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观点研究|银行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的难点和建议
原创 HGFI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收录于话题#生态文明建设 3 个 #绿色金融 50 个 #绿色发展 84 个 #银行 7 个 #绿色供应链 1 个
文|胡宏海
本文字数:3531字
阅读时间:8 分钟
引言
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新阶段,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的有机结合,将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银行适时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既可以实现绿色金融战略的可持续性发展,又能够稳定供应链、产业链,促进供应链的绿色化转型与产业链绿色升级,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责任协调发展。
一、绿色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金融是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以及绿色金融的有机融合,在融资要求上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以实现经济生产和绿色发展相结合、相协调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对绿色供应链金融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综合各方主流观点,我们认为绿色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支持贸易交易的供应链融资手段,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对绿色可持续发展危害的同时,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绿色供应链金融不仅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能通过关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减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赔偿或关停风险,进而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形成。针对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绿色供应链金融可以引导企业加大绿色投资,减少碳及污染物的排放,推动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
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有助于推动绿色理念的更大范围辐射。供应链体系链接了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物流、消费等环节,通过强调供应链的绿色管理,可以将环境绩效因素纳入企业内外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只针对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绿色金融相比,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要涵盖的企业和行业更加广泛。绿色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了市场配置和激励机制,通过融资约束使得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获得绿色金融服务。除了激励企业主动担当意识,积极关注绿色,作为关联方的核心企业一级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也会督促企业不断提高绿色水平。
美国环保协会和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研究成果将绿色供应链金融细分为“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三大发展模式。从国内外的业务实践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模式更加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的要求,因为这种模式下更强调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表现优异的企业开展绿色金融服务,以绿色金融的手段促进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二、银行应用绿色供应链金融的现状
绿色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目标在于能够帮助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并推动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的绿色协同。目前国内的应用主要包括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废处理以及煤炭清洁化利用、节水等方面,国内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绿色理念领先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了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创新探索,但是这些模式都相对简单粗放,只是针对节能减排设备或者碳交易的交易主体提供传统的供应链融资服务,既没有对上下游融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方面进行持续跟踪,也没有将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向上下游不断延伸,本质上属于供应链金融在绿色项目上的应用,距离协同化绿色供应链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相较国内,国外绿色供应链融资模式则更多地聚焦于供应链的绿色可持续,即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上游企业提供绿色融资便利,以激励供应商的绿色生产行为,比如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上游企业提供基于买方信用的优惠贴现率、便于供应商管理应收账款的快速跟踪发票等,上游企业获得绿色融资服务的前提是要将生产过程中的绿色信息反馈给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这种模式实现了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供应商绿色行为的认定,可以利用公开的行业评估或专业认证来实现。比如花旗银行与苹果合力打造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见图1)。
图1 花旗银行与苹果公司打造的绿色供应链金融
苹果公司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但其大部分的环境问题都发生在供应链上,因此苹果公司与花旗银行合作通过绿色供应链金融促使供应链上游企业改善环境管理。当上游企业向花旗银行融资时,除了要提供与苹果公司签订的供货合同外,还需要提供绿色评级信息,只有相关信息真实且符合绿色评级要求,花旗银行才会将信贷资金发放给上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在信贷存续期内要持续向花旗银行提供绿色生产信息,花旗银行将企业的绿色生产信息再反馈给苹果公司。苹果公司根据花旗银行反馈的绿色生产信息,决定是否与该企业继续签订采购合同,通过该模式遴选供应商并最终实现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
三、银行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的难点
1.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扩充完善
当前银行业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制定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绿色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标准的制定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对绿色供应链金融的认定存在较大差异,业务创新缺乏明确的规范指引。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绿色标准和有效的信息披露、共享机制,银行难以实现对绿色金融风险及时、有效的识别;环境信息评价、多方监督、第三方评估等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绿色信息监督责任延伸有待进一步落实
缺乏对供应链上融资企业绿色生产与经营的后续监督已经成为银行与核心企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短板。在当前的绿色供应链金融实践中,大部分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企业的绿色生产管理要求较低,核心企业除了提供信用支持外,本身并没有主动跟踪上下游企业的绿色生产过程的动力;金融机构通常会在融资申请前对企业的绿色环境绩效进行评估,但是在批准贷款申请后的监督方面,缺少对企业绿色信贷资金的后续用途以及绿色生产行为全过程的持续跟踪和监控。
3.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与绿色信贷业务类似,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同样存在着成本高、利率低、回报期长的特征,为银行带来的经济收益相对不高,尤其在银行贷款规模相对紧张的阶段,银行其他高收益业务对绿色金融业务挤出效应愈加明显。此外,从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实践情况看,目前金融服务更多地聚焦于核心企业上下游一级供应商或者一级分销商的绿色经营行为,绿色供应链的延展相对较短,没有实现全供应链覆盖。绿色供应链融资以外的金融需求以及全链条的绿色金融创新,对于银行来说仍然需要更多地努力和投入。
四、银行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议
1.加快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
加大政策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主动参与绿色低碳转型的市场机制。绿色供应链金融标准体系的制定需要针对银行、产业、企业三方协同,银行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银行可以向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有利于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和体系,各级政府及时出台政策引导企业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2.加快绿色大数据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科技手段搭建多方参与的环境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企业大气监测、企业环保设备用电状态监测、环保行政处罚立项等多方外部数据,加强金融、财政、产业、土地、水利、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调配合,形成开放、共享的绿色大数据基础设施,提高绿色信息的透明度,提升银行对于绿色项目的精准识别能力,支撑银行设计符合绿色供应链实际需求的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
3.加快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力度
基于绿色供应链金融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银行可以首先有效增加绿色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量,从而也能享受到不断出台的绿色金融监管激励政策;其次,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实现绿色供应链金融促进核心企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的目的;再次,可以着手研究将环境绩效标准和指标纳入相关的融资标准中,前期可以利用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评级评价体系,待发展成熟后再逐步建立银行自身的针对绿色供应链的绿色绩效标准。最终建立基于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消费以及绿色回收的全链条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全流程的绿色融资融智服务见(图2),通过金融的手段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通过绿色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图2 绿色供应链金融全流程服务
-完-
推荐阅读
更多内容 点击下方关注
研究院简介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质变演化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为“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美丽新世界的文明画卷”作贡献,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经海南省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2018年6月正式成立。
研究院成立以来,致力于“绿色发展,金融创新”的研究与探索,开展绿色金融、绿色发展、国际经济、资本市场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助推绿色产业升级,探索金融创新之路。
原标题:《观点研究|银行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的难点和建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