压力,没收了捕鱼者的工具,甚至不惜和一些固执己见的村民翻脸。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保护的理念在全国得到宣传,关坝保护中心开始在全村推广绿色产业——中蜂养殖、核桃种植、生态旅游等,很快村民发现养殖中蜂的收入很好,渐渐开始信任和支持关坝保护团队的行动。

除了禁止捕鱼,在村支书乔良的提议下,村民们还尝试进行本地鱼类种群的恢复。在2012-2016年间,村委会多次从市场买来了之前消失在关坝沟中的青石爬鮡(Euchiloglanis David)、黄石爬鮡(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齐口裂腹鱼 (Schizothorax prenanti)的幼鱼,大概几百条,进行放流活动。

关坝村民们正在进行幼鱼放流活动

青石爬鮡和黄石爬鮡都属于鲇形目鮡科鱼类,当地人称“石爬子”,是广泛分布在岷山山区的底栖鱼类,适应急流生活,胸鳍呈吸盘状,常吸附在石头上,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曾经在关坝沟数量很多,由于味道好,价钱高,它们在关坝村遭到过度捕捞。如今,青石爬鮡已经是国家二级保护鱼类。齐口裂腹鱼属鲤科裂腹鱼属,当地人称“雅鱼”,也是适应高海拔地区水域的一种鱼类,鳞片细小,喜欢生活在水温较低的急流中,曾经在关坝沟及下游火溪河中都非常常见,集群游动,以藻类为主食。因为味道较好,重可达1斤多,是当地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

黄石爬鮡

几年过去,关坝沟的鱼类种群逐渐恢复,也吸引了一些外来人员来偷鱼。于是,关坝村决定对举报外村人员进沟捞鱼的村民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在没收渔具并对偷鱼者处以罚款后,再把鱼放生。除此之外,为了促进保护和发展,在村委和保护中心的牵头下,村里每年承接外来团队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所得收入拿出一部分支持保护工作。

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在了解了关坝的保护历程和决心之后,两个捕鱼的人还是开始一个个收网。孟吉在旁边监督,以防他们偷偷留一些网,回头再来取鱼——有些偷鱼贼会趁后半夜悄悄摸进沟里,保护队只好加强晚上的突击巡逻检查,安排夜间值班表,并在村口及河道两边多加了警示标语。

关坝村鱼类保护告知书

02 关坝的鱼现在怎么样了?

2018年,在对关坝沟河道里的鱼实施保护管理三年之后,关坝保护小区组织人员对关坝沟近20公里的河道进行了摸底式调查。本次调查一共记录到82条石爬鮡,平均年龄在3岁以上,大部分是前几年放流长大的个体,并且目击到了齐口裂腹鱼的疑似个体。但是对于关坝沟是否建立了自然繁殖种群难以确定。

2021年,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和关坝沟巡护队对关坝沟主沟进行了一次采样调查。这次调查选取了3个点位,共记录到青石爬鮡9只、黄石爬鮡20只、齐口裂腹鱼7只、黄蛙2只、水鼩鼱1只。

给齐口裂腹鱼测量体长

在海拔偏高的地方,我们只发现了青石爬鮡。而在海拔偏低的砾石、砂石底质的河道中,能看到数量众多黄石爬鮡和齐口裂腹鱼,其中,黄石爬鮡的数量最多。调研记录到的石爬鮡大部分都小于3岁,种群结构相对健康。

随着海拔降低,鱼类生物量也逐渐增加,尤其是齐口裂腹鱼,在下游生物量中占比很大。齐口裂腹鱼幼鱼常聚成群,几乎各处可见。可见,这三种鱼都已经开始自主繁殖,关坝村可以不需要放流来延续种群了。

各点位鱼类数量

各点位鱼类生物量

如今,关坝沟的河道保护工作已走过了8个年头,在保护中心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通过开展河道巡护、入户宣传以及多次增殖放流原生鱼,并且为水獭给村民造成的经济损失设立了专项赔偿基金——关坝沟河流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村民也开始自觉遵守河道保护的规定。现在,河道中石爬鮡数量可观,齐口裂腹鱼也形成了一定规模,还重新记录到了水鼩鼱、水獭等优良水环境的指示物种——这些都是对关坝保护工作最好的回报。

关坝村河道生境

03 河流的未来

虽然关坝沟河道保护初见成效,但是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每年夏季汛期,关坝沟里的很多石爬鮡、雅鱼会流失到火溪河及其下游地区,而下游地区对捕鱼并没有有效的管理。与此类似的还有甘肃的李子坝村,这样的山区小村庄虽然可以依靠外来资金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支撑,发动村民进行水环境保护,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河鱼到下游后被人捕捞的情况。如何进行全流域的管理,一直是河流保护的难题。

我国幅员辽阔,有众多大型江河湖泊,有些横跨多个省份,上下游对于水资源、渔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很容易产生摩擦,而保护措施也难以协调。在经受了几十年不可持续的捕捞和破坏之后,一些淡水生态系统已经严重衰退——长江就已经衰退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2017-2020年,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显示,长江原有的四百多种本土鱼类中,四分之一的种类在网格式调查中未被采集到,另有120多种鱼类处于濒危状态。曾经的水中霸主——白鲟,也在去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被称为“长江三鲜”之一的鲥鱼,令人唏嘘。除了长江,其他江河湖泊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黄河的鱼类物种数相比以前减少了近一半。云南水系湖泊原本多样性很高的特有物种,而今已经被长江中下游常见种及外来种取代,滇池金线鲃等土著鱼已经濒危。

好消息是,近些年,“河长制度”正在逐渐完善,水生态保护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最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江豚、川陕哲罗鲑都升为一级保护动物,斑鳖、鲥鱼也加入了一级保护的行列。相比32年前,受保护的淡水及洄游鱼类物种数量从十余种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多种。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及其重要支流全面进入为期十年的禁渔期,这是我国长江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虽然一些物种已经永远消失,但“禁渔期”的开启无疑给长江带来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长江禁渔只是一个开始,后续长江及其支流的生态环境恢复以及其他大河流域的治理,更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这几年,江豚不时现身长江,总能引起公众的关注——看上去长江的生态环境似乎在逐渐变好,但实际上,江豚喜欢觅食的江边浅滩,因为城市规划、水坝截流等原因正在逐渐变少,近乎被圈养在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需要依靠人工投喂来获取食物。中华鲟的野外繁殖近几年也一直未能监测到。几乎没有动物能跟上人类发展的脚步。

虽然像关坝这样举全村之力进行河道保护的例子难以在全国范围大规模推广,但当地社区的支持和投入无疑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村规民约,只有获得了周边社区居民、渔民的支持,才能够真正落实下去。要恢复稳定的鱼类种群,必须要团结当地村民对非法捕捞、破坏河道等行为进行监督。如果在开展保护的同时,能支持当地绿色产业、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对水环境保护也会大有裨益。

这最后一公里的守护与付出,与河流的未来息息相关,也和我们息息相关。

原标题:《关坝鱼类调查:河流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