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交通设施|不起眼的马路牙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官阳
2017-03-23 16:11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最近在一个国内很活跃的“交通设施管理”微信群里,来自中国、美国、新西兰等地的交通工程师们,围绕不起眼的“马路牙子”,展开了一场热烈而坦诚的讨论。大家才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路缘石,原来蕴藏着许多学问。在路缘石这个问题上,无论从作用还是做法上,我国至今仍有很多认识不足与误区。在智慧城市的口号越来越响亮的今天,我们低下头,看看脚边的马路牙子,也许对智慧发展,会有一种新的认识。

以下的照片是浙江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拍摄的,浙江某大城市正在铺设花岗岩路缘石。

这三张图分别是国内的施工中和完工后的路缘石形态。照片来自公众号“交通记事”,也是“交通设施管理”微信群的一个重要参与平台。

“交通设施管理”微信群里一位资深的美国华裔工程师看到图片很是不解,他表示这种做法在美国早就没有了,应该是美国1960和1970年代的技术了,中国的这种做法应该还是苏联时期留下的技术。新西兰的青年工程师也随声附和,没见过这么做马路牙子的。这些论调,让国内的交通工程师们很惊诧,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一番信息交换,才搞明白意见差异和认识差异的来龙去脉。

首先,在国内技术规范里,关于路缘石的英文翻译是不完整的。英文中的路缘石不是单纯的curb(英文直译:镶边、栏,阻隔的意思), 而是curb and gutter(美式英语,gutter是边槽的意思),或者kerb and flat channel(英式英语),两种说法都包括了镶边和收水槽两部分。

具体形式如下面图纸画的:curb只是立起来的部分,很重要的gutter部分,其实是利用模具,直接形成的一个收水的槽。

新西兰工程师提供的新西兰的规范图

第二,按照美国工程师的定义,在技术界定上,一条道路有没有路缘石是很重要的,直接牵扯到排水的形式;有路缘石的路,英文叫close section,即封闭式道路;而没有路缘石的路,叫open section,即开放式道路,水会直接排入路侧草地或土地里去。

在封闭式道路上,水被路缘石挡住,并通过收水槽排入收水井。不要小看这个收水槽的倾角,因为道路的横断面是中间高,两侧低的,所以可以沿途迅速地将水排向道路的两侧。

当然,不是必须要让水流沿着道路的纵向排水,但这样的做法,就可以只在路外侧的排水沟做纵向坡度,而不需要沿主路面做很多纵向路面的收水井。这个看似简单的差异,会节省大量的筑路成本,将筑路工艺也简单化。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很多道路下小雨后,路面的积水排不掉的原因,因为纵向径流没有形成连续性,横向又没有排水设置。

同时也引出的另外一个话题,对于开放式道路和封闭式道路的理解,国内过去的理解上也许有些问题,并不是用护栏和铁丝网拦住的路就是封闭式道路,而是指排水方式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第三,单纯只做立面的施工太费工了,而且没解决收水的实际问题,就等于施工过程多了很多工序,自然也增加了大量的成本。而美国和新西兰的路缘石施工,共同特点都是利用水泥浇筑,借用模具一次成型。如下图所示:

新西兰做路缘石的做法

第四,材质问题。利用花岗岩做路缘石,显然是一项昂贵的投资,不仅工时消耗巨大,而且花岗岩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从材质角度而言坚硬美观,但是把好好的山体削掉变成路缘石,还很难直接制作收水槽,况且路是要定期翻修的,这种投入的经济代价和环境代价都是值得商榷的。

国内有些地方的领导很英明,已经命令禁止用花岗岩做路缘石和挡车石,就是考虑到经济成本和自然生态的保护。下图是美国做好后的路缘石的样子,看看立面的收水模式,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吗?

美国的路缘石做法

第五,路缘石的高度。国内现在为了阻挡机动车开上人行道,把路缘石越做越高,一般的城市道路是20厘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5厘米。这种做法会导致一些危险隐患:比如机动车紧急避险时会增加破坏力,容易撞破轮胎,引发恶性事故;大货车单边碾压时造成倾覆;车辆靠边停车时可能会伤及车胎和轮毂;行人意外跌落时,会增加伤害程度;以及在一些特殊位置处会增加步行的难度,特别是老年人。

在美国,路缘石的高度是不超过15厘米的,它的作用主要是收水和约束一下车辆的随意攀爬,而不是用来阻挡车辆的。用来挡车的,要么是护栏,要么是挡车桩,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

因此,不能用路缘石来承担阻挡车辆的功能,因为成本和安全都存在问题。

群友提供的湖南星沙地区仿效美国做法的路缘石,已经做得非常科学。

重庆市在很高的路缘石内侧安置反光阻车桩以提示危险,阻止车辆冒险攀爬。

第六,道路到底如何排水。关于这个问题,中美工程师的观点差距有些大,因为涉及的专业知识太多,难以简单描述。基本的观点是,中国的道路在排水问题上,似乎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审核,特别是技术规范和应对思路方面,可以从美国工程师那里学到更有效和更节约的办法。

看似一个简单的马路牙子,会做与不会做,里面竟然蕴藏了这么多差别,看来在道路交通的问题上,无论是工程技术和管理理念,真的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有太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这也是智慧发展的一种方法吧!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