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外卖员的手里,藏着千亿蓝海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炒肝
连续暴跌开启,我只能考虑环保板块了(笑)。
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了,就比如《开端》中高压锅阿姨的塑料袋。但是你知道,你将喝完的矿泉水瓶扔到垃圾桶之后,会被怎么处理吗?
曾几何时,由于我们对环保的意识淡薄,这些固体废物在使用后被随意丢弃或者填埋、焚烧,加上其本身降解(有机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处理就很困难(降解时间可长达两个百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是人们俗称的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图片
但是,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肯定是走不通的,20世纪50年代伦敦的恐怖雾霾就是证明。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一场塑料治理之风席卷了全球,主要国家纷纷从立法的角度,加强了塑料污染的治理。我国呢?两年前,我们正式从限塑转化为禁塑,对塑料污染治理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
限塑方面的相关政策(公开信息整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降解塑料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投资者们也相继押注这条赛道的未来成长性。今天,笔者就带你盘点一下这条赛道,看看蕴藏着怎样的机会。
一、蓝海市场,潜力几何?
可降解的塑料生而就与一般的塑料不同,塑料中的大分子可以被光或微生物切断成小分子,最后成为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可降解塑料降解的过程(《可降解塑料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
如果再对可降解塑料进一步拆分,可以将其分成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顾名思义,原材料分别是生物制品和石油。因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且我们国家对石油的依存度很高,所以行业的玩家主要将重点放在了生物基塑料制品上,比如最有潜力规模化发展的PLA(聚乳酸),它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可降解塑料分类(CNKI)
从当前各地对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情况看,西欧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占了全球消费总量的一半还多。我国在可降解塑料产品上起步较晚,2019年的需求量约为50万吨,在全球中的占比不到5%。随着庙堂政策的加码和落地,可降解塑料的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
可降解塑料使用情况(HIS Markit)
那增长空间有多大呢?如果我们把塑料制品的应用场景纷呈快递、外卖、商超购物袋,你就能发现可降解市场光明的前景:
1.快递包装。笔者查了一下邮政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了630亿件,同比增长了25%。庙堂要求到今年年底,可循环快递包装要超过700万个,2025年这个数字要增长到1000万。按这个逻辑估算,可降解塑料在快递场景2025年时将超过100万吨。
2.外卖餐盒。你知道2020年我国有多少笔外卖订单吗?145亿笔!假设每单外卖消耗35克塑料,随着外卖市场的增长叠加可降解塑料的渗透,2025年可降解塑料需求量超过70万吨(笔者按30%渗透率估算)。
3.商超购物袋。如果说前两个应用市场规模在增加,那么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频次有了很明显的降幅(大妈手里的布袋不香吗),预测三年后可降解购物袋的使用量主要在于渗透率提升,预计200万吨。
综上,可降解塑料这片蓝海市场,有着较为不错的增长潜力,2025年需求量可超过400万吨。8倍的增长空间,不亚于光伏和风能吧。
可降解塑料需求预测(智研咨询)
二、乘胜追击,势在必得
和其他市场要推广新技术面临的问题相似,可降解塑料如果要加速混入塑料的队伍,成本是摆在玩家面前主要的一座大山。聚乙烯(PE)是一种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如果以它作为基准,稍加对比你就会发现,可降解塑料的价格竞争力不足。
可降解塑料成本仍不具有优势
但是行业发展早期成本高不可怕,玩家们谁不能通过扩产能、抢市场、实现降本,谁尴尬。
我们就选可降解塑料中的种子选手PLA(市场份额预计占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70%),看看玩家们的生存状态如何。
PLA的生产技术壁垒较高,可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的一次性饭盒、食品饮料外包装等。全球的产能大约有62万吨,漂亮国的Nature Works一家独大,占据全球1/4的市场份额。国内的玩家们起步慢,追赶速度快,目前产能加起来是全球总产能的一半左右。
PLA现有产能份额(万吨)
国内玩家中,目前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霸主,各玩家也在根据自身情况扩建产能,产能头部的玩家暂未上市(据笔者了解,海正生物正在积极登陆科创板)。其中,丰原集团和海正生物已经打破了PLA中间体(丙交酯)生产工艺的国外垄断,未来产能如果扩张顺利,降本效果值得期待。
各玩家产能情况(公司官网)
三、长路漫漫、荆棘丛生
最后,塑料污染治理是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庙堂鼓励发展高端的可降解塑料。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是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为PLA、以及油基可降解塑料为PBAT,而且已经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的能力。
但是,犹如人一生中的婴儿期一样,处在行业导入期的可降解塑料,生产成本相较传统塑料不具有任何竞争力,是政策(爸妈)在一直推着行业(婴儿)成长,什么时候随着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能真正和传统塑料掰掰手腕了,也就有了成长的内生动力。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