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冠病毒“流感化”?新冠大流行距离“地方病”还有多远?
新冠疫情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目前许多国家打算与病毒共存,可能会将新冠视为“地方病”。“地方病”被认为是仍然在人群中传播,但传播水平相对较低且没有严重的公共卫生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新冠病毒“流感化”。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WHO)1月24日表示,由于世界部分地区的感染病例仍然很高,现在将新冠视为地方病还为时过早。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为“大流行病”(pandemic)——一种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影响大量人群的疾病。大流行一词来自希腊语“pan”,意为“所有人”,“demos”意为“人”。
相比之下,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前缀意为“在或内部”——是指疾病在一个地区内持续存在,其传播更容易预测。
许多专家预计新冠疫情不会完全消失,它将成为地方病并以较温和的形式与人类共存。尽管尚未明晰将新冠由“大流行”归为“地方病”的条件,但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已开始逐步解除疫情限制,打算与病毒共存。上周,因新冠死亡率下降,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Pedro Sanchez)呼吁欧洲官员将新冠视为地方病。
将新冠定义为地方病可能意味着用于应对该疾病的资源将减少,人们将接受更少的检测,因为它可能不再被视为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么新冠从“大流行”到“地方病”究竟还有多远?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综合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对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地方病”是指在部分地区小规模暴发的流行病,例如流感、疟疾、艾滋病。“大流行”指疾病蔓延到多个国家或大洲并感染大量人群,例如2009年甲型H1N1流感、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地方病”无处不在,从普通感冒到更严重的疾病,包括艾滋病毒、疟疾和肺结核都可视为地方病。流行病学家认为当某一疾病可预测时,可看做是地方病。地方病在特定地区的人群中持续存在。
全球不同地方病每年确诊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比较:每年报告流感病例数10亿,死亡人数达29万-65万;每年疟疾病例数2.41亿,死亡人数62.7万;全球约有3770万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020年新发感染者150万,每年死亡人数达68万;每年麻疹病例数1千万,死亡人数14万;每年肺结核病例数1千万,死亡人数150万;每年霍乱病例数130-140万,死亡人数2.1-14.3万。 数据来源:WHO
要讨论新冠成为地方病的可能性,需要考虑几个因素,包括疫情如何继续发展以及人们通过感染和接种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类型。目前尚无相关具体数据支持新冠成为地方病的证据。
与所有病毒一样,新冠病毒自最初出现以来一直在变异。病毒刺突蛋白中的突变,即遗传密码的变化会影响其感染细胞的能力。
奥密克戎是一种更具传播性的变异毒株,于2021年11月首次发现,现已出现在全球至少165个国家和地区。奥密克戎已将全球新冠感染病例推至历史新高,自2022年初以来,至少有100个国家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创下历史新高。还有未知数量的人可能已经感染了奥密克戎,但并未检测出来。
世卫组织预测,到今年3月,欧洲一半以上的人可能会感染奥密克戎,再加上高疫苗接种率,应该会导致更高水平的免疫力。
当社区中的大部分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对疾病产生免疫力时,就会形成群体免疫,从而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然而,随着变异毒株变得更具传染性,群体免疫阈值会增加。因此阈值百分比已逐渐从新冠疫情刚开始流行时的60-70%增加到德尔塔毒株的85%和奥密克戎的90%以上。
群体免疫意味着社区内的很大一部分人对某种疾病有免疫力,从而使疾病不太可能进一步传播。群体免疫阈值:基本传染数(R0),意思是单一个体可传染的人数越多,阻断疫病需要具有免疫力的人群要越多。
与此同时,许多仍在等待疫苗的较贫穷国家可能距离大流行结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最新数据,低收入国家中只有5%的人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
当地时间1月24日,世卫组织举行第150届执行委员会会议,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将与新冠病毒共存,当前形势下很可能出现更多变异毒株。如果各国能全面使用所有战略和工具,今年就可以结束疫情的最严重阶段,新冠疫情将不再是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但是谭德塞补充道,这需要所有国家为70%的人口接种疫苗、降低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提高检测和测序率,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