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苏辽对口合作大背景下,江苏副省长张雷告别家乡赴辽宁任职
3月28日消息,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张雷任辽宁省委委员、常委。
张雷今年56岁的张雷此前为江苏省副省长。在28日的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张雷提出辞去副省长职务的请求。这次调任也意味着张雷将告别家乡,首次赴外省任职。
值得关注的是,张雷此次赴辽宁任职,是在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大背景下的首次官员调整。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要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组织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开展对口合作,其中就涉及到江苏和辽宁两省。
任职昆山,注重招商引资,“一切以客商为重”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张雷出生于1961年7月,江苏淮安人。1982年,张雷从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到苏州长风机械总厂工作。在机床分厂,张雷用几年时间,从设计员、厂团委干事成长为团委副书记、书记。
1988年5月,张雷任共青团苏州市委办公室主任,并于年底升任共青团苏州市委副书记。
1994年6月,张雷从团委系统到政府部门工作,任苏州市电子工业局副局长、党委委员。此后,他又短暂兼任过苏州有线电一厂厂长和苏州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1997年,张雷任苏州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兼苏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此后,张雷进入仕途快车道。2000年8月,任昆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在一年之后,又升任昆山市委书记,当时张雷为39岁。
进入新世纪后,苏州外资经济大放光芒,成为21世纪初最耀眼的明星城市。作为苏州下属最耀眼的县级市,昆山在发展中最为突出,尤其是在大量台资进入后,昆山俨然成为“小台北”。张雷任职昆山时期,正好是昆山招商引资、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2003年3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时任昆山市委书记张雷的一篇署名文章。在这篇题为《人才铺就“昆山之路”》的文章中,张雷着重点了人才与开放对于昆山发展的作用。
张雷在文章中写道,昆山最大的特征是开放、开明,宽容、兼容。我们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气度,彻底打开大门,敞开胸怀,不排外、不限制,致力于营造适合各类人才来昆就业、创业、发展的宽松自由氛围。
当时,“一切以客商为重”已经成为昆山一条不成文的铁律。昆山市政府团队的服务全年无休,二十四小时都可以找得到书记以及市长。 换句话说,昆山干部的亲商理念在引资过程中日益强化到了“自觉”的地步。
张雷说:“当年,有人把昆山跟上海比,说一个小城怎么跟上海比呢,但是到了昆山,他们随时能见到书记市长。但到了上海,连个区长都很难见到。他就觉得有服务就不一样了。”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2016年1月,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张雷还专程来到昆山,调研台资企业生产运营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情况,并代表省委省政府给广大在昆台商送上新春的问候和美好的节日祝福。
张雷说,近年来,江苏对台交流合作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特别是昆山的发展最具代表性。得益于广大台资企业的投资落户和迅猛发展,昆山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和开放度不断提升,广大台企台商与昆山同步发展壮大,台商因昆山而发展,昆山因台商而光彩。
进入世贸组织后的江苏外贸,亮点颇多
得益于招商引资的昆山,成为了全国学习的典范。也因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出色工作,张雷于2003年4月调离昆山,任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厅长、党组书记,42岁的他跻身正厅级官员。
江苏作为外贸大省,有着什么样的招商政策,在全国都备受关注。在2005年的苏台经贸洽谈会上,张雷给出四项承诺:台商和外商在江苏特别是在苏北投资,将获得电力、土地、服务和政策等“四个保障”。
当时进入江苏的外资不仅数量大幅增加,资本的技术含量也不断提升。以2007年为例,当年前10个月,注册外资项目4999个,实际利用外资200.3亿美元,累计利用外资达1404亿美元。无锡海力士项目三期投资50亿美元,远景投资达到100亿美元,奠定了江苏成为全国最大集成电路基地的地位。悦达第二工厂竣工、富士康科技城投产,都成为江苏省利用外资的历史性节点。
而除了招商引资以外,张雷更要面临新的挑战。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15年漫长的谈判之路,跨进世贸组织大门。
执掌全省外贸,张雷的压力并不小。2005年,江苏外贸企业经历了一场来自国际市场的“血雨腥风”。289家企业卷入贸易争端;在全国遭遇51起反倾销调查中,江苏占了4成。
面临着贸易摩擦压力,江苏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2006年的数据统计,当时江苏企业和产品已经更多地进入了全球生产链。全省一半以上产品外销国际市场。做外贸不再是国有企业的专利,审批制简化成登记备案,近1.4万家民营企业加入到出口商行列中,和入世前相比出口猛增40倍。
张雷认为,要保持开放型经济的领先优势,江苏必须做到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步伐走出去,更大力度调结构。利用外资不是简单利用美元,而是引进包含技术等要素的国际资本,使其向现代服务业、国际服务外包等领域集聚,促进国外资本本土化。不断加强制造业吸收外资工作,努力从产业末端向研发和销售两端延伸。加快步伐向省外、国外走出去,鼓励民营企业在更深层次上和国际产业开展合作。
2007年夏季,张雷曾赴哈佛大学进修,有一堂实训课让他难忘。“那是一堂商务谈判课,三人一组,商谈石油交易。出价,还价,再报价,大部分小组把谈判仅仅当作讨价还价,结果要么难成交,要么一方没能在交易中受益。老师给出的答案大家都没想到:双赢。”
张雷认为,虽然只是模拟谈判,但授课的用意发人深思。国际合作中,只有双赢才能深入持久。这是一个不变的生存法则。谈判的过程,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具有这种国际理念国际视野的人才。”
主政泰州,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医药城”
2008年3月,张雷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厅长任上“空降”地方,任泰州市委书记。
到泰州伊始,张雷就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医药城”,并以此为抓手力推泰州产业升级。
2008年底,张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泰州最主要的产业是机电产业和石油化工,都是传统产业,亟需找到一个转换思维以及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因此选择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泰州新一轮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点。
短短几年多时间,中国医药城从一片田野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完善的生物医药聚集区。2011年12月,全球第三大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消费保健品研发创新中心在泰州开业。不到一个月之后,全球第六大跨国医药企业阿斯利康投资2.3亿美元设立的阿斯利康药业(中国)公司在泰州打下第一桩。和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同一年前来泰州落户的,共有200多家中外企业,其中包括武田制药、勃林格殷格翰、赛默飞世尔等5家著名跨国医药企业。
2009年,张雷还利用曾在昆山主政的优势,为泰州拉来了台企纬创资通的投资,这是泰州当时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实现了泰州市招引10亿美元重大项目“零的突破”。此外,在张雷任期内,泰州长江大桥于2012年11月正式通车,扬州泰州机场也于2012年5月正式通航。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张雷十分注重反腐倡廉和干部作风建设。在2013年12月30日召开的泰州市委四届六次全体会议上,泰州市就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作风建设提出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务求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和行为不廉上取得实效。
当时张雷说,中央对干部寄发节日贺卡都作了明文规定,又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并严肃整治“会所歪风”等,从中可见从严治党的决心,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到位。“今年我只收到两张贺卡,都是朋友私人寄来的,我感到很清爽、很开心。”
2014年7月,张雷再度回到省政府,升任江苏省副省长。如今,张雷首次离开江苏赴辽宁工作,并担任省委常委。深耕江苏多年的张雷,或将在两省“牵手”中扮演重要角色。
(原题为《苏辽对口合作大背景下 江苏副省长张雷告别家乡赴辽宁任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