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部足球歌舞剧再现球王李惠堂,80年前我们也曾称霸亚洲
这段中国足球的传奇历史8年前被香港话剧团写进了大型原创音乐歌舞剧《顶头锤》中,至今已在香港公演三次,而该剧也即将于4月7至9日首次在北京公演。
近日,《顶头锤》歌舞剧的主创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该剧导演兼编剧陈敢权希望当这部剧在内地首演时,观众们能够感受到这份家国情怀。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和内地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将这段中国足球的历史说出来。”
《顶头锤》剧照。“中国铁军”27场不败,进球过百
“顶头锤”来源于粤语,用普通话讲就是“头球”的意思。本剧于2008年在香港公演,讲述了中国足球队为国出征,自筹经费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故事。
谈起这部诞生于9年前的音乐歌舞剧,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也是本剧的编剧兼导演陈敢权先生至今记忆犹新,甚至还有些惭愧。
“是一个英国人来我的办公室告诉我李惠堂的故事,我感到很惭愧,因为作为一个香港人,我都不知道这段很重要的历史。”陈敢权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陈敢权口中的这段历史想必大家并不陌生。1936年,“亚洲球王”李惠堂率领球队参加柏林奥运会,但这条中国足球“追梦之路”却充满荆棘。
《顶头锤》剧照。当时整个奥运代表团赴柏林参赛需要法币22万元,但正值抗日战争之际,民国政府仅能提供17万法币的费用,球队决定剩下的5万法币通过去东南亚打表演赛的方式来筹集。
这支球队从上海出发,一路上为节约开支,他们省吃俭用、住最廉价的舱位。两个月之间,他们在缅甸、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地打了27场比赛,取得23胜4平的战绩。
“剧中下半场有一段名为‘香港脚起航’,正是讲述了为筹募经费,球队以恶劣的交通及住宿安排到东南亚打巡回赛。”饰演主角郑开满的演员刘守正向澎湃新闻记者说道。
最终球队筹集到了足够的经费,他们也以一场未败的战绩闪耀亚洲足坛。比赛中,他们一共打进了113个球,失球数仅为27个,神勇的表现也让球队因此得名为“中国铁军”。
虽然在柏林奥运会上,这支“铁军”在第一场比赛中0比2不敌实力强大的英格兰队而遭淘汰(当时规则是淘汰制),但这毕竟是中国足球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登场。
李惠堂和他获得的奖杯。“看球要看李惠堂”
在上世纪20、30年代,中国足球绝对算得上是亚洲最强,这与当今的中国体育大相径庭。
提到这段中国足球的光辉岁月,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亚洲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1905年出生在香港,17岁就进入香港顶级足球俱乐部南华队,司职前锋,并扬名于远东运动会。在东南亚的表演赛中,李惠堂一共打进了28球,是所有队员中进球多的。
“李惠堂率队去东南亚打表演赛,一场未败,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和爱国之情令我们感动。”剧中的另一位主演王维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李惠堂的故事一直激励着许多香港人。
李惠堂“球王”的风采逐渐显露,他不仅在柏林奥运会上担任中国代表团的旗手,还以职业生涯1860个的进球笑傲亚洲足坛。
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有文章甚至称,德国《环球足球》杂志曾在1976年将李惠堂与贝利、贝肯鲍尔、迪斯蒂法诺、普斯卡什一起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不过此新闻有待证实。
李惠堂的人格魅力也与球技一样出众。在香港沦陷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他回到家乡广东,为支持抗日、为国家筹款,他继续在全国组织球队进行表演赛和友谊赛。
《顶头锤》是以李惠堂率队出征奥运为历史背景,但陈敢权却在这段史实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再创作,主人公变成了出身底层的郑开满,而李惠堂则成为了带队教练。
在陈敢权看来,好的剧本并不只是单单讲述某段历史,还可以展现其现代性的一面,“我希望通过一个虚构让年轻人更能接受这段历史。”
李惠堂故居。一部香港人的自我奋斗史
《顶头锤》在2008年首演后,便横扫当年香港舞台剧的最佳整体演出、最佳创作音乐、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和十大最受欢迎制作奖4项大奖。
这部饱含家国情怀的歌舞剧在香港已经公演了三次,剧本更是反复打磨。陈敢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就在本次内地首演前,剧本又再一次经历了“翻新”。
“这次在内地公演的修改版歌舞比重会大一点,我们还有乐队在现场伴奏,视听感非常丰富。”
在陈导看来,这部剧不仅仅是在讲足球和历史,它也体现着一种香港精神。
“我想通过这个演出,体现出香港人对于中国的那份责任,以及他们的精神面貌。”
《顶头锤》所传递的香港精神让主演王维感受颇深,他坦言香港的竞争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希望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梦想,“这正是香港人‘不服输、不认命、不认天’的精神。”
《顶头锤》剧照。而为了更加真实的在舞台上体现球技,剧组的演员们还特地去南华队学习踢球。
“当时我们和陈肇麒一起训练,在当时他还不是很有名气,但现在他已经成为香港最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了。”在王维看来,陈肇麒的个人奋斗史就是现实版的郑开满。
郑开满的扮演者刘守正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在剧中的一句台词也体现了香港人的精神家园:“就算那个球有多快、多猛,双眼也要盯着它,一头把它顶回去!”
在他看来,“顶头锤”除了“头球”之意,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当我们遇上困难逆境时,也应抱着‘顶头锤’的心态,把它顶回去,相信这就是剧名的由来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