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拿什么挺起A股的脊梁
开年以来,A股累计跌幅超过10%。1月25日,沪深两市三大指数跌幅均超2.5%,两市4399只个股下跌,个股下跌数创下历史纪录。1月26日,上证指数收盘报3455.67点,涨幅为0.66%。
在1月26日,《证券日报》和《证券时报》两大行业报,分别在头版发表重磅文章:呼吁机构投资者克服投资短期化的倾向,“担起引领价值投资的主体责任”“挺起A股的脊梁”;“下跌是最大的考验,忍耐往往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前提”。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这反映在市场中就是对不同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发生改变,如对新经济领域的上市公司,市场更多看重其可预期的盈利能力和贴现能力,而非单纯的概念题材炒作,对传统经济领域的上市公司,市场更倾向于评估其御寒能力、抗压能力等。这种风险定价模式的转换,必然会带来市场的估值调整。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机构化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元,达到25.57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也接近20万亿元,达19.76万亿元,可以说我国资本市场已是机构主导型市场。
让机构投资者发挥压舱石和定盘星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机构投资者属于代客理财,其背后是投资委托方,机构投资者的业绩表现直接影响的是其从业者的生存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使用的资金,属于受托基金,而且许多是开放式基金,一旦一级和一级半的投资者不看好,或者在公私募的协议中一旦触碰相关条款,投资者赎回公私募产品,就会引发市场联动反应。
进入今年以来,A股持续走低,其实很多是机构投资者在资产端的回撤,触发了赎回条款,而机构投资者不仅没有做好相应的流动性管理安排,而且有些甚至变相加了杠杆,导致投资人的赎回引发二级市场的挤兑,机构消极主动抛售股票,从而在市场操作层面上,市场内生的估值调整以“跌跌不休”的市场情绪表达出来。
当前投资者与管理人的互信并不牢固,很多还是基于契约条款约束,即目前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以契约型基金为主,公司型基金很少。这种契约设定,从根本上是投资者对管理人的专业缺乏信任。毕竟,国内机构投资者,严格而言都没有真正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和投资周期,不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管理人,大多尚不具备成为一个完全独立信用资格的投资管理人,尤其是很多基金经理,更多强调投的能力而缺乏管的水平,最直观地表现在其基金的流动性管理上,即,基金管理并没有考虑到流动性风险,导致投资组合进攻型的矛多、具有安全垫作用的防御性的盾少。
此外,在融资设立基金的时候,更多强调销售,而忽视匹配,即没有很好地将基金的风险策略与投资人的风险偏好、风险可承载能力等进行有效匹配,从而导致基金本身就存在内稳性问题等。
总之,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机构主导市场的初期,要真正有效降低市场无序和失序风险,需要机构投资者用专业营造信任,监管机构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塑造市场秩序。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