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绿地香港:净利润增长4倍,2017年目标230亿
3月28日,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绿地香港”)在香港公布2016年全年业绩。
得益于绿地香港继续夯实房地产开发、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基金三大业务布局、不断提升运营能级的努力,公司全年总收益约169.19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197%;年度利润12.41亿元,同比增长3820%;公司股东应占年度溢利(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1.13亿元,按年增加约406%;全年合约销售额182.19亿元,同比增长4.8%。互联网金融业务首度实现盈利,融资成本与负债率亦相继下降。
2017年,绿地香港定下了23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目标。绿地香港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陈军表示,对实现目标很有信心。
绿地香港2016年业绩新闻发布会。 绿地香港首席财务官游德锋、绿地香港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陈军、绿地香港首席运营官侯光军(从左至右)长三角业绩占比超五成
已售出及交付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23.3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约99%;已售合约总建筑面积则为146.34万平方米,按年减约7%;平均售价约为每平方米13029元;物业销售收益约为164.31亿元,同比增加约211%。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土地储备约1400万平方米。
长三角地区为绿地香港业绩的主要来源,江苏、浙江及上海项目分别贡献了29%、12%及12%的合约销售额。广西市场经过三年的勉力耕耘取得长足发展,贡献了18%的合约销售额。
财务方面,截至2016年12月31日,绿地香港平均融资成本下降至约4.35%;负债比率净额由2015年财政年度的172%减少至2016年12月31日的121%;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为57.95亿元,借款总额约为175.23亿元,权益基础约为97.24亿元。2016年在降低汇兑损失风险思想的指导下,公司完成对冲13.8亿美元。
在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绿地香港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2016年,绿地香港与携程合作打造中国首个自助式酒店公寓品牌G-HOTEL体系,并在南宁落地“智慧办公”概念及“远程医疗”体系等。
资产管理方面,绿地香港互联网金融业务首度实现盈利,旗下道堃资产累计管理规模约72.88亿元,存续资产管理规模约达60.34亿元;目前,绿地香港已相继成立3只房地产基金。2016年,各类产品发行规模共计人民币100.6亿元,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00万,并实现首年盈利,且所有资产保持零逾期、零坏账。
位于上海的绿地黄浦滨江项目效果图
“不会采取激进方式拿地”
“2016年对绿地香港来说,是轻装上阵。绝大部分销售的项目,都是绿地香港成立之后新拿的项目,这也体现了绿地香港的运营能力。”绿地香港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陈军在业绩报告会上指出,目前绿地香港的财务成本已经明显下降,并已经在项目的利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陈军透露,2017年公司将冲刺230亿业绩目标,继续做大做强房地产主业,着重发展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区域,寻找提升品牌价值的合作项目。同时,在深入研究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要为市场呈现更多优质产品,努力实现产业联动,资源互补,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项目盈利能力。同时加快金融业务发展和基金业务落地。
陈军强调,在上海市场,绿地香港与母公司绿地控股不会产生过多的内部竞争,而这主要是因为两者尽量打造不同的产品。对于在上海市场的发展,陈军认为产品价值未来是更重要的,“产品是不可忽略的,做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有更好的市场。”
目前,绿地香港的自有项目已有销售接近200亿元,因此拿地的压力不会很大。陈军称,不会过于激进地去选择项目,“现在很多城市的价格是非常刚性的,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如果在这个点去非常激进地拿地是不明智的。”有些同行拿了高价地,但实际上“很艰难”,项目收益率很低,所以不希望采取激进的方式。
“2017年要用很强的产品力,树立绿地的品牌,进行并购合作,在这个时间点上要进行战术的调整,更好地把握房地产调控周期,采取更有效的打法,可能才会对企业产生更好的一些效应。”绿地香港首席财务官游德锋指出,公司未来拿地的策略“就是不拘一格”,在预算合理的前提下,会在公开市场通过并购并举方式拿地。他同时强调,在公开市场,从来看不到绿地香港拿地王的身影存在,希望用更优秀的产品品质来获得广大置业者的认可。
陈军透露,除了继续在长三角、泛珠三角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绿地香港将会更多关注大城市周边的三、四城市,以及产业发展非常有潜力的城市。不过,公司不会盲目地对整体经济发展比较低的城市。同时,尽管曾经两次错失在香港投资的机会,但绿地香港未来仍会继续关注香港市场,不排除未来在香港拿地或合作的可能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