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集团化学区化办学覆盖过半,优质教育资源明显增加
上海正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在学区化集团化的办学背景下,校校之间打破壁垒,分享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教学、教师团队,形成优质资源跨校流动,但不是千校一面,而是百花齐放;校社之间打破隔离,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的统整。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教委基教处获悉,至2017年2月,上海建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学区和集团142个,覆盖学校777所,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50%,优质教育资源明显增加。
义务教育发展走向均衡,“家门口的好学校”让越来越多孩子和家长的教育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集团内学校各有特色,共享资源
杨浦区的平三小学教育集团覆盖了平三小学、建设小学、杭一小学、平四小学四所小学。四所小学各有特色。
其中,平三小学以科技课程见长,近十年间,有数百名学生申请到了专利证书;金融课程也是一大亮点,学校专门建设有一个“金融室”,老师从水电煤缴费、压岁钱管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理财行为开始,为孩子们介绍金融知识。
足球是平四小学的强项。这所学校曾培养出申思、虞伟亮等多位足球名将,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足球节和亲子运动会。
杭一小学擅长诗歌教育,“小橘灯”是其品牌诗教活动。而建设小学的亲子阅读校本课程也即将出版。
成立教育集团之后,四所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共享。“孩子们走出了一个学校的天空,而进入了一个大的学习社区。”平三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郑小燕说。
集团内的师资力量可以共享。比如核心校平三小学的骨干教师会在集团内率先开课,进行跨校主题教研活动;平四小学的足球教练会培训集团内的体育教师,著名教练吴金贵也受邀来指导过。
集团内的教育设施与活动也可以共享。比如平三小学的“金融室”对集团内学校开放参观;平三小学的“儿童金融大赛”、平四小学的足球节和亲子运动会、杭一小学的童话节等,都在集团内开放。
在一定程度上,这实现了上海市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最初愿景: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不是千校一面,而是倡导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不是简单挂牌,而是学校、师资、课程、家校的深度合作;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联合体内每一所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教委基教处获悉,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建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142个学区和集团,80%以上的校长表示教师进行了跨校带教、学术活动、跨校集体备课或跨校教研,80%以上的校长表示已进行课程共享。
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2014年,上海一次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认定,标志着上海义务教育步入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
其中,形成学校抱团发展、优质共享的机制,是缩小学校办学差距的关键。2014年起,上海开始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分享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教学、教师团队,打破校校壁垒,实现优质资源跨校流动;打破校社隔离,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的统整;打破学段分割,实现学段贯通培养;打破体制障碍,实现公民办学校互助协调发展。
郑小燕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集团之所以成立,是因为这四所学校地域相近、文化相似,并且在教育方面有着共同追求——四所学校都不择生源,并且同样有着办“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意愿。
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学校也会碰到一些具体问题。比如,面对适龄入学儿童数量的增长,教师资源明显紧张。在这样的情形下,骨干教师在集团内的流动会直接导致教师缺口的产生。
针对这样的问题,杨浦区教育局特别为集团核心校开放了教师招聘名额,让核心校发挥蓄水池作用,当集团内出现教师缺口时,“蓄水池”可以随时补上。此外,在集团内部,学校之间编制可以互用和支援。
在做大优质教育圈的同时,上海也在着力打造“新优质教育品牌”,至2017年2月,市、区两级新优质学校集群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0所,约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25%。
上海市教委表示,“家门口的好学校”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学校,不挑选生源,而是不断提升师资品质;不依赖特殊政策,而是主动寻找发展空间;不唯分数指标,而是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不封闭办学,而是实施家校社合作联动;不千校一面,而是要努力形成鲜明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市民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