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遗珠、忆来路、知去处,来壹字读书会感受静安非遗魅力

澎湃新闻记者 夏奕宁
2022-01-28 20:11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自2001年中国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开始走进公众视野。目前,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内共有33个非遗技艺,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有3个,市级的有12个,区级的有18个。

农历新年将至,一场名为“技·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正在静安区文化馆举办,旨在通过实物场景再现的方式,聚焦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唤醒非遗文化记忆。 与此同时,《海上生遗珠:上海静安非遗传承人口述实录》一书也即将面世。

从左至右:主持人,张众、江满宗、王隶

以此为契机,近日,静安区文旅局二级调研员、非遗工作负责人、《海上生遗珠》主编张众,龙凤旗袍第四代传承人江满宗,打花棍传承人和推广者、朝阳中学校长王隶做客“壹字读书会”,以“忆”为主题,与网友、读者们分享静安非遗的故事。

张众介绍,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五大门类,可谓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将出版的《海上生遗珠》一书,正是选取了上海市静安区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采访对象,以他们在老上海的生活细节和切身经历为线索,进一步传承与弘扬海派文化,助力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在编撰《海上生遗珠》的过程中,张众深入了解了几位采访对象的成长经历,与他们在非物质文化传承方面的成就与思考。他感慨,这些技艺之所以能成为非遗项目,凝聚了传承人艰苦的努力,也反映了上海近现代的历史沿革、城市变迁、市政发展……因此,他希望《海上生遗珠》不仅是一本生动有料的采访录,更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地方文化口述史。

当天来到读书会的,还有静安区非遗技艺中国家级的“龙凤旗袍”与市级的“打花棍”。

作为海派旗袍的传承者,龙凤旗袍发源于上海,也在上海的繁华中见证着民族服饰文化的潮起潮落。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上海一家人》中,女主角李若男拜在师傅门下当了7年学徒,师傅经常用戒尺教导她,中间吃了很多苦,最终她成为了上海滩著名的商人。龙凤旗袍第四代传承人江满宗道,这段剧情就很符合他们那一代学习技艺的经历,跟着师傅“学三年放三年”,第一连速度、第二练手势,没有任何捷径。

龙凤旗袍

随着时代变迁,旗袍设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深入年轻人群。江满宗表示,在带徒弟的过程中,除了会传授自己多年来的制衣经验,也会鼓励他们探索年轻人的喜好,融入时尚元素。

当天,江满宗不仅带来了龙凤旗袍的“虎虎生威”“马到成功”两件作品,还详细推介了一幅由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静安区文化馆与国家级非遗龙凤旗袍共同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所制的巨型作品。该作品运用了龙凤旗袍手工制作中的“盘”技艺,内容涵盖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上海毛泽东旧居、中共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等诸多坐落于静安的红色建筑,上海展览中心、百乐门、静安寺等历史建筑,以及静安现代戏剧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等静安文旅特色项目,历经60天才制作完成,精美无比、意义非凡。

朝阳中学的王隶校长带来的“打花棍”,则是一项据说可追溯至3100年前的民间技艺,不仅有娱乐性还能强身健体。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这项技艺既曾存身于宫廷,也曾流传于民间;既曾在街头巷尾流行,也曾走上过大小舞台,甚至走出过国门。

身为传承人的王隶现场表演了这项绝技。他介绍,“打花棍”要求精神集中、眼神专注,对各年龄段人群的内外兼修都很有益处。起初,“打花棍”还是非遗传人平时在小区里自己耍玩,偶尔有街坊邻居感兴趣,他就做了道具送给别人。

“打花棍”走进朝阳中学

2014年,“打花棍”走进了朝阳中学。 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爱不释手,“打花棍”已在校园里遍地开花,成果喜人。王隶先是邀请“打花棍”达人来教学,又找体育老师帮忙拓展“打花棍”技法。朝阳中学还研究制定了一套等级评分标准,比如,10秒钟花棍不落地就是入门级,然后依次上升为小层级、大层级、高手级、达人级、至尊级……学生上手后很快就你追我赶、展开比拼,课间经常能看到他们在玩,涌现了很多至尊级玩家。王隶笑道,看来之前研究制定的1.0版标准已经跟不上进步神速的孩子们,要赶紧研究推广2.0版了。

“壹字读书会”是围绕新时代、建党百年大主题、文明实践、家风家训等主题,以“识文字、知文化、感受文明”为理念,旨在在市民中传播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助力打响上海城市文化品牌,“只取一个字,直抵事物之本质”。自2017年创办以来,根据每期主题的不同或是嘉宾从事领域的差异而设定相应的字,至今已累计了40余个。已故的知名表演艺术家刘广宁,曾在2018年做客读书会时以“声”为主题字,与读者们分享她的书以及配音生涯的故事。

技•忆——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

负责人王志豪告诉记者,本期活动之所以“忆”为主题字,正是想在《海上生遗珠》一书即将面世之际、静安非遗展进行期间,以及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感受非遗的魅力,唤起过往的记忆,憧憬未来的生活,“让我们生遗珠、忆来路、知去处。”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