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于赓哲:别再说李白了,狷狂的李邕也是杜甫的偶像

于赓哲
2017-03-25 10:13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杜甫视李白为偶像,李白看杜甫是后生

前一段时间,“很重视的友情对方却不看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一问题在知乎上引起了网友的大讨论,即有网友列举了杜甫写给李白的十几首诗,而李白一首也没有,这一回答在网络上流传广布,引为笑谈。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宋代就有学者研究过,根据《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统计,在杜甫传世的诗中,写给李白或者涉及李白的有十四五篇之多。与此相反,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只有四篇,而且他还在一首诗里写到道:“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我们都知道,李白是浪漫主义,他追求的是飘逸潇洒,写诗讲究一泻千里、痛快淋漓,而且往往美酒为伴。而杜甫是现实主义,作诗认真、讲究,而且感伤多,有时候甚至字字泣血。杜甫这种有点“自虐”的作诗方式,当然是李白不能理解,甚至有些不以为然的。

李白、杜甫相遇于天宝三载(744年),当时高适也在场。三个人饮酒高歌,游历古迹,走马打猎,写了大量的诗歌。从这些诗歌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非常热情——李白当时已经是誉满天下的大诗人,而且杜甫比李白小。所以要说杜甫对李白是一种什么感觉,大家想想粉丝见到偶像,必然求签名、求合影,而且会晒朋友圈,大概就能想得到了。杜甫当然是仰视李白的,而李白只是把杜甫当一个后生看待而已。

李邕不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伯乐

翻翻史料就知道,杜甫的偶像可不止李白一个。他还粉过张说、李邕。顺便说一句,张李二人还是对头。这里重点说后者,因为李邕不仅是杜甫的偶像,更是伯乐。李邕,江夏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因为后来官拜北海(今山东青州)太守,所以人称“李北海”。李邕家学深厚,才高八斗,很有正义感,但也很狷狂。早在武则天时期,他就仗义执言,在武则天面前不屈不挠。有人说你胆子真大,他回答:“不颠不狂,其名不彰。若不如此,后 代何以称也?”(《旧唐书·李邕传》)意思是不张狂的话,怎么 能出名?后代如何记住我?从这点上来看,李邕性格里有一些不安分的因素。

唐中宗时期,李邕由于坚持原则,屡遭排挤。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铲除韦皇后之后,李邕受到重用。但是好景不长,宰相姚崇觉得李邕性格急躁、喜欢铤而走险,所以就将其贬官。

开元十三年(725年),在唐玄宗泰山封禅途中,李邕献上了自己所写的诗词歌赋,唐玄宗很欣赏。但李邕那种张狂的脾气又开始发作了,他到处宣扬自己应该当宰相,结果就引起了时任宰相、中书令张说的不满,加上此前李邕做官时曾有贪污行为,所以张说就要将其治罪。幸而有人上书为李邕说话,指出李邕每每在黑恶势力当权的时候仗义执言,对抗张易之、韦皇后颇有英雄胆色。于是李邕被从轻发落,贬到南方做了一个县尉。后来又因为政绩出色,连续担任三州刺史。

李邕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人,一方面有正义感,也有勇气,一方面又有着狷狂的性格,而且还贪财。由于他名气大,所以社会上请他写墓志、墓碑的人很多,他收取的报酬很丰厚,所以过着很豪华的生活。但是李邕的钱也不全是用来挥霍的,他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有才华的人,遇到有才而落魄的年轻人,他总是慷慨解囊,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有大批追随者。

开元二十九年(741),已经三十岁的杜甫还没有什么名气。此时李邕早已在文坛享有盛名,他觉得杜甫是个人才,就主动去杜家见杜甫。杜甫既意外又兴奋,所以后来在诗中多次述及此事。天宝四载,杜甫又在齐州(今山东济南)拜访李邕,李邕与他把酒而谈,纵论天下诗人,比如苏味道、崔融等人。对于时任文坛领袖、号称“大手笔”的张说,李邕言辞尖刻,颇有不满。杜甫听到此言,并没说什么,估计他是知道李邕和张说之间的私人恩怨。而说到杜甫祖父杜审言,李邕则是赞赏有加,对年轻的杜甫也有很多的鼓舞。所以,杜甫对于李邕颇有敬仰和感谢之情。

当时的李邕真可谓如日中天,社会上名声响亮,皇帝也很欣赏,甚至经常派宦官到李家去问他有无新的诗作,而这又引起了李林甫的嫉恨。 天宝五载(746年)至六载(747年),朝廷发生了皇甫惟明、韦坚案件。这个案子里还涉及一个小官——左骁卫兵曹柳勣,他也被打成皇甫惟明、韦坚集团成员。在侦办案件的过程中,李林甫的人发现柳勣曾经接受过李邕馈赠的一匹马,这成了李邕与此集团相勾结的证据。经过一番拷打,柳勣不得不编造了一些李邕的罪名,于是李林甫党羽前往北海,将李邕杀害。李邕此时已七十多岁。

像李邕这样的社会名流,竟然因为这样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李林甫任意杀害,杜甫自是不寒而栗。

天宝六载,朝廷还发生了件怪事——成百上千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一个及第者,这在唐朝科举史上是前所未有。唐玄宗很诧异,怎么会一个也选不上呢?李林甫却向皇帝道贺,说这是天大的喜事,因为这次考试证明,社会上再也没有被遗漏的贤才,所有的贤才都已经在朝中了。很明显,是李林甫害怕这些新锐书生在皇帝面前指摘他的过错而设计的圈套,但这马屁拍得唐玄宗很受用,这件事就这样被不了了之了。

此次考试杜甫极可能也参与了,这件事又给杜甫以极大的冲击。他第一次参加科考虽然落第,但还是充满希望。可这次不一样了,这次简直就是一个圈套,全天下的才子们都被奸相李林甫玩弄于股掌之间,而皇帝对此竟然毫无察觉!这让杜甫感到无比寒心。 此时的杜甫,已经步入中年。入仕的紧迫感,政坛上的各种丑闻,都让他产生很大的焦虑。

李林甫权势熏天,杜甫没有办法,只有惆怅和愤懑。但是一直到李林甫死后,他才在诗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王国称多士,贤良复几人。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意思是,国家应该重视人才,不断选拔人才,但是“前政”阴险狡诈,我现在感到无比酸辛。这个“前政”指的就是李林甫。

(本文相关内容详可见于赓哲《平衡的失败:唐玄宗的得与失(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