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文物活起来!国宝文物题材舞剧《五星出东方》登陆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22-01-28 19:03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用舞蹈‘讲’故事。”“每一件服装的纹样都有来处,每一处情节设计都经得起专业的推敲。”国宝文物题材舞剧《五星出东方》去年在北京进行二轮演出后,收到了这样的媒体评价。

农历新春即将来临之际,1月28日,由北京歌剧舞剧院、新玉歌舞团共同演出的舞剧《五星出东方》登陆上海,在上海文化广场拉开全国巡演大幕。

《五星出东方》剧照 本文图片 刘玺 摄

舞剧《五星出东方》的构想和题材,来源于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历经千年,色彩依旧艳丽如初。

舞剧基于这一创作资源展开,从尼雅考古现场开篇,考古人员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后,在风沙中进入时空隧道,为观众展开了这块织锦背后的故事。

舞剧的一大特色在于,集中了丰富多样的舞蹈语汇。精绝城中充满西域色彩的夜宴“灯舞”可以找到民族舞的影子,精绝集市中各族人民共同起舞的“蹦迪”舞段,又仿佛是街舞和踢踏舞的混合呈现,“锦绣”中展现出的提袖折腰又属于古典舞的范畴。现场还有俊男“洗澡舞”、和尚“广场舞”、群众“吃瓜舞”……大大颠覆了观众对民族题材舞剧的传统认知。

舞剧从酝酿创排到登上舞台历时两年,由北京演艺集团、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制作,汇集了总编导王舸、编剧许锐、作曲杨帆、舞美设计刘科栋、服装设计阳东霖等主创人员。

“它的艰难程度,不亚于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说。

为了讲好故事,主创团队亲赴新疆和田采风,从考古史实、当地民情、民族服饰、民族音乐等方面提炼艺术语汇,为创作积累了珍贵素材。

总编导王舸说:“这个剧的特点是不沉重,娓娓道来,利用幽默、诙谐、轻松的表演方式,在很顺的叙述中突然进入另外的节奏,这样的表现手法,让观众产生许多新奇的感受。”

编剧许锐负责的剧本前后改了12稿。作曲杨帆通过采风的亲身感受来展开对主题曲的创作想象,最终决定以交响化、史诗性的音乐语言来创作。舞美设计刘科栋在尊重遗址史实的基础上,精简使用元素,同时运用影像手段,带动观众对精绝古城的想象。服装设计阳东霖为了“让文物说话”,在服饰颜色、服装样式、纹样设计等方面结合了出土文物中的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舞剧从出品、制作到演出,均由京新两地共同完成。北京演艺集团先后7次召开专家主创研讨会,邀请京新两地、各领域专家对剧本内容进行讨论。

此外,舞剧中还有9位新疆演员参与。剧目建组之际,他们便从新疆和田来到北京,与北京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一同排练,培养出了深厚的默契和感情。

《五星出东方》已在北京进行二轮演出,随着不断汇集的建议和点评,北京演艺集团与主创团队对舞剧进行了修改提升、细节打磨。

上海站的演出版本又经历了不小的变动。剧情上,对主人公奉的去世进行了更严谨的修改,强化了这部作品传达出的各民族之间血脉交融、守望相助的内涵;道具上,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小惊喜,不仅有网络热门元素的融入,还通过新道具的加入让舞台视觉更加丰富;几个热门舞段对细节、队形等进行了调整,让它们更加自然地融入到剧目当中。

上海站之后,《五星出东方》还将转战国家大剧院,2月26-27日在济南山东省会大剧院、3月5-6日在佛山大剧院、3月12-13日在泉州大剧院、3月18-19日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等地进行巡演。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