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鉴赏|宋剑作为随身刃器的使用和礼仪象征功能

龚剑
2017-04-18 08:52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宋朝武备是中国冷兵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与周边国家大规模的战争促使宋朝兵器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形制,并且产生独有的风格,这些不同形制的兵器部分既继承唐、五代的兵器特征又吸收了部分草原兵器的特点,形成后世明清兵器的原型。宋史中多次记录赐赵宋宗室亲王“剑履上殿”以示荣宠。同时北宋诸多将领善于使剑,说明剑在宋武备中不仅是重要的随身刃器,同时也是重要礼仪象征。

一、宋武备

宋朝武备是中国冷兵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北宋立国开始至南宋灭亡,与同时代的辽、金、西夏、蒙古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与周边国家大规模的战争促使宋朝兵器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形制,并且产生独有的风格,这些不同形制的兵器部分既继承唐、五代的兵器特征又吸收了部分草原兵器的特点,形成后世明清兵器的原型。

图一 辽兵器研究 剑

北宋初期兵器生产主要通过官府作坊进行,在京师和各州郡都设置兵器作坊。北宋时期主要有东西作坊(神宗熙宁六年之前称作南北作坊)、东西广备(又称广备攻城作)、万全作坊、弓弩院、弓弩造箭院(真宗天禧四年前称南北造箭二库)、鞍子作、斩马刀所(局)等。南宋时期在临安除沿用北宋旧制仍置东作坊和万全作坊外,还设有器甲所、御前军器所、制造军器所和都作院等。京师的兵器作坊又分为内廷(御前)和外廷(朝廷)两个系统,内廷系统(北宋的斩马刀局、鞍子所、御前生活所,南宋御前应奉所的“制造军器处”)制作的兵器供内廷使用或者赏赐臣僚,同时内廷作坊所制兵器往往当做法定兵器样式颁降各州府作坊,用于各州府按照标准样式进行制作。北宋早期,外廷作坊规模较大,东西作坊有兵校、工匠7931人,中叶以后,虽有所减少,大致仍然保持在5000余人,万全作坊则有3700余人。南宋时期,随着疆域的缩小和朝廷财力、物力的不足,万全作坊和东西作坊一般保持在2000人左右。京师作坊中,其内部分工之细为以往历代所不及,东西作坊内分为木作、漆作、马甲作、大弩作、鞍作、剑作、器械作、皮甲作、枪作等五十一作,东西广备在隶军器监之后,内部分为十一作,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金火作、大小木作、皮作、麻作、窑子作。各州府作坊也按照此种分工协作进行生产,这样的兵器作坊内部细密的分工,是宋朝军工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二 辽银格

宋朝武备除了刀剑、盔甲、长杆兵器之物外,吸收大量北方辽、金武备特点,大量使用锤、鞭、锏、斧等打砸兵器,主要是辽、金、西夏骑兵都使用重甲,刀剑刃器对重甲破坏力小,只有靠重型打击类兵器进行攻击。长杆兵器也得以发展,各种不同形制枪出现,《武经总要》记载的枪制就有九色(种),刀有八色(种),。从现有的出土资料来看,北宋手刀和环刀的形制基本已经不再延续汉唐长直刀的形制,刀身开始较汉唐刀宽,刃体较汉、唐刀剑短,但是基本保持直刀,刀尖分斜直和平头两种,刀首有环首和盔首两种不同形制,其中盔首造型是由唐制圭首形刀首演化形成,辽、金刀剑大都沿用此种造型。

二、宋剑
剑从商周开始诞生,战国以青铜剑为主,战国晚期至秦开始出现钢铁锻造的剑。汉朝开始大量生产锻造铁剑,其剑刃的形制基本继承秦铜剑的造型,汉剑刃面分成八面和六面造型,由于唐剑几乎未见出土资料,其刃型究竟为何尚不得而知,但是出土的辽、金铁剑刃面已经为四面,辽兵器基本承袭唐制,说明唐剑也应该是四面造型,而四面剑刃的造型则从这个阶段一直到清朝成为中国剑的典型造型。

图三 金皇家铁剑

剑从春秋战国开始不仅仅是武器,逐渐已经成为官职和身份的象征,战场的刃器主要都使用刀,因为刀的技法训练相对剑较为简单,故从汉以后刀逐渐替代剑成为战场中刃器的主角,但是剑仍是将官和官员在礼仪中的标准佩戴。宋《舆服制》记载的大驾卤簿中“将官着甲,统制、统领官各带弓箭,腰悬剑,手持骨朵侍立……”,宋史中多次记录赐赵宋宗室亲王“剑履上殿”以示荣宠。同时北宋诸多将领善于使剑, 宋史中记载皇帝出巡,金吾将军出京皆佩剑,皇帝阅武时,太尉配剑。《宋史列传九》载名将王彦生 “善击剑,号王剑儿”。《宋史列传三十儿》载建武军刺使何继筠备边二十年,抗击契丹入侵有功,死后宋宋太祖亲临吊唁, “令以生平所佩剑及甲胄同葬”。说明剑在宋武备中不仅是重要的随身刃器,同时也是重要礼仪象征。

图四 山西稷山县马村金代砖雕墓
图五 山西稷山县马村金代砖雕墓

宋、辽、金三朝,处于同一时代,并且相互战争,其兵器形制应该不会有较大差异,首先看辽剑的造型。赤峰大营子辽墓、朝阳前窗户村辽墓、法库前山辽萧袍鲁墓、锡林郭勒辽墓、顺义安辛庄辽墓等出土大量兵器,其中有剑、矛、匕首、箭簇、骨朵、盔、甲片等等,经过金相分析,辽兵器都为锻造,使用夹钢工艺。(图1 辽兵器研究中出土辽剑)辽剑总长70-80厘米之间,刃长在65-70左右,刃宽靠近柄部3-4.5厘米不等,朝剑尖逐渐收窄,剑刃横截面成菱形(刃分四面)。(图2 私人保存高级辽剑银装具)其中部分高级别辽剑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剑身刃体装饰银质刃夹,刃夹雕刻火焰,柄束錾刻水波纹。此类出土剑,皆未见剑首和鞘室造型,从对唐制兵器的研究,此类剑首应该为盔首形,其铆接于柄木之上,随着木柄腐朽,剑首就移位,在墓室清理中就难以对应于刀剑之上。近些年民间保存的辽代出土兵器逐渐增多,但是以刀多见,剑较少,部分刀剑刃体依然保留镶嵌金银图案,此种形式都是唐制的继承,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刀中能看见镶嵌星宿纹、云纹图案。《辽史》礼制中,多次记录诸臣上朝时“侍中东阶下,解剑履,上殿,栏外俛伏跪,奏中严;下殿,剑履,复位立”,《辽史本纪十一》,“癸巳,赐林牙谋鲁姑旗鼓四、剑一,率禁军之骁锐者南助休哥”。旗鼓,是辽代的重要仪仗,产生之初,为辽代皇帝的仪仗,同时对臣属也有赐旗鼓之举。辽代初期赐旗鼓是一种特殊的褒奖手段或临时赋予兵权的标志。这里,圣宗将剑与旗鼓一同赐予臣属,说明剑也可以是代表一定权力的信物,说明辽剑也更多属于礼制器物,出土众多的辽刀说明战场使用的主要刃器还是刀。

图六 宋神宗永裕陵

北京地区金朝皇陵M4号墓中出土的铜柄铁剑则是金铁剑的典型代表,剑首、格、柄束、刃夹铜制,首呈如意环,(元明史料称此种环样式为剑环纹,元代很多重要剔犀漆器表面使用此纹饰),剑格为柿蒂纹平挡,刃夹镂空装饰,凹字形剑格左右两侧实为如意纹,剑尖嵌北斗七星,剑体镶嵌金银丝纹样,此剑长125厘米,刃宽接近6厘米,朝剑尖方向逐渐收窄,剑尖明显呈圭形,刃体横截面为菱形,此剑体量硕大,应该为礼仪装饰所制,其形制应为金朝典型剑制,出土是未见鞘室,故不得知其鞘室是否有其他装饰手法。(图3 金皇室陵墓M4出土铁剑)山西稷山县金代墓室中的砖雕中有一组武士像,主将着铁札甲,手持如意环铁剑,其剑环与金朝皇陵所出稍有不同,就是如意顶部是圆弧而不是出尖,周围环伺的军校持环首铁刀。(图4、5山西金代砖雕)不同两个地域反应出金代剑的剑环都是如意形,说明金代主要剑制就是如此。从现今出土的和民间收藏的金朝刀剑来看,依然是刀多于剑。

图七 《朝元仙仗图》

北宋出土剑的资料较少,但是在绘画和石雕中有较多线索可以一窥宋剑的造型。宋神宗永裕陵石翁仲所持长剑为如意环首,如意头底部卷曲之上雕刻装饰花结,手绳穿过剑环套于左手,剑格边缘收尖。(图6神宗永裕陵)四川安岳北宋毗卢洞石雕手持长剑,剑首为如意型,剑格平挡,呈柿蒂纹造型,刃夹呈凹形,侧边为如意型,剑刃较宽,逐渐至剑尖收窄,剑尖圭形。北宋武宗元绘制的《朝元仙仗图》中,右侧威剑神王所持法剑格呈新月形,剑首为如意环型,其左侧破邪力士所持长剑也明显为如意环首。(图7朝元仙仗图)南宋《中兴四将》图中可以看见韩世忠和岳飞的侍从都佩剑,剑首如意型,剑格朝剑刃方向弯曲,如新月形,鞘室为金属包边结构,鞘口至下提梁环装饰金属压片,压片两头錾刻如意纹,下提梁环至鞘尾,中段有金属錾刻卷曲纹样装饰压片,鞘尾底部有金属鞘尾,双环挂于腰间。(图8、9)南宋泸县宋墓中墓门石雕武士多持兵器,其中持剑武士手中剑的剑首为如意环,剑格平挡,剑刃较宽。浙江淳安出土南宋兵器中,有一只宋剑,剑格为柿蒂纹,提梁挂环为山形下接双鞘束,剑刃断面呈菱形,刃宽3.5厘米。宋绘画《货郎图》中所绘剑首为如意形,柄包鲛鱼皮。从同时代的这些绘画图像和石雕中的剑,大体可得出宋剑具有几个特征:剑首为如意环,剑格为两种,一种是平挡柿蒂纹造型,另一种为新月造型,剑刃较宽,剑尖呈圭形,柄为木柄裹鲛鱼皮。

图八《中兴四将》
图九《中兴四将》佩剑

宋剑环首的造型是继承唐和五代环首的风格,而唐又是继承汉环首的造型。现今保存下来的唐陵石翁仲武士所持兵器都是环首,只是各个时期环的表现不同,早期的环在顶部依然保持圆弧,中唐以后环首开始出现如意变形,晚唐顶部开始出现如意的尖形,宝鸡大唐秦王陵石翁仲剑首已经为如意造型。五代王处直墓出土武士雕像,武士手按长剑,剑首为如意环,环外侧刻连珠纹,这样的环就是北宋初期环的造型。五代时期南唐李昇钦陵墓浮雕武士所持之剑也是新月形档手。

宋剑的剑格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柿蒂纹平挡,这种柿蒂纹平挡也是继承唐剑风格,王处直墓武士所按之剑也是柿蒂纹剑格,在现有的出土辽剑中更为明显。另一种是新月形格,宋剑的新月形剑格至少是晚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唐秦王陵中剑格也出现新月形,但是两个月牙之间有明显的尖形突出,这个风格格在五代十国南唐李昪钦陵武士像中也可以看见,说明晚唐至五代这样的新月形格就开始出现,宋剑继承这样格造型。在宋画《二郎搜山图》中的二郎神牙将手中也出现了这样新月挡剑(图10、11),还有张掖文殊山西夏壁画中武士也持新月剑格(图12),新月剑格还有两个分类,一种是比较弯的形式,另外一种月牙两边比较直,文殊山西夏武士的剑、《搜山图》二郎神另一牙将手中剑、《中兴四将》中韩世忠侍者的剑这三张图像都是较直类型新月剑格。这样的新月形剑格在元代永乐宫壁画中也有出现,神将所持双剑中也清晰描绘了新月剑格的造型。

图十《二郎搜山图》
图十一 《二郎搜山图》

宋剑剑刃从考古报告和出土实物看相对较宽,安岳石雕和泸县宋墓的石雕也反应出来剑身较宽大。汉、唐刀剑的宽度基本在3厘米以内,汉、唐刀剑在刀尖和剑尖的处理上更为尖锐,这样的制作工艺应该适合刺击。而出土资料显示宋剑基本宽度超过3.5厘米甚至达到更多,宋朝因为其作战对象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些国家都有大量重甲骑兵,辽有铁林军、西夏有铁鹞子、金有铁浮屠这些骑兵着重甲,而宋朝丧失养马之地,无法用重甲骑兵对抗,只能大量发展重甲步兵,这样的重甲步兵只有靠锤、锏、鞭等重型打击兵器来进行对抗,包括剑的宽度也一改前朝风格,不再强调剑的刺击功能,转而追求更强的劈砍破甲能力,增宽的剑体有着更强的劈砍能力,所以宋剑的宽厚的程度远超前朝。说明了兵器的发展是随着战争形式改变而改变。

图十二 西夏武士

笔者保存的一只江苏泥坑出土的宋剑,所有的细节都非常符合前面绘画图像和石雕中宋剑的造型,此剑因为是出自泥坑,故保存状态出奇的好,出土时保留原始鞘装,刃体除了劈砍造成的伤口外,极为锋利。整体剑身长度68厘米,靠近剑格宽度4.4厘米,厚度为9毫米,至剑尖宽度为3.4厘米,厚度为5毫米,剑尖呈圭形,整剑厚重宽大。剑格为新月形,剑茎长8厘米,开一目钉孔,与剑格相接触的柄束为圆柱形,长4厘米,顶端开弧形与新月剑格相配合,与剑首相接的柄束顶部开一孔,剑首为一如意环,环下有一柄,柄开孔,环柄插入柄束后,剑茎孔与剑环柄重合,木柄、剑茎、剑环柄通过目钉孔固定在一起。此剑锻造精良,采取夹钢工艺,其锻造纹路顺刃口直通剑尖。而笔者保存另一只绵阳地区出土的宋剑,其月牙剑格形式则是较直的类型,说明壁画、绘画、石雕比较能充分反映当时的器物的主要信息。(图13 、14)

图十三 宋剑

从整体风格上来看宋、辽、金三国剑型大体相似,但是辽高级别剑多用银装具,辽皇室喜爱金银器,也是对唐制的一种追随,宋、金出土实物多为简单的铁装具或者铜装具。

图十四 宋剑

三、宋剑形制对周边地区和明清的影响

图十五 藏刀
图十六 藏刀

宋制刀剑除了是对唐制的一种延续,同时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藏族冷兵器在11世纪之后因为没有大规模战争,基本停止进化,至今依然保持了中原地区宋以前的风格。笔者收藏的三只藏刀也保存了宋制的风格,其剑首保存了唐、辽时期圭首造型,而剑格则是新月形,图15、16两只藏刀都是在康巴地区出现,在拉萨地区出现,在广域藏区能保存下来宋朝形制的藏刀,说明宋制刀剑对吐蕃地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不得不感叹藏族兵器就是中国古代兵器的活化石。这样的圭首造型东传至日本,形成日本太刀的兜金,同样在日本也能找到新月形剑格遗存的痕迹,八坂神社在十七世纪制造供奉神剑,其兜金就是圭首的延续,剑格是新月剑格的变形(图17)。在纽约大度会博物馆保存的一个14世纪帖木儿王朝玉剑格(图18),其总体造型为新月形,但是是尖端镂空雕刻龙纹,其龙纹造型完全来自蒙元风格,在蒙古灭金、灭宋的同时,将这种风格剑挡也传入中亚地区。此种风格的剑装在元代的壁画和雕塑中仍然可见见到,除了永乐宫壁画的中新月形剑格长剑外,在北京居庸关云台元代石雕中,南方增长天王手中所持长剑就是宋制剑的延续,剑首依然为如意环形,中置手绳孔,孔周围装饰花纹,剑格已经从较为朴素的新月形开始有纹饰装饰,但是从形制上依然可以看做宋制剑的延续。这样的风格在明代初期剑首环消失,大多转变成为整体如意形,剑格继承柿蒂纹平挡形式,在明朝南方地区如意环剑首仍然有部分保留,环内出现麒麟纹或者其他纹样,在明代晚期明皇室册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的时候御赐一只剑(图19),先保存于沈阳故宫博物院,其剑首为整体柿蒂纹形,錾刻天官赐福纹饰,剑格为弯曲的两个龙首,这是明末皇室唯一还能看见的赏赐剑,其形制中还保留部分宋剑制的特征,进入清朝以后这样的形式已经彻底消失。

图十七 日本剑格
图十八 帖木儿王朝玉剑格
图十九 努尔哈赤剑

努尔哈赤剑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